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困难与对策

2016-05-14 04:08储继艳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6年8期
关键词:电场开放性笔者

储继艳

从近些年课改的经验来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深入人心,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但问题还是存在的,遇到困难我们应该分析问题的成因,将挡在我们课堂教学之路上的大石头搬掉,才能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首先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接着选择高二电学教学为例,就如何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看法,挂一漏万,还望各位同仁雅正.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遇到的困难

1.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化

学习小组讨论的过浅,很快就得到结果,不需要辩论,意见就趋于一致.这一现象说明问题的设置不需要小组合作,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笔者认为,这一困难的出现是由于老师的物理问题设计过于简单,提问仅仅是为了满足激发学生学习注意力和兴趣的需要,问题思维的力度不大,缺乏讨论和思考的必要和价值,学生在教材阅读中从文本表面就能获得,学生即使得到了答案也无法激起其成就感.有时有些老师的提问和学生一起回到了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和问题,但是素材没有进行科学化处理,学生的认识浮于现象表面,讨论看似热闹异常,学生的学习活动也看似围绕着问题展开,但是思考量不大,学生的能力训练和思维训练均达不到考试和解决生活中物理问题的要求.

2.问题设计难度过高

与上面意见趋于一致相比,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另外一个极端,那就还学习小组讨论了半天,却还是摸不清门道,或是每个同学的探究方向和建议都是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任务,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笔者认为,与问题的设置过于简单化相比,难度过高学生无法参与也是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与问题简单化学生能回答但是思维、能力没有能够获得提升相比,如果我们设置的问题难度过高,超过了学生能够解决的范围,学生的思维也无法启动,而且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现象.

问题设置难度过于简单和过难,都容易导致学习小组的合作开展出现无序或停滞,学习的效果难言良好.

3.缺乏开放性

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学生的思维难以发散,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能触及到多个物理知识和方法,合作学习演变为基础好的学生先想到方法,基础不好的学生等待的学生来教而自己没有办法入门,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而言完全等同于灌输式教学.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的存在原因在于我们的学习任务设计缺乏层次性和开放性,尤其是开放性,当前的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都很快,社会更是需要具有创造力的精英教育,为此我们的课堂问题设计就不能死板,应该具有开放性,什么是开放性问题?笔者认为开放性问题是能够调动学生思维,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去思考,只是参与到问题思考的深入程度差异,一个问题下来,认知水平不同的学生联系到的知识和方法可能不一样,但是问题均可以激活所有学生多个维度知识和方法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在设计上,开放性可以体现在问题提出的角度的开放,也可以体现在问题结论的开放或是问题解决方法的多元化.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有对问题和任务的亲身体验,后面的合作、讨论才能变得更有效,才不至于出现学困生被边缘化的现象.

二、小组合作学习提效策略与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实现提效呢?下面结合高二电学的学习进行分析.

1.课前布置具体的任务,体验物理学习内容

课前缺乏体验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思维难以发散的主要原因,为此笔者在一节课学习前,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例如,笔者和学生一起学习“电场强度”时,学习之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的资源查找与“静电场”搭边的物理学史、科技资料等等.

设计意图 进行信息收集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进行信息加工的基础,通过上述任务,学生借助于文献、网络可以对静电场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同时体验科学精神,为进一步讨论和问题解决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感情铺垫.

2.设计导入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后,课堂伊始,可以抛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有效发散.

还以“电场强度”这节课教学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抛出如下问题.

问题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点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有力),而点电荷之间又不是相互接触,那么是如何发生相互作用的呢?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的问题创设学习情境,不接触而发生作用,生成疑问,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主动搜索:必修1中的重力,初中学习过的“磁现象”等等,都没有相互接触就存在相互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设置指导性问题,引导合作探究

通过问题的导入,学生能够意识到有一种特殊物质的存在(姑且从磁场迁移过来,将其定义为“电场”),那么这种意识对不对呢?如何探究呢?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合作探究,课堂势必凌乱而低效.为了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该设置具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旁敲侧击而并非由满堂灌到满堂问,而且问题并非一次性呈现,而应该根据学生的探究实际,把握好提出的时机.

问题1 “电场”看不见摸不到,那么,如何证明“电场”的客观存在呢?

这个问题,如果学生无法思考,可以追加问题2,如果能够正确思考,则应该进一步细化,具体的操作.

问题2 根据前面的库伦定律,大家能够有怎样的启示,想一想“电场”有怎样的力学性质?

问题3 证明的过程中,我们选择的电荷应该有怎样的要求?

通过问题3的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检验电荷”概念的建立,由于具有“试探”性,所以检验电荷又可以称之为点电荷.

问题4 前面库伦定律中涉及到2个点电荷,那么,哪个是试探电荷呢?

通过问题4,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区别“场源电荷”与“试探电荷”中来,为电场强度的定义打下基础.

问题5 如何定义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标量,还是矢量呢?它的单位是什么?

问题5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比值定义法,并通过定义式得到“导出单位”.

问题6 电场又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思考问题6时,从初中阶段“磁感线”表示磁场迁移过来,思维转向“电场线”,那么,学生的疑问,自然也就出现了.生成性问题:“电场线有哪些性质?” “常见的电场线如何?”探究得以进一步深入.

当然,“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渴求被老师肯定、支持和鼓励.我们不能仅仅是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教师还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合作探究中来,实时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状况,同时还应该及时地予以评价和肯定,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学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我们已有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对接受性学习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证明.当然,再好的教学模式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 影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还有很多,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大家都去研究,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猜你喜欢
电场开放性笔者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计算电场强度常用的几种方法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电场中六个常见物理量的大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