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水鱼
近两年,随着“微写作”考题的出现,“微型写作课”这个名词也随之渐渐走进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者的视野。
可以肯定,微写作也好,微型写作课也罢,不是天降奇兵,它们一直都在,它们存在的时间远早于这些新名词的诞生。不过,既然现在冠以这样的特定名称,自然深深打上了新时代的烙印,呈现出新的面貌和功用。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在新的时代需求和学科发展背景下,把它们放在语文研究的视野里,立足于培养公民写作基本素养的层面进行重新打量。这样的审视与打量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推陈出新,实现其最大化的价值追求。
由此,我们的7&8合刊拿出将近一半的篇幅刊发了浙江慈溪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组微型写作课例。这些课例,或从遣词造句入手,或从仿段入手,或从作品风格入手,或从主旨情趣入手,由语言形式到语言内容,在学而有困的写作细微处用力,指导学生的写作练习,努力从不同角度诠释“微型写作课”的操作路径,呈现出丰富多元的特征。这些课例不都是完美的,但这种探索的努力值得肯定,有价值,也有意义。
编校这一组课例,我们的视点不得不聚焦在“微型”二字上。什么样的写作课例就是微型的?微型之“微”表现在哪些方面?“微型写作课”的精义是什么?
什么样的写作课例就是微型的?从这些课例共有的特点可以窥知一二。这些课例,从微观层面构建写作课,指导学生进行微写作,把写作教学作用于学生写的过程中。这一组稿件的提供者,慈溪市教研员沈建军老师这样概括:“微型写作课,立足于学生写作过程的精细化指导,在细微处指导学生写作,在困难处解决写作问题。其关键词是:聚焦、分解、归纳、还原、反省。”上海师范大学课程论博士邓彤老师认为:“微型写作课之‘微体现在目标的微化、内容的微化和写作教学支架的微化。微型写作课目标单纯,内容明确,环节清晰,非常便于课堂教学、活动、检测、反馈。”他们的论断,递给我们一把解读微型写作课的钥匙。
微型写作课是相对于传统写作课而言的,如果说,传统写作课以传授知识概念为主 ,强调多读多写,教学流程上庞杂费时,教学内容以写成篇文为主的话,那么,对微型写作课可以做这样的理解:它从学生的写作起点出发,切口小,运转快,教学内容是由具体的写作问题而起,重视生活情境和交际语境,课堂上学生的写作常以片段式为主。
那么,微型写作课的精义是什么呢?
第一,微。目标具体而微,强调一课一得。微型写作课的学习任务明确,一般来说,主要写作练习的内容是:写好一人一事,写好一景一物,写好一情一理,写好实用文。
第二,实。面对生活情境,面对学生学习困境和提升需求,解决现实问题。
第三,创。形式上就地取材,灵活多变,教学设计上富有创意。
基于以上特点,微型写作课走进老师们的研究视野,就不难理解了。它的确能为中学写作教学带来新的生机、新的生长点,也有望促进传统写作课程转型,向写作教学的精致化迈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