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让学习真正发生”是对学习走向深度的积极探索,需要从教学目标、教与学的方式、教学过程、师生情态、教与学的结果等方面发生变化。真正“发生学习”,就是要把“三维目标”落实到学习行动上,聚焦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实现学习方式的适切多样也即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会;反思性学习,促进学生会学;体验性学习,促进学生想学;表现性学习,促进学生乐学。
【关键词】学习;真正发生;学习方式;视角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020-03
【作者简介】许昌良,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江苏无锡,214045)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对象。
“让学习真正发生”命题的提出,实际上是针对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教师话语霸权、学生被动学习的一种反思与批判,是学习走向深度的积极探索。怎样才算真正地发生了学习呢?我以为应该有以下几个维度:
从教学的目标来看,是要从通过记忆储存知识、应对考试走向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创造并获得积极体验与精神愉悦,进而获得成长的幸福;从教与学的方式上看,要从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考试时再把知识和盘托出走向积极发展思维,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要从讲解知识促成记忆与题海战术走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和交流,学生充分地参与学习过程,经常采用讨论、实验、体验等更多的方式;从学习过程上看,从被动接受知识、复现知识走向主动学习,接受思维的挑战,促进学生认知不断地产生冲突,进而建构知识的过程;从师生情态上讲,变教师一厢情愿、苦口婆心的讲为生动活泼地学,在互动中生成;从教学结果上看,不仅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获得知识,而是把知识转化为学习动能、技能以及情感,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为积极的、热切的、渴望的、欢喜的。
因此,真正发生学习,一定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一定是发生在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师生情态之中,也一定是发生了适切的、多样化的学习。本文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学习方式问题的探讨。
一、学生学会:在促进自主学习中获取必要的知识储备
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雅克·马里坦说过,“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地呼唤年轻人所拥有的智力和自由意志”。而“唤醒”的最好方式与最佳状态就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处于自主地位,对自己学习负责,能够独立地制定学习计划,并时时监控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学习,掌握知识,达到“学会”的目标,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为掌握而教”,这是教学的起点,也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没有这个基础知识也谈不上培养技能、培养思维和情感。
在前不久的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中,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吴国林老师执教了《口技》一课。他的教学目标:一是积累文言字词,字正腔圆地朗读文章;二是感受精彩的口技表演艺术;三是感受文章精彩的写作艺术。课堂上他主要做了四件事:一是读课文,二是读口技人,三是读宾客,四是读作者。教学设计了三个板块:一是朗读课文,在读准字词的基础上,着力做好朗读,在掌握一定的停顿技巧、重点字词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字正腔圆地读,充分感受文言之美;二是解读文本,从三个层面去解读文章写作的精妙,即口技人的表演、宾客的表情、作者的赞赏,然后采取问题驱动的方法,将朗读贯穿其中;三是活动展开,紧承前面的教学板块,对第二个板块内容进行提升,也是对朗读教学的检验和展示。朗读是感悟文本的重要手段,字正腔圆的朗读可以唤起美感,培养语感,进一步加强语言积累。读出情节变化,读出人物个性,读出不同场景,这样教学目标的落实比较到位。读准字音字词、朗读很流畅、把重点字词与意义的理解读出来并感受,这样就把文言的价值、文字的价值、文学的价值、文化的价值都落实得很到位。
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吴老师的精心设计,搭建了学生学习思考的通道与阶梯,紧贴学科与学生实际,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在方式上以朗读为手段,采取了自由读、齐读、学生读、教师读、分性别读后小组分角色展示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积极投入,读得书声琅琅,读得生动活泼,读得豁然开朗,读得融会贯通。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相机读书思考,用自己的方式读出人物的情态,读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评价,学习活动顺利进行,这就是典型的自主学习。
二、学生会学:在反思性学习中调节改进,培养元认知能力
反思性学习,就是学习者自觉地对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相关因素以及学习结果进行批判地、持续地审视,不断地进行改进,力求消除困惑、解决问题,促进学习实践的合理性,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此次的“杏坛杯”赛课中,南京外国语学校的王媛老师执教的“夸张有趣的脸”一课在促进学生“会学”上进行了探索,较好地运用了反思性学习的方式。
教师在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肖像漫画的基本表现手法,进行简单的肖像画的创作,同时通过欣赏漫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漫画艺术的表现魅力,培养学生学习漫画的兴趣,培养真正的审美情操、幽默的生活情趣。为了达成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自主练习环节值得品味。切入这节课后,教师结合明星的照片和漫画、教授了肖像漫画可以进行夸张的几个方面,比如脸形的夸张、发型的夸张、五官的夸张和表情的夸张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讲授了漫画的三个表现形式,即线描、素描、色彩。教师选择“憨豆”作为表现对象用示范线描的方式现场完成了一幅肖像画,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为学生练习作好铺垫,紧接着让学生尝试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幅有趣的肖像漫画,并提出很具体的三个要求:准确把握人物的特征;用夸张、变形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特征;线条要流畅,要注意构图。教师在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思考,不要仅仅看像或者不像,而是要求学生思考自己的作品夸张在哪里,对照前面的标准与要求评判,发表自己的观点。
