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蕊
摘要:资格鉴定作为职业教育的目标导向和评价机制,具有目标明确性、结果导向性和质量确保性,是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推进职业资格鉴定工作,需要行政、院校和企业等层面形成多维合力,本文依托纺织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实践,立足职业教育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需求,提出国家、行业、院校、产业集群和企业共同推进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资格鉴定;职业教育;行业发展;纺织面料设计师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7.038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7—014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展职业资格鉴定以来,对职业教育评价机制进行了规范,同时也树立了正确的导向,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革新,共有20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了职业资格鉴定。随着我国加快向制造大国、创造大国的迈进,对职业教育更广泛、更全面的需求,也对现代化职业资格鉴定体系的形成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依托纺织行业职业资格鉴定的工作实践,探讨如何从行政、行业、院校和企业等层面全面推进资格鉴定工作,进而推动职业教育的更快发展。纺织行业从业人数近2000万,纺织面料设计是其中知识技能型的关键工种,也是该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创新型转变的关键环节。自开展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资格鉴定以来,截止2014年底已有5000多人通过了职业资格鉴定,为企业发展、行业进步和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夯实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鉴定工作,应坚持结果导向性、严守质量关,以国家政策为根基、以行业引导为主干、以院校实施为枝叶、以产业集群为养分、以企业配合为土壤,完善职业资格鉴定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之“树”茁壮成长。
一、国家部门优化顶层规划,推进职业鉴定制度改革
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资格鉴定既直接面向企业生产提供人力资源,也需要紧密依托职业教育培训这个基础,因此在国家层面应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的职能划分与相互配合,发挥各部门优势,提高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质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完善包括纺织面料设计师在内的职业资格标准,出台职业资格鉴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推进职业资格鉴定、教育培训与一线企业实践相融合;教育部发挥教学培训资源优势,以就业/能力为目的,面向包括纺织面料设计师在内的职业资格鉴定,在各类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中深入开展教育改革,推进职业技能培训的企业实践,保证职业资格鉴定的普及率与成功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行政部门可着手修订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相关法规,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优惠和扶持政策,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提供顶层依据。针对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资格与本科学历不对等的问题,可出台相关法规,推动对等学历落实办法的出台。同时,相关部门要优化调整各类职业资格,大力精简准入类职业资格,放开评价类职业资格。
在考核方式和内容方面,可根据已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面向包括纺织面料设计师在内的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改革指导意见或法规,推进分类考试、学分转化、终身考核等改革,完善适合职业教育的考核制度。
国家相关部门可加强行政监管职能,以职业资格鉴定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面向就业、着重技能、扎根实践,引导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校企合作制、学徒制、实习制。
二、行业强化职业准入制度,加强全过程管理监督
行业从促进生产力增长模式转变、优化行业人才结构和加快行业职业教育方面着手,鼓励有条件的产业集群或企业以“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资格”为试点,推行职业准入制度。首先,引导产业集群和企业树立创新增长观念,建立职业准入制度,从行业约束、鼓励政策、人才交流等方面落实职业准入;其次,从行业层面开展人才队伍建设的激励工作,通过系列“科普”活动,使人才培养成为一种理念、一份责任、一种时尚,争取让全行业每个个体都参与其中并成为受益者。
行业根据对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的深刻理解,协助国家做好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制定和鉴定组织工作,并承担不同层面部门的协调功能。行业参与制定包括纺织面料设计师在内的特有工种职业资格标准、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和从业人员资格标准,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试行情况,提出符合行业实际的修订建议。完善以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各级鉴定站为“组织方”的职业资格鉴定实施体系,面向能力改革考核方式和内容,组织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完成证书颁发等工作。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为目标,发挥好政府、机构、院校、企业等各方的“桥梁”作用,做好产业集群与企业的引导工作。
