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秀 陈益锐
摘要:在这一年多的《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老师们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学生也能通过思考进行回答,但老师还是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自己去解决,更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掘问教学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掘问教学;教学模式;再思考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032-011.掘问教学定义
"掘问"就是发掘、挖掘问题的意思。"掘"的本义是在狭小的土洞里挖土,这里是指"发掘""挖掘"之意。"发掘"的意思是"把珍贵的,埋藏在地下的物品,边保护边挖掘出来。比喻把难以或未曾发现的事物、道理揭示出来"。"挖掘"就是深挖的意思,引申为深入开发,探求。在这里是基于"发掘"更高一个层级的追问——刨根问底。换句话说,"掘问"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难以或未曾发现的问题揭示出来,然后再引导学生深入开发、探究。
2.掘问教学模式
根据我校掘问教学课题研究和教育局生本教育的推行,特构建了以下模式:
2.1前置自学,发掘问题。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借助各种工具书和信息源,对文本进行初步感知,并在预习过程中记录下不懂的或很想了解的问题。教师在课前收集、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以便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及时掌握。
2.2呈现问题,疏理筛选。在课堂上,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最想了解的问题。教师将问题归纳整理并板书。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最后教师根据本节课的重点,筛选出最有价值的几个问题。如果学生未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发掘并补充问题。
2.3小组讨论,全班展讲。学生以学习小组对主体问题进行探究,组员相互学习、帮助,发表见解,共同探讨,形成共识。然后全班展示交流学习成果,使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
2.4突破难点,挖掘问题。在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由肤浅走向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那么这就会诱发出更深入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有的能在课堂上讨论研究解决,而有的也可以暂时存疑,还可以让学生把这些不解的问题带到课外、或今后的学习中去解决,充分体现课堂的开放性。
2.5作业训练,迁移内化。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定量的有代表性的作业,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情况。学生通过作业训练,使知识得到迁移固化,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2.6归纳小结,点拨提高。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自学或讨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加以引导和点拨,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将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加以深化和提高,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要点。
3.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课题的管理者,我发现在课堂掘问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3.1问题的拥有者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问题本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所以问题的拥有者理所当然是学生,但目前大多数教师是根据教学参考书,根据自己的理解判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由于学生没有参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和学常常油水分离,教师讲的学生已掌握,学生的疑点教师不涉及。
3.2问题的解决者主要是教师而不是学生。从教师的一味讲解到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教学改革的成就,但有一种现象不可忽视:相当一部分课堂只将问题当作组织教学的线索,主要教学内容仍由教师讲解完成,就整个思维过程看,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者。或者有人把问题紧紧攥在手中,引导学生围着自己的思维转,看起来学生在积极思考回答,实际上课堂的主人仍是教师。
4.在思考中改进
针对以上问题,应做到以下的步骤才能推进掘问教学的进一步研究。
4.1自读文本,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自我感悟,在反复阅读中发现问题。其难点是要对还不具备问题意识的学生提供个别指导,教给他们质疑的基本方法。要求一定要给学生留足读书时间,切实让学生读书。
4.2问题归类,分类寻解。由于个性、阅历、知识基础等差异,学生会提出形形色色、层次不一很杂的问题。为了抓重点,这一步一方面要灵活,一方面要尽量体现规律性,使阅读的方法对同类文章问题归类具有示范性。一般可以从思想、内容、结构、语言、基础知识等方面归类,可将重点问题、共性问题,作为主体内容,而其他内容可通过分工合作形式完成。
4.3学生尝试,教师点拨。这一阶段要尽量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要让学生尝试解答,启动学生的智慧,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点拨。
4.4回顾思路,总结方法。这是保证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问题解决了,是怎么解决的?顺藤摸瓜,及时整理思维路线,总结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军利 《问题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实践》 《语文学习·青年教师名录》
[2]郭思乐 《生本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