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模式探析

2016-05-14 11:38罗洋波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协同育人

罗洋波

摘要: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的重任。大力推进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联合办学模式,发挥政府的协调和主导作用,调动企业和行业的积极性,为产学合作提供平台和行业指导,发挥高职院校主体作用,共同培育合格的优秀人才。本文基于高职院校办学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了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现实意义及培养模式。

关键词:政校行企;协同育人;育人模式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7.03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7—0143—03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急需大量技能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群体的一支,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如今,高职教育更是得到了国家前所未有的关注,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然而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有其自身办学规律和培养路径,要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技术人才,仅靠高职院校的资源和能力是无法做到的。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在高职院校表面繁荣的背后,是亟待加强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在发达国家,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非常受欢迎,就业率及社会地位也比较高;在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是中职学校或考不上本科院校的毕业生,而且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办学主体单一,未能与区域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急需通过深层次的办学体制改革来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办学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封闭,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

我国目前有近80%的高职院校属于国家公办高职院校,归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急需企业实质性参与办学,但是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在推动政校行企深度合作中思维守旧,主动性不高,对自身利益思考过多,对“共赢”思考较少。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很多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在这种封闭的办学环境下,学生实训实习时间少,实践教学内容陈旧,达不到教学要求和目标,人才培养质量滞后于市场需求。

(二)校企合作表面化

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已经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也开始着力推动校企合作。但是学校办学的公益性与企业经营的营利性在目标价值上有很大区别,要实现深度的校企融合需要构建有效的合作机制,并有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目前因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机制,一些企业无实质性的资金投入,校企合作只是学校的一厢情愿,企业实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导致部分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学生的实习状态甚至成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或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得不到真正的实践锻炼机会。

(三)高职院校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乏博士硕士生,具有优质的人力资源,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但是因为缺乏相应的成果转化机制,校内资源受限,师生的科研成果很难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从而削弱了他们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的内涵

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是近年来高职教育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技能技术型人才,而这种人才非常短缺,关于月薪上万难招高技术人才的新闻也频频出现在公众视角。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用于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但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就业率不高。高职院校要打破这一局面,必须走出封闭办学的方式,大力推进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联合办学模式,发挥政府的协调和主导作用,调动企业和行业的积极性,为产学合作提供平台和行业指导,高职院校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融合各方力量,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

三、现实意义

(一)优化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致命弱点就在校企合作,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是我们应当下大功夫,也是必须下大功夫去探索和解决的难点。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大家也意识到校企合作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符合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在国外已有不少成功的先例,德国是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他们采取双元制教学,学生有两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既能在校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又能深入企业以员工的身份学习实践操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大大提升了就业的竞争力。

(二)完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以学校为单一主体培养人才的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适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通过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四方联动办学,可以构建以政府协调和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推进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有利于完善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高职教育没有办出自己的特色,以传统的理论学习为主,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主要来自于高校的毕业生,很多教师本身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与社会需要相脱节,人才培养的目标难以实现。政校行企合作模式可以打破原有的束缚,走工学结合,产教深度融合之路,优化人才的培养过程。

(三)促进高职教育良性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高职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浪潮,要把握发展的时机,落实国家主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利政策,抓住企业急需大量高技能技术人才的契机,全面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教深度融合,使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方面得到进一步全面发展。同时要形成与企业高效的利益分享,风险共控,利益共创的合作机制,促进高职教育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四)实现政校行企多方共创“共赢”

要实现政校行企的深度合作,虽然有政府的协调和主导,但是也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只有各方的利益共赢,才能实现稳定的长期合作。政校行企合作可以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的优质人力资源、应用技术研发服务,可以满足企业低成本使用土地资源,也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与提升社会公众形象等。只要满足了企业发展目标的需求,就能激发企业开展合作的根本动力,实现以人才共培为根本,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各方利益互惠互利的共赢局面。

四、政校行企合作的模式探讨与案例

自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概念提出以来,有不少高职院校已开展了合作模式的探索。

(一)双元制“订单班”培养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一元是指职业学校,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职能是让学生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双元制”的推行条件是校企的深度合作。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已与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物流(深圳)有限公司等建立了订单班合作事宜,学生入校即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向培养,实现与企业的零缝隙对接。通过与企业建立系统化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就业就好业的目标。

(二)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强调“做中学、学中做”。通过高职院校和企业行业的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可以有效整合有限的教育资源,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推进高职教育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开展综合评价,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2015年4月17日,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为了更加直观具体地展现现代学徒制的典型案例、推进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落实,会议组邀请了多家学校及企业代表分享了相关经验,对其他高职院校如何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借鉴。

(三)混合所有制共建特色专业学院

经济学上,混合所有制是经济组成形式之一,是指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构成的经济形式。混合所有制办学是由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设备等资源要素,以投资形式参与高职院校办学。由国家单一所有制主体办学,转变为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共同投入,共同实施组建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决策、培养、评价、改进等。通过这一过程,企业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利益主体和责任主体,走向与高职教育的深度融合。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培养建筑行业高级技能人才,服务全市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我院联合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东莞市建设工程检测中心两家单位,并与东莞市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大业建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等五家民营企业,按照混合所有制模式,共同筹建了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共同开展多主体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

(四)共建培训机构及创业基地

为实现工学结合,产教深度融合,可创新多种合作新模式。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已经与东莞家居乐橱柜有限公司共建家居乐培训学院,与东莞市虎门国际服装机械城共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虎门培训学院等。同时还以校内实训基地的形式,联合沃尔玛公司创建了大学生超市,从财务到采购全部由在校学生管理。另外还与东莞市青年国际旅行社合作成立了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国旅营业部,与都市丽人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校内营业厅等,这些校企合作新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体验了真实的工作环境,也为企业带来了客观的利润和人才储备,实现了校企的共赢。

[责任编辑:王辰]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构建协同资助育人模式的路径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和育人模式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