行业依托资格鉴定的顶层资源,构建以职业技能为支点的人才服务平台,开展企业和劳动力两个维度的大数据积累,为双向服务、双向对接、以及人才培养夯实基础工作。首先,依托行业平台,开展企业人才需求信息、人才培养模式、实习方案、人才流动等人才需求和交流数据收集工作,并为各地方政府和产业集群制定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优惠政策和奖励细则提供指导;其次,开展劳动力就业意向、分布状态、流动趋势等劳动力相关的数据收集工作;最后,做好数据分析、统计、发布等工作,基于网络信息技术构建行业人才服务在线平台。
行业发挥职业资格鉴定的监督作用,把好质量关。首先,加强对职业资格鉴定在申报资格、考评管理、试卷管理、证书管理等各环节的审核与抽查,杜绝违规违纪现象;其次,加强产业集群、企业以及个人对职业技能鉴定严肃性的认识;最后,探索建立和完善在线查询系统。
三、院校以鉴定促教育改革,开展可持续资格鉴定
院校作为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具体承办方,除了配合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各级鉴定站做好考核的具体实施工作,更要以目的为导向,从职业教育源头开始,完善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资格教育的全过程工作,探索适合职业资格鉴定特点的定期注册考核制度。针对纺织面料设计快速创新发展的特点,探索建立阶段有效、学分表征、实践评价的职业资格考核机制,以“非终身制”的鉴定促进“终身”职业教育的发展。
建立定期注册的鉴定考核制度,就是要引导大家思想转变,促成终身职业教育的发展,院校通过深化与企业合作,探索面向多年龄段学生、终身学习有效衔接、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据报道,全民终身学习是加拿大职业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因素,其社区学院学生平均年龄为28岁,40岁甚至50岁的学生非常多见,许多学生有过一次或多次工作经历再回到学校学习,其中不乏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者。
院校根据定期注册的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资格鉴定考核方式,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的改革。本科院校、中高职院校理清办学定位并转变办学理念,在院校定位、招生对象、课程设置、师资配套、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并将职业规划理念植入系统的改革机制中;根据定期注册资格鉴定考核的特点,职业教育招生时既面向应届毕业生,也面向社会在职人员;结合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资格鉴定教程进行纺织面料开发与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在技能培训方面充分发挥企业骨干人员作用,引导学生协调好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和企业实践的关系,分配好时间;针对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分别设置学分制考核办法,为学生终身学习预留接口。
四、产业集群加强多方位引导,为人才培养提供平台
产业集群应充分发挥区域产业龙头地位的优势,制定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自身产业特色的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扶持策略,推动企业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根据统计数据分析,目前机织、针织两个专业方向参与人员数量差距较大,机织物设计占59.5%,针织物设计仅有10.4%。针对这个问题,各地区产业集群特别是针织产业集群应根据地区实际和未来发展,制定激励措施,引导专业人员参与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资格鉴定,促进产业平衡。
产业集群应从行业长远发展、增长模式转型、人才储备等角度出发,积极响应和贯彻职业准入制度,依托资源优势加强宣传,引导企业和人员积极参加职业资格鉴定。产业集群可规划企业人才培养、个人成长两个模块,定期举办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资格相关政策、法规、活动的普及活动,使职业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使职业资格鉴定成为企业共识。
产业集群根据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资格鉴定和培训工作需要,充当院校与企业沟通合作的润滑剂,促进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目前,已有部分产业集群通过搭建沟通平台、制定政策奖励,促进了当地院校职业教育与企业实践的有机融合,推动了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资格鉴定和培训工作。
五、企业以鉴定促人才建设。加强与院校互惠合作
企业宜将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资格鉴定作为基本的职业准入门槛,以此促进自身增长模式转型、专业人才队伍建設、持续竞争能力提升。企业应充分认识职业资格鉴定的科学性、权威性、专业性和全面性,并将其作为构建专业人才队伍的基本条件,充实专业人才队伍和智力资源,建立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创新驱动模式。并且,企业可将职业资格鉴定作为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技能的重要手段。
企业可积极筹措,为个人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提供鼓励政策。一方面,企业充分了解并利用国家、行业、产业集群的相关鼓励政策,以对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部分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尝试制定配套的薪酬制度及奖励办法,以鼓励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再学习,为员工实现终身学习提供助动力。
在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过程中,企业应加强与院校合作,创造互惠互利的环境。企业与院校在招生、课程、实践、考核等环节衔接,承担行业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会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强化院校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度,有利于企业留住优秀员工、吸引新生力量、壮大人才队伍。
[责任编辑:盛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