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已
【摘要】《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的有力武器,也是新思想碰撞诞生的土壤。本文从语文教育的角度来解读《新青年》对于中国语文教育发展的深远影响主要有三点:倡导民主与科学,促进语文教育研究科学化;倡导白话文,推动了语文教学和教材的改革;以《新青年》为媒介传播语文教育思想,推动语文教育的纵深发展。
【关键词】《新青年》;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影响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给中国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的《新青年》在传播新思想、推动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新青年》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是不可否定的,它给中国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选取语文教育这个角度来解读《新青年》对于语文教育有何影响,加深对《新青年》和当今语文教育的认识。
一、倡导民主与科学,促进语文教育研究科学化
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阵地竖起了“德先生”和“赛先生”的两面大旗,形成的科学主义思潮推进了中国教育的科学之路。1919年10月25日,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今日之教育方针》一文着重强调了科学与民主的重要性。语文教育在科学主义的影响下开始确立现代语文教育观念,在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考试、研究方式等方面逐步迈向了科学化。针对语文教育文言不一致开展了白话文运动,针对文言分歧开展了国语统一运动,针对汉字难学难用开展了拼音运动,这些运动的开展推动了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从文言到白话,从方言到国语(普通话),从反切到拼音,直到语法规范、语言规范的建立,语文学科建立了自己的科学规范,标志着科学主义语文教育传统的确立。”[1]
同时,国外的一些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被引入中国,进行了各种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对外国思想的生搬硬套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语文教育革新中的一些问题,但它促进了我国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传统语文教育的反思,启迪他们开始科学的思考我国语文教育研究。正是由于《新青年》对于科学和民主的大力宣传,促进了语文教育研究人员的思想解放,让他们开始自觉地从科学化的角度来研究语文。这种思想和思维模式的改变将从根本上改革中国的语文教育,使语文的学科性质越来越凸显,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
二、倡导白话文,推动了语文教学和教材的改革
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中国的语文教育仍以四书五经为主,直到《新青年》对白话文的大力倡导,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开展,促进了现代白话文理论的讨论和建设,并以自身为基础实践白话文,运用自己的宣传作用扩大了现代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在文学革命推动下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大、中、小学文言文教材逐渐被淘汰,在教学上使语言文字更接近人民生活实际,利于教育普及,是教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在近代教科书的文白相争中,人们最终选择了白话文,时代最终选择了白话文。其意义并不仅仅在语言形式的变革,而在于它成了传播新文化的载体,在于它使教科书走向了大众,走向了时代。”对于语文教学要求,当时教育家的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中学生应该能较熟练地运用现代语言敏捷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看懂并使用文言,提高文学涵养,了解人生意义和社会现象。
这里值得肯定的一点是语文教学没有走向极端,全盘否定古文教学。而是尝试寻找白话文教学和古文教学的良好结合,既重视学生现代语言素养的培养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文白兼顾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一直沿用至今,它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用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以《新青年》为媒介传播语文教育思想
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发起人、组织者、文人学者纷纷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阐述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或语文教学方法指导,引起了人们对语文教育的深入思考和讨论,推动了语文教育改革。其中,胡适发表于《新青年》上的《中学国文的教授》《再论中学国文的教授》较为系统的阐释了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对于今天的语文教育而言仍有借鉴意义。例如,胡适在《中学国文的教授》一文中指出,学习的国文的目的是“人人能用白话自由发表思想、人人能看平易的古文书籍、人人能作文法通顺的古文、人人有懂得一点古文文法的机会”。这和今天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同时,胡适对于语文课程的设置、课时安排、国文教材和教授法、古文教学和文法和作文教学都提出了自己独特见解,通过《新青年》的宣传力量对当时的语文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特别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在全盘否定旧文学、否定文言文的过激言论面前,胡适对当时的语文教育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利用《新青年》宣传了科学冷静的语文教育思想。“胡适的思想显然比较稳健,他虽然主张白话文有利于推动文化的普及和大众教育,但并没有全盘否定文言文,反而在‘标准中给予了古文教学相当的重视,真是难能可贵。”
总之,回顾《新青年》的百年历史,看到了它对于语文教育的影响是延续至今的。民主与科学已经深入了中国语文教育的血液之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和广大语文教师开始重新思考和定位语文的学科性质和教育教学规律,中国学生在新思想新语文的洗礼中找回生命之力量和青春之勃发。当然,在看到《新青年》对语文教育带来思想洗礼和教育革新的同时我们也要深入反思当时语文教育革新的一些弊端,以史为鉴,深刻认识今天的语文教育。
参考文献
[1]刘艾清.科学主义与中国语文教育百年改革[D].扬州:扬州大学,2004.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