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铭
摘 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的飞速发展,火灾发生的频率也比过去有所增加, 造成的损失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尤其是在人员集中场所的火灾, 不但造成财产的重大损失, 而且会造成人员的群死群伤, 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火灾中人的心理研究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对火灾中人的心理行为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减少火灾群死群伤惨案的发生,而且可以帮助消防部队灭火人员根据火场中人的心理行为规律制定相应的方案对被困人员进行有效施救,从而减少火灾中的人员伤亡,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本文利用心理学原理,讨论火灾特点对人产生的影响,分析总结人们在火灾中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并找出造成这些非理性心理和行为的客观上和主观上的原因,对如何克服产生这些不合理的非理性心理,如何处理灾后心理,从消防设施建设、消防安全宣传等各个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从而达到减少火灾中,尤其是人员集中场所火灾中伤亡程度的目的。
关键词:火场心理 行为 安全疏散 建筑火灾
一、绪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火灾发生的频率也随之加大,造成的损失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人员集中场所(如宾馆、酒店、商厦、舞厅等公共场所)的火灾,不但造成财产的重大损失,而且会造成人员的群死群伤。在火场这种特殊的场合下,很多人失去理智,采取一些不正确的逃生方式,如跳楼、抢夺疏散通道、盲目随从人群等,进一步加大了火场上的人员伤亡。那么,如何减少人员伤亡,如何减少火灾损失,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只有认识火灾事故中人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规律,才能了解到集约于有限时间的火灾危险状态下人的行为表现,以应用于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知识宣传培训和制定相应的疏散引导方案,从而在现实中确保人员安全疏散。
二、人在火灾中的常见心理及行为表现
(一)人在火灾中常见的心理
人的心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现实。当处在火场这样特殊的环境中, 在浓烟、火焰、毒气的刺激下, 人将会产生特殊的心理,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是指不能迅速适应变化的环境所产生的“害怕”的心理反应。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心慌、害怕、言行错乱和意志力下降等。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人易出现非理性行为。如火灾时报警的人言语含混不清,无法说清起火地点的现场情况,仅仅重复若干简单的词句。
(2)惊慌心理
火灾中的惊慌是指经历火灾的人们(团体和个人)接受异常灾难刺激后所表现的一种焦虑状态或行为状态,这种焦虑和行为往往不能自控。在惊慌心态的支配下,想逃,怕选不准安全通道;想避,又不知道什么是安全之地。因此,往往会产生一种盲目的向群性。人们普遍认为人多可以壮胆、人多有依靠、安全感可以增强,但事与愿违,这种由于惊慌不安而造成的人员集中往往会导致抢夺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现象,这势必又会造成疏散通道堵塞,人员拥挤,不能及时疏散出去,从而加重人员的伤亡。
(二)人在火灾中的行为表现
(1)趋熟
趋熟就是趋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道路、环境,以求得自己的生存。因为熟悉的状态就是激起人脑的神经细胞中处于一种绝对的优势的兴奋区域,熟悉的内容成为人在第一时间内的选择。所以当人在房间内受到烟火的威胁,从房间内跑出时往往不管是否是有利的逃生方向,而只选择自己较熟悉的走廊、楼梯、电梯或出口等。曾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火灾现场的个体,从逃生路线的选择方面来看,若几条路线的长度相当,选择熟悉的疏散路线的概率较大,约为选择其他路线的人数的两倍[7]。
(2)退避
即由恐惧引起而躲避的一种行为。当人遇到烟、火会反向逃跑。特别是室内火灾时,人总是尽力往外跑,即便处于安全地带,也要向起火的反方向躲避。
三、影响人在火灾中心理行为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人在火灾中心理行为的内在因素
(1) 性别因素
这是一个基本因素,通过火灾实例调查,女性较之男性更容易产生强烈的紧张、焦虑和恐俱,导致不可控制的情绪爆发。认识能力下降、意识狭窄的比例是女性高于男性,而保持冷静、自制的比例则是男性高于女性。这就是为什么男性在避难行为中能比女性更多地采取适应性行为以及火场的临时指挥者多为男性的缘故。
(2)年龄因素
心理发展水平同年龄之间有大致对应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理逐渐成熟,对应急事件的心理调整及行为的控制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这是影响安全疏散时的步行速度和对火灾反应灵敏度性的主要因素。调查中发现:发生火灾后能够及时报警、通知他人和进行扑救的人群中,有 60%为成年和中年人。
(二) 影响人在火灾中心理行为的外在因素
(1)高温的影响
在火场中人体体温超过40℃;吸进的热气温度高于37℃以上时,人身体的生理热积蓄就会增大,使人产生幻觉、烦躁、厌战、怯战等不良心理反应。在一般火灾中,从起火到蔓延时间仅为7分钟,而在6分钟时火场实测温度已达300-4000℃,这时人们已经不可能再进行正常的思维。
(2)燃烧产物的影响
烟雾刺激人的器官,遮挡人的视线,使呼吸困难,行动受阻。烟雾“轰燃”现象,直接灼伤人体,危害生命。当烟雾刺激和威胁人体时,就会使人心理紧张,反应迟钝,不知所措,做出错误的行为。特别是有毒烟雾,更容易使人产生心理恐惧,不敢积极应战。
四、保持火场人员心理稳定的应对策略
(一)普及消防知识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逃生能力
消防工程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关系到每一个单位、家庭和个人的安全,仅凭公安消防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只有全民的消防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把消防工作做好。因此,必须加强宣传力度,普及防火灭火常识和火场逃生方法教育,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参与消防工作,从而有效地防止火灾发生,减少火灾中的损失和伤亡。
(二)加强心理行为训练,提高火场人员的心理素质
在灭火救援过程中,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火场情况跌宕起伏,瞬息万变,种种危险给人的心理造成强烈的刺激和影响,常常超出了人们的正常心理承受能力。
(三)开展消防心理咨询,缓解火场人员的心理压力
心理咨询总的原则是中立、节制、接纳、理解和包容。实践证明,提供消防心理咨询服务,既容易为消防人员、广大市民所接受,又能有效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维护心灵健康[15]。发达国家的消防机构一般都有心理咨询部门。我国消防部门可以借鉴国外的上述做法,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为消防官兵、广大市民解答各种心理困惑,普及心理知识,为有心理问题的消防官兵、广大市民提供倾诉场所,及时对消防人员、当地群众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提供排除压力和困扰的方法与技巧,增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结论
本文对火灾中人们常见的心理及行为反应进行了归纳总结,综合火灾时人们所表现出来的上述心理、行为特点,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一)心理反应在火灾疏散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良好的心里素质和教育背景能给人员安全疏散行动带来积极的帮助。
(二)消防安全意识培养和安全教育、应急疏散演练应纳入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对降低火灾过程中人的不良心理与行为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筑火灾疏散过程中,采取从众行为和惯性行为的人员所占的比例较大,给安全疏散埋下了隐患。因此,通过性能化的安全疏散设计引导人员安全疏散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志春.火场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15~315.
[2] 柳友荣. 现代心理学基础[M ].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3.
[3] 李椿年. 人在火灾中的行为[M ]. 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