魏宁
如果我们要问,这些年教育信息化领域最具争议的话题是什么?慕课(MOOCs)肯定会榜上有名。从大规模进入国内之日起,慕课就与争议相伴。虽然仅仅流行了两三年时间,但热烈追捧者有之,大肆批判者亦有之。有人说它缩小了教育差距,有人说它加大了数字鸿沟;有人说它提高了学习效率,有人说它加重了学习负担;有人说它是教育方式的变革,有人说它是对教育规律的违背。双方争论剑拔弩张、难以调和,以至于人们将其形象地称为“冰火对决”。
今天我想说的,并非争论双方孰是孰非,这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我关注的是面对类似的争论,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对一个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者来说,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检验机会,可以检验出我们在教育信息化十多年后是否具备了成熟的价值观。
首先,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者,我们应该坚信信息技术的大潮不可逆转。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来解决,而不能舍弃新生事物。还记得几年前被媒体多次报导的高校教师过分依赖PPT现象,有激动的学生愤怒地表示:“我们真想把学校里的多媒体教室砸了!”也有学校强行要求上课不许使用PPT,并美其名曰“素课”。PPT本身无错,错在部分教师对其过度依赖。我们需要做的是对教师合理应用PPT的指导与培训,简单粗暴地将新技术一笔抹杀,这是对问题有意的“视而不见”,而绝非是解决了问题。
其次,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者,在这“冰火对决”般的巨大分歧面前,应该如何看待技术呢?我们平时所采用的技术,到底是“冰”还是“火”呢?其实,只有具体的技术,没有抽象的技术。每一个实践者都处在特定的环境中,有着相对稳定的学生群体和发展水平,适合你所处的群体、环境和发展水平的技术就是好的技术。这种好的技术往往不是什么教育革命的产物,而是因时因地的微创新。
我们不妨以翻转课堂为例,翻转课堂最早出现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所山区学校,学校里的两位化学老师发现:学生每天有大量时间浪费在上下学的校车中,甚至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于是,他们逐渐开始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从这个角度看,翻转课堂难道不是一次微创新的产物吗?
但当一种原生态的技术被大众认可后,在迅速扩张、推广的过程中,它所处的环境和最初相比有了巨大的差别:既有发达城市的精英学校,又有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既有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又有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既有信息技术发达的地区,又有网络并不普及的山区……我们回看“冰火对决”中不少针锋相对的观点,很多都来自这些不同环境中的实践者。
因此,如果你问我某种技术究竟是好的技术还是不好的技术,我只能说,这要看你所面对的学生、所处的环境和所教授的具体内容。就如同萨尔曼·可汗为他的亲戚朋友们讲解数学难题时所采用的微课程,或者博格曼和萨姆斯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时所用的翻转课堂,一定是好的技术。
如果承认了这一点,作为教育信息化的管理者,我们就要尽力避免一刀切式地强制在一个较大范围推行某种技术。而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找到最适合你的学校、你的班级、你的学生用的技术,那就是你所需的最好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