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科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针对课堂上中学生只是对“计算机”感兴趣,而不是对教材感兴趣及上机操作秩序混乱等现象,本文就此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解决这些现象的想法和途径。
【关键词】学习;能力;素养;益智游戏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所以作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学生所想,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己任,全面完成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
我在中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发现,学生们很喜欢上计算机课,特别是上机的操作课,更是有一种“让我一次爱个够”的感觉,但是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玩”、“乐”为主要的情绪支配,对游戏、上网聊天情有独钟,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或者干脆来个置之不理。上机操作的秩序也比较混乱,结果一节课下来,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学生觉得自己一节课后好像什么也没学会。面对着这样的学习现象,常常会产生几许无奈,但更多的是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作为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要改变这样的现象又该怎样做呢?
要解决现象,需要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根据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应该从教师自身分析。我们作为教学课堂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传播者没有完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向。
其次,应该从学生方面分析。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参加任何规模的考试或者考核,最多也就是到了期末本学科教师进行简单的考查,所以初中生们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不重视心态,认为就是一门让他们放松的“娱乐”课。另外,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的欠缺也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之一。
最后,应该从家长和社会方面分析。社会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科目相比较家长们还是更加重视升学科目,应试教育的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而家长和社会的对课程的态度,会对孩子的思想起着深刻地影响作用。加之,我校处于农村,家长的素质本身就不高,对于初中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分析了原因之后,要改变现有情况,如何将学生真正地吸引到学习当中,解决课堂出现的这些现象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探讨。
第一、吸收知识养分,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教师的信息能力是提高学生信息能力的关键,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就更应该努力成为“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的人。
第二、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纠正上面的现象,需要从学生的认识出发,端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错误思想,让他们了解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广泛,学习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让学生放弃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玩耍课”的思想,要充分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将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第三、利用“玩”的思想,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它,想方设法知道其所以然。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我充分利用“趣味性”来指引学生。
第四、安装益智游戏,引导正确的网络意识。要有选择地玩,要把握一个度,不能沉迷其中。游戏可以由教师去选择,度也可以由教师自己去把握,在教学过程当中我的要求是学生只要完成当堂的任务后,就可以玩游戏。对于上网,要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树立网络道德观念,正确的使用好网络,为学习服务。
总之,要解决中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改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这种现象,作为教师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因素,根据课程本身的特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将学生吸引到有意义的学习上面来,让他们不是单纯的“玩”,而是带有目的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学到计算机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课程开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