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途径探析

2016-05-14 11:14董怀宏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董怀宏

摘要:高校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的现实途径探析,是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思想易受多元文化冲击而要关注的一种有效经验探索,有助于丰富高校德育的理论和实践,是高校德育实践和创新的一个新视角。本文提出了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并试图把现实途径分为内化途径和外化途径来探索新时期的长效路径。高校应不断探索适合新形势的现实途径,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有效地开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7.00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7—0032—03

高校德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在体现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致力于为国家培育具备主流价值观的合格人才。2014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北京大学,在与师生座谈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于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高校德育任重道远,当今社会复杂多元,面临的挑战艰难巨大,关于如何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本文拟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探讨其现实途径。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理论价值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外界环境复杂多元,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对外界的环境判别还不成熟,因此,培育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也符合国家对大学生成长的要求,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作为高校德育最核心的内容,在德育活动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引领作用,把大学生培育成国家合格的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他还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因此,作为一种隐蔽的、间接的、更为灵活的并且寓于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教育方式,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高校在德育开展方面取得更大实效,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寓于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不为受教育者焦点关注(甚或不为受教育者明确感知)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类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用无意识的、间接的、灵活的教育方式将思想观、价值观渗透于受教育者的学习过程中。与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相比,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学生成为主体,而且相较于传统那种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以及固定的教育场所的教育方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由潜在于班级、学校和社会中的隐含性教育因素和外在环境潜移默化地引起自我认知的改变,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受到熏陶和影响,具有更明显的灵活性与实效性。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背景之下,我们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大学生以90后为主的特点,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实现课堂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意识的转变,使传统课堂教学向多种课外活动延伸拓展,从灌输到全媒体传播的自觉认同过渡,使其更好地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更有效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实践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是一种以使人形成特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为存在形态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核心体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从价值论意义上说,社会关系中的主体价值和客体价值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结果,价值反映了人们实践的目的、能力、需要,同时也是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根本手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实践的这一属性,决定了它所传播的思想观点以及它所要改变的思想观念都来源于实践,人们通过实践方可达到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认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其更灵活的创造性的有效开展和随时随地的存在,有效地补充了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具有独特的实践规律,是更为具体的实践方式,因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价值。

从高校的实践范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主要分为校内环境与校外环境。校外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生态环境等宏观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影响,但这一环境对高校而言可控性较小。相较而言,校内环境更适合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大营地”和“大家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改造和优化外部环境来实施隐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功效。

在当今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变革加速、文化多元的国际形势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主要借助于隐性课程的实施,包括两个途径:学校开展和社会渗透。这里以美国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为例。美国的高校大多数在开始时分科并不明显,设置综合课程,要求学生修很多综合课程。另外一个历史悠久且用得较多的方式就是设置隐性课程,主要体现在物质(如学校的建筑特色、设备)、文化(校园文化、各种仪式、课室环境)和人际(校训、师生、同学)等方面的价值趋向引导上,以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课程内容、社会关系的日复一日、潜移默化的渗透深化美国核心价值观对学生信仰和价值趋向的影响。这种通过制度、观念渗透以加强对学生道德和价值的教育远比正式课堂教育的影响更为深远。社会渗透主要通过社会环境、公共设施、影视传媒等将美国的价值观渗透内化,这也是美国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是美国的影视传媒,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的传播,比如在一分钟的电视广告里,可能是不停地展示美国国旗,展现美国人民的现代化工作生活等,既激发美国人民的热情,也吸引外国人民的了解,这些都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典范——通过电影、电视、书报、网络等传递官方政治活动消息,渗透于公民教育、价值取向、信仰观念和生活方式。其次就是各种公共设施,美国首都华盛顿就以众多博物馆闻名于世,此外,纪念馆、历史名迹、名人事迹也是重要的文化展示,比如美国国会大厦、国会图书馆、白宫、华盛顿纪念馆、林肯纪念堂、杰弗逊纪念堂、航空航天博物馆等在华盛顿就有参观点一百多处,集中体现了美国的民主精神和价值观念,是向本国和世界渗透的生动教材。不单单在影视作品中会不断出现美国国旗,任何一个校园,街头巷尾都飘扬着美国国旗,美国公民就是在这些日常生活中接受了美国精神,接受了美国教育,而美国之外的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美国占据绝对优势的强大文化输出,正在抵消他国文化,其推广的西方思想和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都是隐性渗透。

在当今网络冲击下,大学生群体接受西方理念而对我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教育,“即教育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受教育者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之中,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影响的方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注重生活化的教育类型,能够贴近实际,寓教于樂,更易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途径

当前在大学生对多元文化无法辨别的情况下,如何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德育的方方面面,如何贯彻落实“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又可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是高校迫切需要探析的,从途径来看,可以分为内化途径和外化途径。

内化途径主要是通过全员联动、全程联动和内化自觉三个途径引导大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员联动是指高校全部人员参与。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者主要是政工干部和两课教师,其实,文化课程教学的教师和在高校工作的所有人员,还有高年级的师兄师姐甚至同学等都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全程联动是指所有学科都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很多国家高校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课,也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比如美国有公民教育的课程,有历史、地理、经济等综合性学科,这些学科都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因此,所有老师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这种公民教育方式,就是隐蔽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因此,我国不仅要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要多挖掘和发挥基层学科和哲学社会等综合学科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作用,让所有课程都能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用。内化认同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各种环境创设、价值引领、媒体宣传等方式,使所有的教育资源都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借助任何手段和资源,在日常生活、社会工作和教育学习等各个方面,注重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从而使大学生接受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自觉践行。

外化途径主要是利用新媒体和校园文化等。新媒体的特色体现在通过电话、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等新技术向大众提供各种信息服务,这样的信息及时、随时、随地、海量、隐蔽、快速、方便,使新媒体得以广泛推广,深受当代人尤其是大学生的青睐。在这个信息传播飞速的时代,如果能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主流文化,将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诚信意识和道德素养向好的方面发展。除了新媒体的有效技术手段,校园文化活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形式,能使大学生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了解社会、感受生活、交流情感、领悟真理,在积极的文化熏陶和文化感染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主要以团委、学生会为统筹中心,由各团支部及班集体组织开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效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高校的文化活动是实施隐性教育的重要路径,是较为普遍的隐性化的“教育场”之一,暑期“三下乡”活动、青年领袖训练营、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重大事件纪念活动、红色旅游等,都是当前许多高校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应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新途径,让更多的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目前已经有三下乡、志愿服务等实践形式,但依然不够,我们还要探索更多的方式,提高参与者的协作意识和服务意识。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是一个长效机制,必须进行长期的探讨和实践,高校应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传承,积极探索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刘爱华]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