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支架式教学是通过问题的建构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层次的提升,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本文就通过讲解支架式教学法,来阐述其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 支架式教学 策略运用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对于该课程的讲解都是以教师课堂学习为主,以多媒体手段为辅。这种讲授方法是围绕会计分录进行教学活动,教师讲授分录,学生背分录做题,以能够应付各种考试。这种教学方法的产生原因,除了一些体制上的弊端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教学方法的失当,老师忽视了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解读,也轻视了对会计准则的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受限于会计专业课程的开课顺序和知识衔接漏洞,许多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大大影响了会计教学的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许多学校开始引入支架式教学,尝试这种新方法。
一、支架式教学概述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就是为学习者建构知识概念框架,教学法首先是要围绕学习主题,并按照“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基本的概念框架,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搭建脚手架;其次是将学生引入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也就是进入问题情境;再次是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索,或者是通过老师的渐次引导,逐渐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完成协作学习,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独立掌握;最后是效果评价,也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的团队贡献以及知识掌握情况等进行基本的点评。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
第一,课程内容多,信息容量大。目前,我国高校中开设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容纳了会计体系中的绝大多数内容,只有极少数的特殊业务和难度较大的内容没有纳入其中。第二,课程教学难度大。绝大多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知识点都存在难度大的问题,比如金融负债、金融资产、长期投权投资等,这些知识点对于没有金融知识和相关知识基础的学生而言无疑是难点。第三,师生教学效率不能适应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与其他专业不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有内容更新速度较快的特点,因为受到经济、法律法规的变化影响,课程内容也要进行相应更改。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第一,基本知识目标。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经济业务概念,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并能够熟练运用实际工作中要求的各类业务核算方法,对于财务报表的原理和编制能够熟练运用掌握。
第二,基本能力目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提升学生的相关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工作效率。首先是自主学习能力,它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快速获得知识;其次是逻辑思维能力,它是对学生经济头脑的基本要求,因为财务会计行业的从业者应该能够对各种经济政策和经济活动进行分析,以判断各种策略影响;最后是职业判断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经济财务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和方法。
第三,职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总体而言就是专业敏感性和职业思维。专业敏感性是在快速的政策变化和经济变动中,能够快准狠的找到适合的应对策略;职业思维则是会计行业中的基本职业素质,因为实际生活中,财务会计中的要求都是精准、精细,讲究零失误,因此在学校中,就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而到职业需要。
三、如何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进行支架式教学
(一)选取具体的支架点
支架式教学的关键点在于搭建成功的“脚手架”,而“脚手架”的搭建支点在于寻找到最近发展区。因为问题支架的选择不能够建立在已有的发展内容上,否则就会使支架式教学成为形式教学,并阻碍教学进程。同时,也不能越过发展内容,否则会增高学习难度,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选取合适的架构支点,是教学法能够成功实施的基础。就拿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来说,学生的基本水平在于有了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并且已经熟练掌握了一些会计技巧。因此,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是要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主要内容,比如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而存货和金融资产是其中的重难点。这时在具体的教学中,这四部分的内容应该处在同一水平支点上,但是就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言,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比存货、金融资产的知识点分支要少。
(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将知识架构完成之后,就是要将学生引入相应的情境中来,比如对于存货中的期末存货的计量问题,简要的讲授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之后,就可以向学生抛出问题,也就是可变现净值应该如何确定,并且还要区分持有以备出售的存货和需要经过加工的存货它们的可变现净值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应该如何区分?然后是对于估计售价的确定,而且在讲授时,还要强调同一种存货中有合同约定和没有合同约定时两种情况下应该分别进行计算。除此之外,还要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以及结转。这些问题都是由一个支点问题延伸而来的,并且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可靠的学习情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问题延伸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不然会适得其反。
(三)独立学习和效果评价
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后,就需要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当然自主学习并非是一个人的闭门造车,而是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的进行问题探索和问题分析。因此,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应该起到一个引导者和监督者的作用。比如在金融资产的讲解上,老师首先为学生架构的支点是:金融资产分类。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四个部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前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架构完成之后,知识点延伸至企业的购入股权投资和购入债券方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并且提出股权与投资的关系,进而影响到金融资产问题。最后是对整个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实际技能知识的掌握情况,评定学生的能力。
四、结束语
支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它通过螺旋式的上升方式,将学生的知识层次逐步提高,并且没有揠苗助长之虞。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支架式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补充完善,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杨久利.支架式教学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8).
[2]罗照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案例选择探讨[J].财会月刊,2011(24).
作者简介:李敏瑞(1988-),女,云南曲靖人,助教,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注册会计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