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
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占有很大比例,它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因此,计算熟练正确,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多重要的作用,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减少计算错误的重要保证。许多小学生出现的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数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不良计算习惯所导致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数学行为习惯。
一、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1.学生感知粗略
学生在计算时经常出现抄错题的情况,这是由于学生感知事物时比较笼统、粗糙,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常常感知失真,造成误差,导致计算错误。
2.学生受一些强成分因素的影响
我常常考学生类似这样的题:0.25×4÷0.25×4,学生在计算这道题时,总会把结果算成是1。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学生往往易受题目某些数据特点和某些运算符号等强成分因素的影响,产生心理错觉,而引起计算错误。这道题中两个相同的数相除得1在学生的记忆中占绝对优势,很快上升为强成分,而运算顺序则下降为弱成分,导致计算错误。
3.学生笔算能力差,基本功不扎实
稍复杂的计算,学生都会运用到笔算,笔算的出错率非常高。学生笔算出错的原因是基本功不扎实,加减法不过关、乘法口诀没背熟、试商不熟练等。
4.学生运算理不清
教师往往认为计算是一种比较呆板的知识,不需要学生进行过多探讨、研究,其实不然,计算的运算理不清会大大影响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学生在一种似懂非懂的情况下学到的知识不清不楚,怎么可能计算得准确呢?
5.学习态度上的原因
部分学生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如由于学习用品不齐,甚至连像样的一支铅笔,一把三角板,一块橡皮都没有,书写时乱涂乱画,不仅不整洁美观,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计算时不论数的大小,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虽有算草,但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一次练习或测验下来连一张草稿纸都没有,而直接写在桌面上,垫板上,甚至手心背上,……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计算上的经常出错。
二、学生计算错误的解决对策
1.强化思想教育,重视计算错误
心理学认为,认知是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中介,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的思想,也就是说思想指挥着行为和情感。学生对计算不重视,容易产生应付的思想,总是把错因归结为“粗心”。教师应在思想上加强教育,使学生明白引起计算错误的因素有很多,并不是仅仅是“粗心”造成的,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2.坚持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提高笔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切实加强口算基本功训练,循序渐进地达到熟练的程度。
3.强化运算能力
(1)强化运算顺序。学生的思维定势和不认真审题容易产生运算顺序的错误。要求学生遇到繁琐的题目时不要畏难,要沉着、冷静地看清题中的运算数字和符号,确定运算顺序再动笔计算。
(2)强化特殊数值的记忆。计算中的常用数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这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3)强化估算判断运算结果。验算是防止错误的重要措施。验算的方法多种多样,用估算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是最简便的一种。诚然估算只能看出明显错误,不能代替计算和验算,但估算和多种验算方法的结合,就能提高检查的效率。
(4)强化运算技巧。简便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计算能力。强化计算技巧,要求学生在做题时,观察数字、运算符号的特征和算式的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
4.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个良好的习惯会让人受益匪浅。而在学习中同样如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计算中要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即培养“一看、二想、三算、四验”的习惯。首先我们要求学生先看清题目的要求,特别是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之后引导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再计算时强调计算的步骤,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做完后让学生再寻找别的简便方法,然后进行认真地书写,细心地计算;最后利用估算、验算等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发现错误后要及时纠正。
5.要重视及时反馈矫正
学生初步练习时,产生错误比较容易纠正,如果计算错误多次重复,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练习时的情况学生要及时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加强课堂练习,当堂订正,及时批改作业,采取多种形式反馈。也可让学生自己找错误或同学间互相找错误,教师面批等。
总之,计算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需关注计算教学,并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并找出解决对策,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