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情感沟通“三问”

2016-05-14 11:12李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三问情感沟通亲子

李建

〔关键词〕情感沟通;亲子;效果

一、为什么要沟通?

身为父母,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着孩子快乐地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孩子分享点点滴滴的快乐,成为孩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遗憾的是,因缺少方法,身边有好多家长没有品尝到这种沟通的乐趣。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听到过这样的苦恼:

“孩子现在处于青春期,特别逆反,不管我说什么,他总是和我唱对台戏,为了改善与他的关系,我甚至主动与他沟通,但是,他总是爱理不理的。”

“我的孩子也是如此,每当我想跟孩子说几句话的时候,她总会说:‘老爸,你又来了,烦不烦呀?然后就走进自己的房间,砰地把门关起来,每当听到关门声,我就仿佛听到孩子把自己的心灵关起来了。”

“我的孩子很内向,特别喜欢网络聊天,他宁愿一整天坐在电脑前,也不愿意与我们多说一句话。有时候,我问他:‘孩子,你们聊什么呢?他就冲着我说:‘告诉你你也不知道。然后继续他的‘人机聊天,把我这位老爸晾在一边。”

为工作所累,大部分父母只在晚上回家后才能与孩子相处,有些父母甚至连晚上的时间都无法与孩子相处。对父母来说,与孩子相处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因此,怎样在有限的相处时间内,跟孩子说说话,给孩子正确的教育,就需要父母们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许多父母都有这种感觉,当自己“屈尊”主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孩子往往不领情,这些父母往往倍感挫折。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希望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只有当他感觉到父母不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时,才会关闭自己的心灵,不愿意与父母沟通。

可以说,孩子希望交流、希望沟通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日本教育家井深大说过,婴儿渴望交流,但是如果大人没有反应,婴儿就会放弃自己所做的努力。于是,婴儿的这方面能力就得不到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一样,只有经过实际的应用,它们才能得到磨炼与提高。

二、沟通效果如何?

孩子之所以不愿意与父母沟通,问题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孩子有心理防御机制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怎么会防着父母呢?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呀!其实正是父母“为孩子好”的心理才导致出现无意识伤害孩子的现象。比如,有些父母包办孩子的所有事情,目的就是让孩子安心读书,但是,孩子却喜欢多样化的生活。有孩子在作文中这样写道:“他们对我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也不让我干,但是我真正想要的、想干的,他们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他们只是希望我好好念书,除了念书什么也不让做。”

丰子恺说过:“我以为世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莫过于朋友。君臣、父子、兄弟、夫妻之情,在十分自然合理的时候都不外乎是一种旷久的友谊。”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思想和意识,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总是以“我为你好”的思想来压制孩子,孩子就会受到伤害,于是,他们会建立心理防御机制,防止父母再次伤害自己。这样,冷漠、无视、叛逆等自我保护的方式就出现了,沟通也随之停止。

(二)没有共同语言

许多父母只知道要求孩子好好学习,每天与孩子交流的话题也只限于孩子的学习,忽视孩子的情感等需求。同时,许多父母习惯于按部就班地生活,缺乏学习新鲜事物的意识,许多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事物,父母们都不太了解。在某些方面,孩子在成长,父母却落后了:对新的词汇、新的兴趣、新的焦点话题、孩子谈话的兴奋点,父母都很茫然,却仍然每天絮絮叨叨,这必然导致父母与子女无话可谈。这样,在孩子眼里,父母成了“老古董”,于是,沟通也变得比较困难。“知心姐姐”卢勤说过,要想走进孩子的心灵,就要靠沟通。良好的沟通能使我们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反之,不良的沟通则会破坏这种关系。可见,父母们应该反省、检讨一下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努力营造一种积极的沟通氛围。

现在,请你拿出一张纸、一支笔,仔细地想想自己与孩子在一天之内进行的沟通主要在什么时候,每次时间多长。比如,在晚上八点后,大概一个半小时;在早晨,大概半个小时;随时随地沟通,每天时间约两个小时;等等。

然后,请你写下与孩子进行沟通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比如,主要通过跟孩子聊天、谈心来教育孩子;以命令的口气让孩子听从父母教诲;监督孩子学习,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等等。

最后,请你写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与孩子沟通的效果好一些,什么样的情况下与孩子沟通的效果差一些。比如,在与孩子聊天、谈心、游戏的情况下,效果会好一些;在把孩子叫到房间正经地教训时,效果比较差;用平等、温和、友好的态度与孩子沟通时,效果比较好;用权威、粗暴、教训的态度与孩子沟通时,效果比较差;等等。这里主要是要求家长反省一下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情况,找出与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建立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不好的沟通是建立在什么样的情境下。

写完这三个方面,你就可以分析一下自己和孩子每天有多少时间在一起,在一起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和孩子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沟通的,沟通的效果怎样。通过这些分析,你就可以对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

了解了自己的沟通方式,现在来看看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三、如何有效沟通?

