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琳喻
【摘 要】在信息技术领域飞速发展的时代,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自学的方法,自己去自主探索、自主应用,举一反三,他们就可以依靠自己来掌握这些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技术。本文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从“情景导入,导学质疑、先研问题,自主解疑、交流互动,反馈后教、拓展应用,启发创新”等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实践,积极探索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研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努力建构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词】研学后教;以学定教;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小学
一、“研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基本理念
“研学后教”是基于近年来国内课堂改革多种成功模式的合理内核,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提出的。“研学”主要是教师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和学情、学法的基础上,编写引导学生学习的目标、内容、方法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钻研知识和探求方法,提升能力。“后教”是指个人探究或小组合作后仍存在问题,教师再去教,主要是通过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生生互教,针对学生存留的困惑与发现的问题,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讲到实处、点到关键,充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后教”可以是教师教学生,也可以是学生教学生。“研学后教”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研”上着力,“教”有突破,“研”“教”结合,以“研”促学,以“研”促“教”。
“研学后教”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支撑,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继承、丰富和发展。郭沫若曾经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研学后教”的宗旨与郭老的思想不谋而合。“研学后教”带来的一个效益就是强调“自主互动”。“教”不仅仅是由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学生的学习决定的。“自主互动”要求教师们能站在学生学习角度施教,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使教师们的教学顺应学生的认知需求,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而“以学定教”就是一种因材施教。教师“以学定教”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从根本上让课堂教学从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思、多做、多问,在问中思,在做中悟。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并反馈问题,教师对此有针对性地抓住问题的根本,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自能学习,进一步发挥其自主学习的动力,最终实现学生可持续学力素质的培养。
二、“研学后教,以学定教”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学策略的应用
研学后教,导放有度。“研学后教”要“导”之有方,“放”之有度。“研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前提是要“先研学”,然后是“后定教”,所以,对学生的“先学”活动要有规划,要及时监控和指导,否则,会导致“先学”处于无序、无效状态,自主变成了“自流”。“研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实施程序可参考如下:
1. 情景导入,导学质疑
浓厚的兴趣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课前,教师根据教材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引入新课时,教师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境中,把学生带入学习准备阶段,在导入环节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以研学案的方式导学质疑,信息技术学科的研学案要立足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要突出“导”“学”,问题设计要有情境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层次性,不能是知识点的罗列。比如,以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2015年版)第三册第二章Scratch软件教学中的第14课《欢乐蹦蹦跳——背景的添加及角色的旋转和移步》的内容为例。在本节课中,我在情节导入环节出示同学们平时体育课跳圈圈的活动照片,创设学习情境,以Scratch范例设疑,实现这个作品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在研学案中呈现:(1)如何导入舞台背景?(2)如何让角色旋转和移动?(3)如何给多个角色编写程序脚本?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以问题解决为导向。
2. 先研问题,自主解疑
学生在面对感兴趣的问题时,便乐于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自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利用任务驱动方式设计逐层升级的任务。学生根据研学案开展探究活动,研究尝试自主操作。比如,再以上面cratch软件教学中的第14课《欢乐蹦蹦跳——背景的添加及角色的旋转和移步》为例,在自主解疑环节,笔者根据学生发现的问题,以任务驱动方式引出几个不同层次的任务。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这个环节可视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参考我提供的研学案、范例或微视频去自主解疑。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参考教材等自学也许很快就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一些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老师提供的范例,或者观看微视频跟学完成任务。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为学生搭建梯度的支架帮助学生去自主探究。学生在操作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思考,也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解决,小组成员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不仅能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个阶段要求教师边检查学生自学情况,重点是关注学困生的自学情况,能最大限度地把握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3. 交流互动,反馈后教
在这一交流互动环节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和生生互动这三种互动方式。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应创设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鼓励学生发言和操作示范,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适时给予点拨。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平台实时收集学生的作品,及时分析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课堂“走动巡视”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捕捉动态生成,以便及时进行精讲点拨、纠正反馈。另外,也可以通过人机互动方式在课堂在线测试平台中实时测试并在那个和分析学生对问题掌握的程度和容易出错的地方。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有理解不透、搞不清楚的地方,那么,这些地方可能就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研讨或教师精讲点拨并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精讲点拨要求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自学情况及交流、研讨过程中反馈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和点拨,对学生已经会的或讲了也不会的问题不讲;对易混的、易错的,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或不理解的进行讲解。这样教师将集中精力对症下药,对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进行点拨,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展示,不仅了解了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这些生成和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总结和归纳,提出来让学生解决,并采取“兵”教“兵”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小组长要起到示范、引领和督促、检查的作用,确保本组学生都能完成教学,边讲解边示范,其他同学要注意听,遇到问题时可提出质疑。我们教师要确立“研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的理念,不要再当师道尊严的维护者、学习的统治者、知识的传授者,而要当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当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4. 拓展应用,评价拉动
个性化创作任务,是将本课学习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到实践中,进行个性化创作。在这一阶段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开放性任务,目的是为巩固知识,拓展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大胆实践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设计的任务要力求做到“三化”:①知识的深化。②知识向能力的转化。③学习方法的固化。评价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让学生接受和理解;要遵循小组规则、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体现激励功能。在总结阶段根据课堂情况灵活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可小组互评,也可让学生通过MODDLE平台进行自评或找出不足之处,归纳概括知识,梳理本课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研学后教,以学定教”的价值和意义
“研学后教,以学定教”的主导思想就是真正把学生推在前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并在探索获取中发展自己、完善自我。“研学后教,以学定教”这种教学策略能有效地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教师的“注入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有效地发展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通过对构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研究研究,促进信息技术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创构信息技术课型新模式提供一种实践经验。
“研学后教,以学定教”这几个字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新课程改革的精华,蕴含着至深的理念和思想——“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语),把学生学习的责任和权利还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姜秀珍.利用翻转课堂进行信息技术微课创新设计[J].基础教育研究,2014(22).
[2]范玉兰.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策略的研[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