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俊
【关键词】 寄宿制学校;班主任教;德育;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7—0028—01
农村寄宿制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班主任德育工作又是重中之重。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骨干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对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多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在孩子们眼里,教室就是他们的家。良好的环境促使良好班风的养成,使学生在外部影响的潜移默化下积极向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例如教室环境中可布置几张班级集体照、学生专刊、好人好事、社会公益新闻等,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美好的人文情操。
二、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一同进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因此,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时,我们注重树立道德习惯方面的榜样,以导向、激励学生。既注意把历史上及当今社会上具有良好道德习惯的人物介绍给学生,引导他们学习,更注意在本校或本班学生中树立道德习惯学习榜样。 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日常生活情况,评选出道德习惯方面的标兵,如最讲礼貌标兵、最守纪律标兵、最勇敢标兵、做好事标兵、突出进步标兵等等,张榜公布,并组织宣传这些标兵事迹的演讲会、故事会、主题班会,号召学生学标兵、赶标兵、超标兵。我们以前的榜样远在天边,而现在却近在眼前。由于标兵就在身边,就是自己的同学,学生觉得亲切、可学,这样以点带面,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
三、以班级制度约束,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叶圣陶说:“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哪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但远称不上成熟。因此,班主任应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制定合理的班级制度,通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最终目的。
制定班级制度后,还必须要严格执行,要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道德原则是不可以协商和妥协的。德育工作的开展,要建基于对原则的坚持,而非退让。如果发现所定的规章制度过于苛刻,当然可以修定甚至废除,但一切都要经过讨论和解释,且公开进行。要让学生知道你的意图,他们才肯合作,才会自觉守纪律,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习以为常,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
四、巧借竞争意识促德育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且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竞争道德水平的提高却远远落后于竞争能力的提高,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竞争就是不择手段地战胜对方,以欣赏对方的失败,“置人于死地而后快”。为了取得老师的信任,打击诽谤他人;为了评上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或加入团组织而请客、拉票、甚至送礼;有的学生害怕学习成绩落后于人,而对同学采取“资料封锁”、“复习误导”的对策。如此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例如,我将班组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互帮小组,各小组进行评比,像设立“学习擂台”、“一帮一”、“争夺流动红旗”等,使同学们展开友好的竞争,从个人到小组、从小组到大组、再从大组到全班,进行竞争。好的同学之间开展竞争,中等同学之间开展竞争,较差的同学也不愿落后,使比、学、赶、帮在班级蔚然成风。实际上每个同学都愿意向上,都愿意成为一个好学生,有竞争就可以不断产生动力,就能激励每个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不断提高。
五、结合课程特点,贯穿德育工作
每门课都有其特点,每门学科都或多或少地包含了一些人生哲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深入挖掘,结合所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教育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书育人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教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育人,而育人工作做好了,反过来必将对教书产生很大的促进。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在教书方面,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同样,在育人方面,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准,才能给学生做出榜样,才能得到学生的敬仰,才有资格对学生实施育人教育,同时对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还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