(一)与孩子沟通时,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

与孩子的沟通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你讲的话,孩子无法理解,那么沟通就不是有效的。有些父母经常会一厢情愿地喋喋不休,根本不考虑孩子有没有兴趣听、能不能理解自己所讲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这就是因为父母没有注意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

(二)与孩子沟通时,要用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孩子能够理解,而且最好采用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一味地用说教、命令、强迫等方式让孩子听你的话,孩子必然产生反感。孩子喜欢的方式可以是聊天,父母在聊天的过程中把要教育的道理融进去;可以是讲故事,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从中领悟道理,这比简单说教要好得多;可以是在游戏过程中沟通,因为孩子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三)与孩子沟通时,要用孩子愿意接受的语言

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注意用语,比如,当你要求孩子放学后不要在外面玩耍,要按时回家时,你应该说:“放学后你不按时回家,妈妈会担心的!”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关心,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见。如果你说:“放学后不准在外面玩,立即给我回家!”孩子则会感觉到你在限制他,必然产生逆反心理。

(四)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孩子的感受

当然,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孩子的感受,注意孩子的信息反馈。你可以从孩子的语言中得到这种信息反馈。比如,当你交代孩子一件事情,孩子爽快地回答:“行!”大部分父母还是会追加一句:“千万别忘记了!”于是,孩子不是吐吐舌头就是皱皱眉头来表示自己的厌烦。再比如,当孩子说:“唔,我知道了,妈妈你别再说了。”这说明孩子已经有点反感了,如果父母再继续这个话题,孩子也听不进去了,明智的父母就应该停止教育,把话题转到其他方面去。

(五)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孩子的非语言反应

与孩子沟通的时候,父母不要自顾自地说,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反应,尤其是孩子的非语言反应。比如孩子开始出现左顾右盼,注意力不集中,父母就应该停止沟通或者转换话题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这种非语言反应更加重要,许多孩子还不会用语言来拒绝父母,只会下意识地用行动来表示。如果父母不了解这一点,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父母说父母的,我做我的”的习惯,于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也就没有了。

(六)父母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

一般来说,孩子的成长过程可以分为保护、指导和自立几个阶段,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更重要的是保护他健康成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的角色应该从一个保护者转变为一个指导者和教练,千万不要再拿家长的权威来干涉孩子,一定要与孩子交朋友,耐心地引导孩子,让孩子乐于与你交流。

结语

记得孙云晓老师曾经讲过的一个案例:

有一对夫妇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丈夫是著名的法学教授、博士,妻子是一个高校的副教授。他们两个人都来自农村,都是靠各自的奋斗留在了城市。因此,他们自己希望自己的儿子也和他们当年一样。但在他们眼里,儿子可是不太争气,学习成绩总也不能拔尖。于是,夫妻俩总是忧心忡忡。为了让孩子和自己小时候一样,他们常常在孩子面前“忆苦思甜”,甚至动用自己的智慧为孩子补课。于是,家变成了课堂,无论孩子放学回来,还是周六周日,夫妻俩几乎是轮流值班,不停地向孩子灌输各种知识。他们还给孩子买了各种练习册,对孩子搞题海战术。孩子的老师也总是给他们任务,要他们在家里多配合学校,多给孩子吃吃小灶。可是,软的硬的都试过以后,他们发现孩子还是原地不动,在班里成绩仍然中不溜,作业不硬逼着是不会按时完成的,考试前一问就说会,可是考试后的分数总是不高。夫妻俩说多了,儿子还振振有词:“现在不是减负吗?你们这样做是加重我的学习负担!”弄得夫妻俩一时无计可施。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夫妻俩改变了看法。那次,孩子学校举办联欢会,班上的同学要表演节目,儿子也表演了一个节目:学狗叫。令夫妻俩吃惊的是,儿子的狗叫还真的非常像!简直惟妙惟肖!和儿子生活了这么多年,怎么从来不知道儿子还有这个绝活?

晚上回家问儿子,儿子说:“每次到农村亲戚家去都会听到鸡叫狗叫,我就仔细听,发现它们发音的特点。在家看电视的时候,听到鸡叫狗叫,我也跟着学,现在我已经掌握了其中的小窍门,能学会老狗、小狗、公鸡、母鸡、小鸡在不同情况下的多种叫法。”儿子的话令夫妻俩深思:别看孩子学习不怎么上心,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还真的挺动脑筋的,而且乐此不疲。看来,对孩子的教育,要以兴趣为主。对孩子来说,浓厚的兴趣才是他们最好的学习动力。兴趣可以使孩子忘记疲劳,感受快乐,兴趣可以使孩子不用监督,自得其乐。

从那以后,夫妻俩改变了做法,在家庭里主要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发现孩子爱下围棋,就给孩子请了围棋家教。而过去他们一直逼着孩子练习的毛笔字,孩子不爱练,他们就给停了。

这样练习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惊奇地发现,儿子不仅围棋方面获得了业余围棋初段证书,他的习惯、性格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文化学习方面比以前认真多了,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了,考试成绩也有所进步。

生活中其实有许多和这对夫妻一样的父母,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自己小时候一样,但事实上,家长的当年与孩子的现在环境不一样了,家长又怎么能想当然认为一样?家庭不是学校生活的延伸。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有区别的,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向学生们传输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家庭教育则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作业本和考试分数上,而是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性格,而性格培养应从习惯、兴趣入手。

每天孩子放学回来问一句“你在学校过得开心吗?”不要在孩子一放学回来时就问:今天学了些什么?考试考了多少分?而应该首先关心孩子的情绪,关心孩子在学校里到底过得开心不开心,如果孩子开心,就让他和你分享他的开心,如果他的回答是不开心,那么就要弄清楚他不开心的原因,并尽快帮助孩子改变心情。

布贝尔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对话的关系,一种“我与你”的关系,对话的过程就是主体之间的相互造就过程,对话的实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的相通。布贝尔指的“对话”实际上就是情感沟通。有这样一个故事:

大门上挂着一把坚实的大锁,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将锁撬开。钥匙来了,瘦小的钥匙一下子就钻进锁孔,只见他轻轻一转身,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更融洽。和父母相处融洽,孩子自然就不需要反叛了。

编辑/王晶晶

猜你喜欢
三问情感沟通亲子
公文办理须“三问”
如何在生活实践中开展幼儿教育
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阅读教学不可绕过的三问
如何开拓幼儿思维能力
谈谈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指导阅读“三问”
语文备学应做好“三问”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