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小学数学直观教学

2016-05-14 06:37张奎平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直观物体动态

张奎平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形成能力,这就需教师进行并加强直观教学。本文进行了"直观教学"的尝试与研究,即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空间直观、动态直观、表述直观等直观形式,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猜测、分析、计算与推理活动,从而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直观教学;空间直观;动态直观;表述直观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234-01小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也比较难以理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为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探索与学习活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进行了"直观教学"的尝试与研究,即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空间直观、动态直观、表述直观等直观形式,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猜测、分析、计算与推理活动,从而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通过直观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进行探究;还能迅速达成教学目的,切实减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负担,使课堂气氛更融洽,师生关系更和谐,真正做到数学上"人人都有自己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一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出各种解题策略,会认真参与活动,并合理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大脑皮层细胞的活跃性差了,学习兴趣激不起来,学习活动就难以开展。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在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架设起一座"直观之桥",即运用实物、模型、挂图等空间直观手段,或者运用操作、实验、音像等动态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把问题中的信息以最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方式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或者把问题解决形式以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方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来推动数学知识的探索与学习,该种教学方式我们就称之为直观教学。

1.动态直观,促进思维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里所说的操作,其实就是所谓的"动态直观"。

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为了能更深刻地、更形象地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原理,有时需要在一些直观教具、学具的辅助下,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动手操作,或者教师自己进行直观性的操作,这种操作活动,由于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所以将之称为"动态直观"。与"空间直观"相区别,"动态直观"虽然还是需要一些直观教具、学具相辅助,但它更注重操作性,并且期望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尤其在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动态直观更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手段,它可以促使学生真正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并能在操作中真正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以发展。

在运用动态直观的教学手段时,可以进行动态操作,也可以进行动态演示。这两者的区别是,动态操作由教师要求学生所进行的,重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动态演示则是教师根据某教学环节的需求,自己操作的,学生重在观察与思考。通过动态操作、演示、实验等活动,使学生由实物及相关动作迁移到知识本身的学习,促进思维细胞的生长发育,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1.1动态操作,擦亮思维之"眼"。动态操作,是指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提出适当的要求,让学生在实物、学具等物体的辅助下进行动手搭拼,动手剪切,动手绘制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操作性活动。该种活动的特点在于"动手操作",教师希望借助物品与动手操作让学生去感悟、理解数学知识;并希望学生在多样的动态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评价、独立思考、观察对比、总结归纳等多元数学能力。

1.2动态演示,点燃思维之"火"。有些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大范围的操作很难进行,或者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相关操作,这时就需要操作者以动手演示或实验的方式进行动手示范,让学生明了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进行分析推理,小组交流,合作评价等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巧用空间直观,激发学习兴趣

空间直观,就是运用一些空间中物体的属性,包括实物、模型、挂图等的数量、形状、距离、重量等特性触动学生的大脑细胞,先对这类物体本身产生兴趣,进而对与这些物体相关的事例、数学问题产生兴趣,并能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主动去参与数学活动。

数学教师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要用到空间直观,学习一些学生耳熟能详、很容易就掌握的数学知识时,就不需要用到空间直观。课堂气氛已经调动起来,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较高时,也应考虑尽量不用空间直观,而要尽量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当学生确实很难理解某一部分数学知识,确实需要用到该种空间材料时,才要恰如其分地进行运用,辅助学生去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能力。

在直观教学中,运用空间事物来开展教学活动时,最常见的就是运用实物展开教学,通过该类物体的展示,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化;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来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使学生的思维逐渐从量变到质变,引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育,推动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例如在探究《面积的意义》时,可先让学生看一看黑板、桌面、课本等实物,让学生亲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然后想一想:这些我看过的、摸过的物体的表面蕴含着什么数学知识呢?学生肯定会回答:"这些物体都有表面,表面都有大小"。接着引导学生获得"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再举一反三,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得出"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并归纳成"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举一些关于面积的例子。上面的学习,始终以实物为基础,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感官辅助,寻找实物表面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顺其自然地理解了"面积的意义",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3.表述直观,开拓思维创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描述一件事情,有时为了避免引起人们的反感,或者吸引别人的兴趣,我们会用曲折的情节去展开叙述;而有时为了迅速让别人明了事情,让人马上清晰地得知事情的经过,我们会把事情用简捷明白的语句直接说出来,而不加额外的修饰。以上两种叙述方式,后者就是"表述直观"。顾名思义,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用直截了当的语句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学生能直接听清教师的语言,明白教师的要求,并能按教师的导引去进行知识的探索与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表述直观"对于教师是有要求的:对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来说,教师的叙述要尽量避免用一些复杂、罗嗦、纠缠不清的论调,而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特别要忌讳使用一些长句,说话也不要过多,提出的要求最好一点或两点,不要过多;而高年级学生,为了能明确活动的要求,把时间留给学生,教师的语言也要尽量精当、简练,比起低年级学生来,教师对于活动的要求可以多提几点,但尽量控制在三点以内。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和操作,能调动小学生耳、眼、口、手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数学探索活动中,使学生的大脑皮层能持久保持兴奋状态。使学生的想象、猜测、推理等行为有了参照与依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建立完整的概念,合理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坚持直观原则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合理、正确地使用直观教学是综合发展学生观察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方法。从而真正让小学生在数学上人人都有自己应有的发展。

猜你喜欢
直观物体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