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的基本方法

2016-05-14 00:37皮发万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习效率学习方法读书

皮发万

【摘 要】在教学中运用“学习效率等于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除以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所需时间,即:F=W/T(学习能力等于学生在考卷上没有答对的分数除以思维反应速度)”,目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校(习)成绩,道理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量相同。目前通过一些学校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效。这既是读书、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是学习发明创新(造)最基本的方法。

【关键词】读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

近几年,在创新教育或科技创新教育中,经常会冒出一个公式:F=W/T,很多人都不理解,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是:学习效率(思维反应速度)等于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除以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所需时间。

该公式是这样创造出来的: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如果按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水平,即达到完全掌握学习内容的程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这种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则要花较长的时间达到同样的程度”。读书、学习好比1000米的长跑,每个人都能到达终点,只是所需的时间不等。根据上述提示,我们只要找到不同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水平(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差,就是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我们通过科学实验——模拟考试,每个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经过教师阅卷可以知晓,每个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所需时间也可以记录。但是由于每个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是一个变量(不相等),每个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所需时间也是一个变量(不相等)。因此,根据每个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所需时间并不能作为区分学生学习能力强弱的标准,只剩下学习效率(思维反应速度)这种方式,是否能区分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

大家还记得《物理学》中的一个公式:P=W/t吗?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如果从开始计时到时刻t这段时间间隔内,力的做功为W,功W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功率。

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功的数量一定,时间越短,功率值就越大。读书、学习俗称做“功课”。读书、学习实际上是大脑在做功。怎样来计算人的大脑做功的工作情况呢?我们运用联想和移植创新法,把大脑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也就是大脑做功的快慢依然用功率P表示,把“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看成是思维力的做功W,把“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所需时间”看成是功W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那么,思维力的做功W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就是学生在读书、学习中大脑思维力做功的情况。在《创造学》中没有“功率”这个概念,与之相对应的只有“思维力”,所以,我们用“思维力F”换掉功率P,因此,学生大脑在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工作情况是:思维力F(学习效率或思维反应速度)等于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W除以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所需时间t,用公式表示就是:F=W/t。

在教学中,教师会照顾中等生,少数差生虽然思维反应速度慢,学习效率低,但是会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有的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用学习效率或思维反应速度来计算学校成绩,比如150分的调研测试,学生甲始终成绩差,他用10分钟的时间答对20分的基础题就交卷,学生乙用50分钟的时间答对了100分题,你怎么来区分他们之间的学习(校)成绩谁优谁劣?回答是:我们依然用“F=W/T”来计算学校成绩,只不过后面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学习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水平的时间差)等于学生在考卷上没有答对的分数(大脑所做的无用功)除以思维反应速度(学习效率)”,这样就好判断学生成绩了。

思维力也是思维反应速度和学习效率的显现,古人判断小孩聪明与否的方法就是观察思维反应速度,比如孔融随父亲去京城访友、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在使用这个公式时,是用“学习效率”、“思维力”还是“思维反应速度”,根据各地的语言使用习惯选择。学校成绩表示学习效率(思维反应速度或思维力,附加每件是:学习能力等于学生在考卷上没有答对的分数除以思维反应速度),这正好符合“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往往通过反应快慢体现出来;一个人的潜在素质,往往体现在对某项事物感兴趣、接受快”的特征。随后我们根据机械功、工作量等于工作效率乘时间,《创造学》创造力的传统测量法的学校成绩,《心理学》培养注意品质中的注意的稳定性等理论或方法进行论证,“学习效率等于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除以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所需时间,即:F=W/T(学习能力等于学生在考卷上没有答对的分数除以思维反应速度),这个公式都成立。由此可以看出,过去的学校成绩由于每个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不相等,学习效率(思维反应速度)也不相等,因此学生之间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失去了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所需时间和学习效率(思维反应速度)做“参照物”,反映的不是学生大脑单位时间的工作量,不具备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特征,既不能作为区分学生学习能力强弱的标准,也不能作为学校成绩评定标准,与创造力的“含金量”相去甚远,只有“学习效率”与创造力“含金量”的关系相对较高。

在教学中运用“学习效率等于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除以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除所需时间,即:F=W/T(学习能力等于学生在考卷上没有答对的分数除以思维反应速度)”,目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校(习)成绩,道理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量相同。目前通过一些学校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效。这既是读书、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是学习发明创新(造)最基本的方法。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如在执教《图形的周长》一课时,我在钉子板上围了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产生以下方法:(1)4+4+3+3(2)4+3+4+3(3)4×2+3×2(4)(4+3)×2,一切都在预料之中,通过比较优化算法之后,我正准备引导他们探究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这时有一名学生汇报了他的两种算法:(1)4×3+2(2)4×4-2,迅速作出判断后,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就让该同学上台解释给大家听。他说:如果把四条边都看作3厘米,就少算了2厘米,可以列为第一道算式;如果把四条边都看作为4厘米,就多算了2厘米,可以列为第二道算式。多好的思路!大家一齐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追问:从他的发言中你能发现正方形周长该如何计算呢?整火花不断迸发,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富有实践智慧教师的明智之举。

猜你喜欢
学习效率学习方法读书
我爱读书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