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乐
摘 要:利用视频资源开展教学是教学手段的革新,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更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对现代教育技术尤其视频资源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作了自己的评析。
关键词:视频资源;思想品德;运用
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正紧张进行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执教者——我,刚宣布下课,就呼啦一下围上来一帮观摩的老师,要拷贝我的课件,拿着笔和纸要我留地址和电话号码,并评价说这节课“太震撼!”。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品尝到如此的成功,激动、感慨之余,我在思考,是什么让这节课成功呢?那个震撼人心的课堂又浮现在我眼前。
【课堂描述】
第一环节:《爱我中华》音乐视频欣赏。课堂以播放《爱我中华》的音乐视频开始。音乐视频中,56个民族的同胞一起翩翩起舞,在优美的画面映衬下,歌唱家尽情地抒发着对祖国的祝福。学生被充满激情的歌声所感染,也纷纷地跟着唱起来。歌声和掌声中,学生们就明确了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而导入新课,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我国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我又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来突破这一难点。
第二环节:“汶川地震”新闻片段播报。在新闻视频中,央视主持人紧张而急促地播报汶川地震消息——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地震。学生们神情严肃地观看新闻播报视频,接着,我就挖掘新闻视频中的有效信息:用汶川地区的民族构成,启发学生认识我国的少数民族;用汶川的完整地名——“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三环节:“抗震救灾”新闻片段播报。通过观看“抗震救灾”新闻视频,学生知道了: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军民紧急动员,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支援帮助藏族、羌族同胞战胜特大灾难。于是,我就利用视频中同胞间的相互帮助共同抗击特大灾难的材料,启发学生理解我国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课后反思】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兼容人文社会科学和德育的课程,充斥着大量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内容繁杂而枯燥,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并非易事。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播放鲜活生动、真实直观的视频资源,化枯燥的知识为生动的视频,变无声的文字为直观的音像,将声音、图像、知识、道理融为一体,再现课堂教学所需的情景,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从而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这就大大拓宽了教与学的时空,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
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视频资源呢?
1.视频导入,激趣诱思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导入新课很重要,如果一开始就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效果肯定不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较好的导入环节,往往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合适的视频资源,展现文字、语音、人物、色彩等多维度融合的形象画面,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开篇制胜的效果。
例如,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课中,我就以播放《爱我中华》的MV开始。视频中,56个民族的同胞载歌载舞,歌唱家宋祖英则用她那高亢激昂、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的天籁之声尽情地抒发着对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祝福。这些载歌载舞的影像和充满激情的歌声撞击着学生心理上的兴奋点,学生迅速被歌舞所感染,也情不自禁地高歌起来。这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就自然地被激发出来,从而轻松地导入新课。
又如,在八年级《世界文化之旅》教学时,我就组织学生欣赏安徽宣传片《锦绣安徽》的视频。视频中,在悠扬的琴声中,讲解员用富有磁性的声音介绍着安徽的灿烂文化。同时在视频的画面中,天下闻名的黄山,内涵丰富的老庄哲学,“文房四宝”的宣纸,风格独特的徽派建筑,韵味丰富的黄梅戏,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宏村……一一展示在学生们面前。这时,我就说:“刚刚我们进行了一次安徽文化之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文化直通车来一次‘世界文化之旅。” 这样就自然地引入新课──《世界文化之旅》。
2.视频创境,探究合作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通常是“教教材”,即老师就课本讲课本,简单地理论灌输,枯燥乏味。这就需要老师创新形式、另辟蹊径,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而利用视频资源开展“探究合作”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它能够使学生置身于真实而生动的情境中,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说清的道理融入视频中。这样的教学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色兼备,情思涌动,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中,为创造一个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的场景,我将“汶川地震”新闻视频引入课堂,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寻求视频资源和思想品德课的最佳结合点。因此,我用汶川地区由羌族、彝族、藏族、汉族等民族构成的事实,启发学生认识我国的少数民族,又用汶川的完整地名“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和我们当地地名“马鞍山市当涂县”对比,让学生发现汶川地名中的“自治州”三字,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接着,我又将“抗震救灾”新闻视频引入课堂,利用同胞间相互支援帮助,共同抗击特大地震灾难的信息,启发学生理解我国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我挖掘视频中信息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寻找最佳切入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根据视频中的情境,我先后四次运用视频中相关信息,力求教学内容与视频资源达到最佳对接,并将学生的视角由“大社会”引导到“小课堂”,使视频中的抗震救灾新闻报道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学生们不仅接受了最新的社会讯息,也大大增强了民族团结的意识。
3.视频结尾,提炼升华
课堂小结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强化,是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和导入相呼应,一始一终,一开一合,共同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完美的课堂教学,导入应该是“凤头”,魅力无限,而结束应该是“豹尾”,简短有力。而选择合适的视频作为结尾,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疲劳,而且能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外化为行动,取得“课虽终而意不尽”的效果。
这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优质课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印证。在这堂课新授部分完成后,进入课堂总结阶段。我就让学生欣赏《我的中国心》的音乐视频,然后适时地调低音量,让学生在歌声中谈自己在本课中的感受与收获。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纵情地谈论着自己在本课中的收获,进一步加深了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增强了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最后,我就用很感性的语言对学生们说:“只要我们中华儿女共同努力,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定会更加强大,更加繁荣!”这样,通过这段音乐视频促使学生将知识外化为行动。
再如,在八年级《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一框“总结新课”时,我就播放音乐视频《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视频中,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歌声中,“啊——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视频中的感人画面、甜美歌声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学生。学生的感情不由自主地融入歌曲的意境中去,他们情不自禁地轻轻唱起来。这较好地将学生在课堂所学知识内化为对老师深深的敬佩和浓浓的感激,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升华了整节课的情感。
总之,“教无定法”,我们的目的在于寻求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而且学得更容易、更快乐、更主动。这不由得让我想起“若想花儿分外红,只需绿叶满枝头”的诗句, 我想视频资源不就是枝头上的“绿叶”吗?有了它,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这朵“红花”会越发地生机盎然,会越发地分外红艳。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新市初级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