《头脑风暴》的作者西蒙·派珀特认为,“有形实物在知识建构中起着核心作用”,他提出了“参与思考的对象”概念,即大脑思考问题时由意识对象帮助建构、检验和修正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用以帮助思考的物体”会产生独特的效果,即产生协振学习。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说过,“对儿童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科学,而是以直观的图片和形象来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因此,就要求教师传达内容时言简意赅,使儿童受到思维明晰性和理解力的锻炼,以及获得对事物确切的了解。也就是说,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学生透过作品,对照先前学习的知识经验,反思学习结果,反省、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样就有了“意识对象”帮助建构、检验和修正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训练了批判性思维,培养了学生“元认知”——对“学习的学习”,进一步完善优化学习过程,从而学会认知,学会学习。
三、学生想学: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理解并建构知识、生成意义、激发学习情感
所谓的“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真实活动或者情境创设,呈现或再现教学内容,使学生进行亲身经历,理解并建构知识、生成意义、产生情感,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以达到促进学习、发展能力和丰富生命的目的。
此次展评中来自建湖县汇文实验初级中学的陈生老师在“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教学中有一个环节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他秉承“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的思想,他首先是引导学生学习“例子”,如某些课文标题分别在结构、内容、主题与效果上的作用。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明白了文题的作用。学生能“习教材之一例”而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方面。然后进行让学生命题的环节。通过学生命题,让学生来归纳这个命题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小组合作探究,围绕“标题的含义与作用”设计一道题目并解答。
师生围绕文题“十字路口处的一匹马”讨论,得出结论。
师:准备工作做得不错,下面小组合作命题,自拟解答。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命题及解答。
小组展示,教师相机点评。
……
在“当一回命题大人”的环节中,学生一改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兴致勃勃,课堂充满欢声笑语,以完整的生命参与,体验、思考与反省,让知识真正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尽管初中学生年龄尚小,但是已经能够理解作者生活境遇与人生经验交织的苦痛,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内在意蕴,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整个教学过程在生成问题与作答中,体现了学习意义理解的独特性。学生在自问与自答中,移情、深思与想象交融互汇,外部世界在主体心灵中被激活、唤醒,生成新的意义。
四、学生乐学——在表现性学习中学生主体实时、自然的表现释放
彼德·克莱恩在《天天天才》一书中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既是为了孩子的当下幸福,也是为一生奠基,要把学生带向远方。乐学是学习最高的境界,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学习情感,是一种最佳的精神状态。学生有了这样的状态,教学有效抑或优质也就水到渠成了。
要想把学生带向远方,就是要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创造,插上腾飞的翅膀,就是要让他们在课上尽情发挥与表现自我。因此,表现性学习是必要的。所谓的“表现性学习”,就是在做的情境中,选择最合适的表现方式,来表现自己在学习中的心理状况,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培养情感态度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次展评中,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的洪云俊老师的一节《黄河船夫曲》音乐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洪老师在这节课中进行新歌学唱诸环节之后,大胆设计了一个“尝试用自己设计的形式演唱歌曲”的环节——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有感情地唱这首歌了,唱出了船夫的坚定、豪迈,我们还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呢?下面小组讨论一下。
讨论后,教师综合大家的意见,然后明确形式为“一领众和”。
第一组男生划船并用“嗨”来伴奏(选一名船老大指挥);
第四组女生在乐句尾旁白重复“几十几道弯嗨!”(选一名船老大指挥)。其他同学与领唱合作,最后一句全部齐唱。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表现性学习”设计。合唱合作了两次,第一次还有些不整齐,气势也不够。教师要求大家要从角色、速度、节奏、情绪等方面加以改善。第二次学生情绪高涨,积极投入,将船夫号子的高亢、粗犷、豪放、自由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连听课教师都深受感染,把整个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学生各负其责,积极合作,自觉生动地表现自己,学习情绪高涨。从学生的表情和状态中可以看出学生的高参与度。在“做中学”,亲身体验,感知学习。学生高昂的学习情态表达真实、充分、自然,人人都是表演者,人人也都是欣赏者,在大胆、舒畅、欢愉的氛围中,学生情感、认知、性格与人际关系都得以进一步发展。
学会、会学、想学、乐学,紧贴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也是为了真正地促进学习发生。学会才会会学,会学也才会更好学会。学会是基础,会学是关键,想学则是最大的动力,而乐学则是学习的最高的境界。学会、会学、想学、乐学是学习发生的一个整体过程,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相互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也互为前提。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习呈现这样的状态,我们说学习就在他的身上真正发生了。
【参考文献】
[1]玛丽埃伦·韦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M].洪岗,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雅克·马里坦.教育在十字路口[M].高旭平,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R.基思·索耶.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徐晓东,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4]潘洪建.有效学习的策略与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