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过滤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2016-05-14 23:37叶鑫
艺术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口语教学

摘 要:随着全球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口语表达已成为一种被很多企业强烈需要的技能。而中国的传统教学重输入轻输出的方式,使得很多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佳。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阻碍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情感因素。本文尝试在情假设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口语教学特点,探讨情感过滤假设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运用。

关键词:口语教学;情感焦虑;情感过滤假设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中国也越来越国际化,很多企业对大学生英语的实用技能的要求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对口语表达的要求。职场调查显示,如果毕业生如果能把外语技能和自己的专业技术结合在一起,在职场是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的。然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偏重输入,对说、写等输出技能有所疏忽,造成很多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佳。除了有语言学习环境、文化差异、教学习惯的原因之外,还有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也是影响口语能力表达的重要因素。本文尝试在情感过滤假设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口语教学实践,探讨情感过滤在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1 情感过滤假设理论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Krashen曾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二语习得方面的五大假设理论,即学习与习得假设、自然顺序假设、监控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情感过滤假设认为,在习得过程中,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起到了过滤的作用,且语言输入必须经过情感过滤才得以实现。(Krashen,1982)影响二语习得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三个,即动机、自信和焦虑。动机越强烈,自信越高、焦虑越少,情感过滤就低。

图1

从图1我们可以得知,情感过滤就是像是一个过滤器,情感过滤高时,外部的语言输入就不能顺利地进去语言习得机制;情感过滤低时,获得输入就多,语言输入可以顺利进入学习机制,习得效果就好。每个学习者的情感不尽相同,因人而异。学习者如果动机不足,缺乏自信心,焦虑感强,那过滤输入的作用就强;如果学习者学习动机强烈,自信心足,焦虑感弱,那么过滤输入的作用就小,习得效果就明显。尽管有很多学者对此假设存有异议,但是它解决了困扰很多教学工作者多年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尽管一些学生接受的是同样的语言输入、学习环境、同一个教师,但是学习效果所反映出来的差异却令人吃惊。情感过滤为二语研究指出了个新方向,正是由于心理学的加入,使得语言教学很多方面的问题豁然开朗。

2 情感过滤假设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口语教学是中国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很多大学生英语表达能力不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不自信,害怕犯错误而羞于表达。在传统口语教学中,教师也是在课堂上讲解相关的语料知识和句型结构等知识点,然后根据课后的口语练习来巩固,这种口语材料往往缺乏新意,引起不了学生的兴趣,练习方法也是陈旧落后的。学生往往热情不高,情感过滤增强,不利于语言输入的进行。同时,由于我国英语教学是在非自然的环境下进行的,在课堂又很少有真实表达的机会,缺少有效输出,非常不利于口语的提高。因此,在口语教学实践中,要改善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把情感过滤假设运用到英语口语教学中去。

2.1 利用英美社会文化培养学生表达动机

动机是情感过滤中的一个情感因素,它是一种内在的动力。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者在学习初期,由于对英美社会文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动机是很强烈的。教师应该根据这一特点,在初期就开始进行培养,利用英美社会中的独特文化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表达动机。当学生们向往着向美剧中的人物一样进行自由表达时,他们的情感过滤会降低,会大大较强输入效果。

2.2 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心

一个人的自信心其实是个人对自身的能力的一种相信以及对自身存在的一种态度。一个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自信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时,要多鼓励少批评,给学生建立一种“模糊容忍度”的感受。其实每个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在口语练习中逐渐树立自信心。比如,有的学生音质比较好,可以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领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的学生表达逻辑性强,多让学生参加辩论之类的活动进行语言组织。总之,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教师有可以借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3 减少学生焦虑感

学习焦虑无疑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焦虑是一种负面情绪,指的是个体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不能克服的困难而形成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状态。在语言学习上表现为,学习者对自身外语交际能力评价过低,其实就是在进行语言输出时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让学生习惯这种学习方式最终降低焦虑,还在平时注重营造一种轻松自在的练习氛围。教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2.4 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空缺”练习

在口语教学中,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愿望,一旦学生有着强烈的表达愿望,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思维上了,既消除了学生的戒备心理,又降低了情感过滤,从而使得表达自然化,提高输出效果。

2.5 分组练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口语练习时,可以采取分组制。在分组活动中,教师的控制能力减弱,学生会更加自由地表达思想,他们的表达能力,控制语言以及接受信息的能力都会相应提高。

3 结语

口语教学是我国传统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语言的输入的语料的讲解,却缺少足够量的足够真实的对话场景。而我国大学生在表达方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含蓄,羞于表达。因此教师在平常的口语教学中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带来的影响。根据情感过滤假设,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表达动机,降低情感焦虑,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自在的表达氛围,这样学生的口语输出才能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Krashen,S.D .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 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2] 孟春国. Krashen情感过滤假说的解构与重建[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

[3] 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叶鑫(1983—),女,湖北咸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

猜你喜欢
口语教学
英美原声电影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分析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有效策略研究
以情优教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下的研究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