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玲
【摘 要】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对学困生转化方式进行了几点尝试:了解学困生,区分学困生的情况,摸清病因;厚爱学困生,让学困生感受关怀,转化思想;赏识学困生,让学困生发现自我潜能,重获自信。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有最大的发展。当中最难也是最苦的“差事”就是学困生工作。如何帮助学困生赶上班级前进的步伐,这几年来笔者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了解学困生,区分学困生的情况,摸清病因
英国的心理学家施奈尔,把“学困生”问题看作是一种生理、心理学上的现象,他认为“学困生”的学习不良并不是教育学的概念,它不受学校教育内容与历史文化的制约,它归根结底是表示学生的智能迟滞的一个阶段。学生学习不良,不仅有智能迟滞,还有生理、心理等内在因素,更有造成身心变化的外界因素(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转化学困生一定要细心观察,多渠道调查,综合信息,全面分析,分门别类,做好记录,才能对症下药。笔者在刚接到新班时,先从前任老师中了解班中的基本情况,在开学的两周按照该班原来的管理制度、班规班纪进行管理,让学生在最熟识最自然的环境下,表现真我。通过细心地观察,主动与同学谈话,从科任老师获取信息,全面掌握了班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等情况,确定学困生的对象。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行家访,这样多渠道地了解,获取了最真实、最实际的信息。发现学困生的情况也各不相同:
1. 家庭因素造成的。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养成了孩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和不合群等非健康人格。造成学生缺乏自制能力,做事没有恒心,不爱学习;有些家长则相反,对子女的关怀较少,整天忙于工作,应酬或者玩乐,子女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变得性格孤僻,感情脆弱,心理自卑,造成学生学习不主动,做事没信心;有些孩子更是留守儿童,成年累月地见不到父母,绝大部分时间都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这种隔代的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缺乏主动性,动作拖拉,怕辛苦,不坚持。
2. 自身智力因素造成的。有的孩子虽然不能算是弱智,但接受能力的确比一般的孩子差,就算付出比常人十倍的努力都不一定能赶上,再加上这些孩子通常越往下学,不懂的知识就会越多,积重难返,成绩就一直在低位水平。
3. 学习态度不端造成。有的学生智力并不差,可是贪玩,不肯下苦功,因此成绩也一直上不来。
综合以上信息,笔者给每个学困生创设一个成长档案袋,记录他们家庭情况、学习情况、行为表现、后进的成因、闪光点等等情况,并为每个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写好计划,转化工作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厚爱学困生,让学困生感受关怀,转化思想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学中漂亮的孩子就等于“优生”,“难看的孩子”就是“学困生”了。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学困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老师稍稍指导一下,优生就可以举一反三了,特别是在课堂上,时间本来就不多,如果点“优生”回答,一节课下来,可以很顺利的完成,但如果点“学困生”,很有可能完成不了教学进度,而且影响老师上课的心情和态度。但其实“学困生”也是有上进的欲望的,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作为一个教师,更要对学困生施予厚爱。
1. 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融化他们冰封的心
转化学困生,要从思想上转化他们。转化一个人的思想,必须以真诚的爱去焕发,真心的关怀来感化。这种“爱”和“关怀”首先应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笔者在接手一个班的时候,发现一个学生,名叫小明(化名),性格孤僻,心理自卑,但自尊心极强。这位学生学习很不勤奋,常常欠交作业,成绩很不理想。在班中他从来都是独来独往,同学们都不喜欢他,都不想跟他做朋友。找他谈话,他总是低着头,不吭一声,过后仍然是我行我素,没有任何改变。进行家访,家长说他在家也是这样。正在苦无对策,一筹莫展时,课堂上出现了改变的契机。当时正在上语文课,小明突然发出一阵“唔”的声音,接着同学们纷纷捂住鼻子,身子往外探着,一个学生大喊:“小明吐了!”接着又是一阵“唔”,声音比刚才更响了。这时小明脸色惨白,神情很痛苦,在他身旁满是恶臭的吐物。笔者从身上拿出纸巾,边帮他擦干净,边问他哪儿不舒服。刹那间,他被这种举动震惊了,呆呆地望着我,其他同学受到感染也纷纷行动起来,帮助小明清理现场。小明看着这种情形,不禁眼睛充满感动和感激的泪水。过后,顺势开展了“捧出真心,获取真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只有自己先捧出真心对人,跟人交朋友,才会得到别人真诚的友谊。
2. 教学上勤想办法,诱发他们学习的动机
学困生文化基础差,学习方法不科学,造成知识积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缺陷。这时对学困生的厚爱,就体现在让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真真正正地爱学习,实实在在地能学习。归根到底就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诱发学习动机。开展工作时,一方面是指出方向、找出差距、树立信心,一方面又要实实在在地帮他解决实际问题。譬如综合的学习,转化学困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兴趣的问题,学困生本来对学习已经没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讲如何分析问题,他们一定越学越讨厌。要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如让学生“策划一次活动”,可以举行一次足球比赛、篮球比赛、到公园去郊游、到商场去购物等,让学生每人定一个主题,在班里找到跟自己主题一样的同学一起商量开展这个活动,制定方案,然后通过:修改方案——实施活动——反馈活动效果等环节,解决制定方案和修改方案的难题,同时通过同组带动、教师指导,让学困生轻松愉快也能完成任务。
三、赏识学困生,让学困生发现自我潜能,重获自信
学困生就像遭受意外伤害的花骨朵,需要格外细心的关爱和呵护,给他们鼓励和赏识,让学困生在赏识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1. 慷慨地夸奖学困生,让学困生在赞许中获取自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程度是来自于成功感的。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学困生就更需要别人的认可,因为他们的点滴进步也是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的结晶。所以要给予学困生慷慨的夸奖,对于做作业偷工减料的学生,要说“这次完成了一半,很不错,你已经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了,我相信你下一次一定会更进步的”;对于做作业马虎的学生,要说“你只是花了点时间就将全部作业完成了,相信你再多花一点时间,你会完成得更出色的,因为你本来就是出色的人”。让学生沉浸在这种成功的喜悦中,进而喜悦地学习。让赞美的语言激励着学困生始终保持着投入学习的热情,让成功的喜悦始终激励着学困生成长的步伐。
2. 细心地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让学困生在光芒中坚定信心
学困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身上往往隐藏着许多特长。他们也许擅长体育运动、文艺表演、绘画等等。转变学困生,从闪光点入手,发现优点,多鼓励,多表扬他们。更重要的是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之后,要千方百计让他们的闪光点有用武之地,最好将他们的闪光点融于班集体的学习或生活中,让他们一展才华,从而让班集体中的同学们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都认同他们,赞许他们。这样不仅使学困生感受到集体这个家庭的温暖,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学习;还能让他们获取自信,上进心得到强化,从而激起学习的斗志,鼓足前进的勇气。
参考文献
[1]倪雨飞.解决当前学校后进生问题的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6).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