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芬
摘要: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只是进行收支预计,更重要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即通过合理的预测与科学的决策,结合年度计划、工作任务,统筹安排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文章将对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策略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仅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预算管理模式;绩效评价;研究
从国内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看,所采用的预算管理模式多为控制型。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加之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传统的控制型预算管理形式已经无法有效适应单位和社会的发展,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与弊端。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不断健全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对于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率,效果特别显著。
一、预算管理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国内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利用计划性差
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为资金利用计划性差,突击花钱以及经费挤占现象屡见不鲜,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资金浪费、资金短缺。从实践来看,国内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比较注重事后管控(更准确地说是被动处理问题),比较重视经费支出核算,严重忽略了资金预测问题,最终造成的结果是资金有效利用率较低。
(二)执行乏力
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部,在使用预算资金时,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以至于预算计划频繁变更,预算执行乏力、缺乏权威性。同时,专项资金的支出管理力度不够。比如,与预算执行相互混淆,以至于预算编制与执行之间出现脱节现象,最终的结果就是资金短缺、浪费,甚至出现了以权谋私等不良现象。
(三)预算编制及评价需要完善
实践中发现国内为数不少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直径仍未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预算评价和管理制度,资金利用缺乏监控,尤其是预算资金的利用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而且不合法、不合理。由于很多单位没有健全和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难以合理利用预算资金,更难以有效改进预算资金的应用绩效,因此也就处于被动状态。
(四)监管体系有待健全
虽然目前我国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已经形成一定的体系,但是在监督方面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财政预算没有建立预算公开制度,部分单位预算审查、监督乏力,甚至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漏洞,审查、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健全,难以确保公开性、公平性以及公正性。
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策略
基于以上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提高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预算资金利用计划性
针对预算资金利用缺乏计划性问题,建议重新对预算周期进行界定,并且严格按照计划办事。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就每一个年度的一季度无部门预算批复而拨付资金现象,笔者认为应当重新制定预算年度适用机制。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多适用的是预算年度制,对策建议进行更改,适用跨年制。具体实施过程中,以本年度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界定为预算年度,以此来避免人大批复与预算年度计划之间相互冲突,以保证财政部门于预算年度之初,据批复预算拨付资金类,预算约束力增强。
(二)提高预算执行力
针对预算执行乏力问题,笔者认为应当首先对支出定员定额标准进行细化,以确保各项标准能够顺利实施。实践中,个人的经费需纳入人员经费定额范畴,并且应当注意避免公用经费一刀切现象,严格按照职能、工作量要求,对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进行细化。比如,差旅费、办公费等可人均量化者,采取定员定额方式进行处理;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单位用车、各类物资采供,严格控制公用经费,确保预算编制能与单位的职能相结合,提高其合理性。
(三)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针对预算管理评价不到位问题,应当健全和完善制度,创新预算编制方法,同时,还要对编制预算及其评价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自预算改革至今,呼声一直比较高的是零基预算,然目前仍有很多单位沿用传统的基数法。由于每一年度的预算均在上年度预算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编制,因此导致所编制的预算与单位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出入,影响了后续预算执行秩序。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应当立足实际,积极改进预算编制手段,比如采取零基、绩效等预算编制方法。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改变偏重定性的分析习惯,采用数理方法分析预算定量,并以此来实现预算准确度的提高。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预算质量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的各种经济活动,同时也会影响其绩效。从这一层面来讲,一定要加强预算编制。第一,做好事前调查工作,确保预算编制基础的真实有效性。第二,审批以后,不能随便变更预算,如确实需要调整,则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流程操作。第三,对虚报预算行为严惩,一旦发现,严肃处理。编制时,应当本着公平、公正的立场。第四,预算项目应当详载。对部门绩效进行严格考核,做好核对工作,对各部门工作加强指导,从而约束下属部门,提高资产利用和管理水平。
(四)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
针对实践中存在的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建议建立财务报告制度,加强监督。正如上市公司,现代社会环境条件下的事业单位全部活动,均应当接受监督和管理,一旦发现违规或者违纪操作现象,必须严格制止。同时,还要加强事业单位资产以及预算管控,基于外界压力,加强内部资产以及预算管理势在必行,通过内外共同努力,来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预算管理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三、强化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方法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管理过程中,应当引入绩效管理机制,进行绩效评价时,可借鉴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绩效管理方式和有效方法,确保预算改革的规范化以及有效性。
在评价体系的前期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当建立组织实施机制。对于预算支出绩效管理工作而言,其覆盖面非常的广,而且内容也比较丰富,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针对这一现象,应当积极构建多部门组织实施机制,将预算单位、权力机关以及设计和财政部门联合起来,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下,进行明确分工,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实践中,可采用的绩效评估措施和方法,主要有全面质量管理法、360度绩效评定法以及平衡记分卡和层次分析法等。以层次分析法为例,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还可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预算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第一,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因素,再将有关因素按照具体的属性,从上到下一一分解,将其细化成多个层次指标。第二,比较判断矩阵构建。分解指标后,对判断矩阵进行构建,得到矩阵指标两两对比数值。第三,各层指标权重计算。利用和积法对各指标权数进行计算,然后再从基层开始,将每一个指标权数与上层指标权重依次相乘,从而形成各指标之于总体绩效评定权重。可采用的数学模型,表示如下:
上式中的代表各层次的定性指标或者定量指标, 代表层的权重数,利用加权综合求和法对评价对象得分进行计算。同时,还要跟踪管理,以确保实施结果准确性。为了保证所制订的绩效指标体系可满足预期效果。对于预算单位而言,企评价机构对绩效目标程度跟踪管理,从而实行绩效指导之目的,并且实时掌握业务活动以及执行。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对积极采集业务绩效信息,与目标比对分析,确定绩效结果、预期目标之间的偏离,并且查找其中的原因,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针对非量化绩效指标完成情况,采集与之相关的信息、资料以及图片和影像,这些均可证明运行效果,并且以此作为绩效评价工作开展的参考资料。就绩效管理而言,其最终的任务是实现计划目标,全面提升财政资金的利用实效性。该任务的完成,需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在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计划和方式的优化以及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以及业务监督实效的保证等方面。同时,还有特别注重绩效评价差以及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查找其中的原因,审定绩效评价各环节的活动计划以及具体执行状况,从工作目标的确立上、关键指标的制订上、业务活动执行过程、评价组织的跟踪监督力度、自评价过程的客观性等各方面揭示存在问题,找出问题根源,研究解决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完善和改进,为下一期绩效评价的开展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可以有效弥补落后管理体制,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预算编制、加强监督管理、规范预算编制等方式,实现强化预算管理以及绩效评价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其进.张育红,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师,2013(02).
[2]崔建荣.浅谈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的管理[J].统计与管理,2015(07).
(作者单位:昆明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