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
【摘 要】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本文分析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标
一、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促进高效课堂生成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新课标》也要求我们,老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师要树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观念。教师对教材进行恰到好处地再创造,使教师的教精彩,学生的学更精彩。小学阶段的绝大多数教学内容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找到每节课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点,就找到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虽然教材上很多例题是都采用了生活情境,但是由于城乡生活背景不同,地域差别等客观因素,学生对教材上原有的背景显得陌生,因此,教材提供的情境也就不能起到原有的作用,作为教师应主动去开发教材,使教材能贴近儿童情趣,从而使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教学。
二、以学生自主为核心,促使学生动脑动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鉴于此,传统的课堂教学必须改革。我们形成了以学生自主为核心,促使学生动脑动手的主导性学习方式。通过建立一种民主、和谐、新型的教学过程和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多让学生去做,例如: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引导学生探索时,教师要注意树立学生的信心,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数学。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尝试操作,先做先为,自己决定探索方向,要诱导联想,捕捉灵感,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始终以学生组织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整时”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先和家长一起制作钟面,从而认识了钟面由时针、分针和12大格组成。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独立探究,探索新知,从而获取新知。
三、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著名数家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提法和安排尤为重要)来激发学生,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在数学课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互动交流、沟通对话的主要渠道。有效的提问更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概括出来的科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由探索中进行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出和智慧火化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由于小学生掌握的知识还不够丰富,联想能力比较差,容易孤立、片面地看问题,他们合作的机会少。所以,教师要多营造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多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出示一个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再让学生对如何求长方形的周长发表自己的见解:①6+3+6+3=18厘米,②6+6+3+3=18厘米,③6×2+3×2=18厘米,④( 6+3 )×2=18厘米。最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取长补短,进行自我反思。不仅使学生归纳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而且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和互相启发,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从不同观点和方法中得到了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强化自我分析、自我完善的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采用新的教学评价,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具有引导功能和激励功能。发挥评价的引导功能,有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数学认知结构;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在他们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上,不论学生的回答让我们教师满意与否,我们都应根据实际需要给学生以评价。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个单元后,我设计了一个用“七巧板”拼图案的测试。我把评价的结果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能拼出最常见的图案,予以肯定。第二层次,能拼出多个图案,予以鼓励。第三层次,能拼出有新意、美感、充分利用几何特征的象形图案,则在班里予以表扬,并展示他们的作品。对于能拼出图案的学生,评价成绩可以是一样的,而评语是有层次的,这样使学生既有成就感,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总之,要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就要立足于优化全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使每个教学环节达到最高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的脑子和手都动起来,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参考文献:
[1]孙静华.兴趣——学习的挚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4).
[2]许健.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J].小学教学参考,20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