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016-05-14 10:06胡玉函晖李长福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9期
关键词:结构调整监督机制影响因素

胡玉函晖 李长福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发展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正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也正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如何使一个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特质,在时代的浪潮中经久不衰,这已然成为了一代又一代经营者费尽心思的关键问题。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然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却是决定企业内部控制效用是关键因素。建立健全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主动防范经营和财务风险,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壮大的必须之举。而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显露出的问题,以及其解决与预防措施也在不断的涌现,并深刻影响着企业的良好运营与发展。文章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现状;监督机制;结构调整

一、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含义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既定的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安全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从上述定义我们可知,内部控制实质上是一种相互制约并且能完整实现权责分配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它的存在及完善过程可以清晰、完整地反映出一个企业发展的脉络。经济始终是人类进步的物质基础,而内部控制就旨在改善存在缺陷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从而让企业更好、更快地提高经济效益。所以说,内部控制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亦或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革新、进步的。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含义

顾名思义,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是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定、执行、监督等方面能发挥多大作用。

准确来说,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企业所实施的内部控制政策、措施能否适应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二是指内部控制在设计完整和合理的前提下,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够得到持续的贯彻和执行,并且发挥作用,为企业提高经营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法规的遵守提供合理的保证。

内部控制有效性得以发挥其最大化效用,可以增强企业的内部秩序,使企业管理者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在管理方面,进而使企业更好的实现其利润最大化。

二、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

(一)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首要因素,在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中始终起着重要作用。合理、有序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前提条件,这样才能使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更加接近最大化。

首先,组织结构应当具备合理的组织纵横结构布局。要做到面面俱到,才能更少的遗漏关键因素。其次,组织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要协调,尽量避免单人实现决策的情况发生。内部控制制度因素只有适应分工的技术效率的内在要求,其整体的制度效率才能提高。最后,明确组织结构中的权责关系。只有明确各自的权利与责任,才能达到各部门、各人员工作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才能极小的避免工作冲突的发生,继而达到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最大化作用。

(二)执行人员

企业的执行人员处于企业内部控制金字塔的中端位置,他们不仅是执行者,同时也受制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所以说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人员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执行的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权力制约这方面来看,管理层一般处于执行者的位置,而董事会对于重要事项拥有决策权,这样才能将决策、执行与监督互相分离,达到相互制约的效果,否则就会导致权力过分集中在管理层,企业内部控制制约不了管理层。管理层是指令的发出者和执行的指挥者,当指令出现偏差时,其结果多半将不可预知。

所以,企业管理层对事件的督导与检查、一般员工的经验及能力等因素都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执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监督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监督机制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包括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等。外部监督包括财政、审计等部门以及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的监督。

在企业内部监督方面,内部审计部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审计部门人员职责的独立性就显得格外重要。比如说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相对单一且不全面,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只负责审计会计人员记账,但在内部稽核,风险评估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等方面却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这也是企业内部监督方面的漏洞。在企业外部监督方面,社会监督机构与政府监督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影响的因素:一是社会监督机构与政府监督机构之间的监督职能相互交叉,但是标准不一,造成监督分散,未能发挥出合力监督的最大效用;二是社会监督部门与政府部门的目标不统一,导致两者各做的“无用功”相对较多,使得外部监督效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外部监督在某些利益的驱使下,不正当竞争此起彼伏,屡禁不止。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在企业中大力实施推行内部控制制度。从国内外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展史及研究史来看,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许多问题我们都可以轻松的绕过并且可以借助这条“捷径”进行高效率的解决与实施。我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了正确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索改良。共同之处就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控制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狭隘到宽阔的发展历程。但回归到实践中,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完善过程中仍旧存有很多问题,例如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表现出相对滞后的情况,对于相关资料、资金进行合理的保护却无法达到内部控制实施以及内部控制有效性最大化的效果等。对于上述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现状具体表现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企业中仍未普遍,多数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不了解,甚至存在误解。因这种情况,便出现了对于内部控制工作只进行较为浅显部分的一些企业。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得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具体表现为:未建立起相关的控制制度;职责分工不明确操作流程不规范;控制目标不明确;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等。在我国,包括大型企业在内几乎都存在着此类问题,隐患一旦存在,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引发重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

从我国企业的发展脉络中我们不难看出,多数中小型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中存在较多“肆意发展”的因素,对经营者可能存在的风险缺乏严密的评估与预警机制,对风险投资缺乏严格有效的决策与审批机制。这正是因为处于企业高层的决策人员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要求,而且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够,或者企业人员的素质或经验积累有所不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能力不足,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出其真正的效用。

(三)监督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始终得不到较好的执行。其次,在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上,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只是查准财务账目,而在内部审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是否良好以及企业各个组织部分配合是否恰当等方面,也未能做出更大的效用。再次,公司内部权限划分不明确、企业当前存在的制度起不到激励或是约束作用等诸多问题。当然这样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国内企业,安然、科龙等事件出现后,许多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甚至针对会计审计行业性质的怀疑也随之而来。但是社会在进步、行业在发展,针对当前乃至日后企业的发展,确实有必要进行相关工作的制定与执行。

四、增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措施

(一)调整组织结构

调整组织结构在增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措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应当着重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与内容的丰富,改善传统观念中对于组织结构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无关紧要的着重程度。就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方面的认知程度相对落后的情况,可以开展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课程,在公司管理层普及企业内部控制知识,相应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的个人素质及职业素养,使个人能力在内部控制层面上得以相互协调,进而使得企业组织与内部控制更好的协调,促进企业组织结构快速适应现阶段公司乃至时代的需要。同时也需要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准则,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的责任所在,充分落实相关工作的责任归属与划分,加强各部门人员的交流合作与沟通理解,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二)加强执行人员的执行能力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人员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能否发挥最大效用的内在因素。所以,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人员不仅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学习,企业也要组织定期培训,不断更新执行人员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解和研究,提高管理者自身观念和素质,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意识。同时,企业要建立合理的人才适用机制,形成企业自身良好的人力资源体系,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做到更好的执行内部控制,以身作则、上行下效。如果企业领导者对待企业内部控制没有一个良好态度的话,手下的人会在不经意间看在眼里,企业的内部控制也会形同虚设,毫无作用可言。

(三)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

企业在监督机制方面的建设也起到了相对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好的执行能力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得以发挥效用的前提条件,那么好的监督机制则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发挥效用最大化的最强有力地保证。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保证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使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得到最大发挥。充分发挥社会相关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强对监督独立性的控制,以免出现腐败造成损失。

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协调企业具体事项,控制其活动不规范行为,增强企业控制意识,防止相关违规违纪事件发生,确保各项经营活动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朱彩婕,张代宝.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探讨[J].山东经济,2007(05).

[2]李泳.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生活文摘,2011(20).

[3]黄微.关于企业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的问题和措施研究[J].中国市场,2015(06).

[4]林钟高,徐虹.分工、控制权配置与内部控制效率研究[J].会计研究,2009(03).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结构调整监督机制影响因素
浅谈35kV总降压变电站运行管理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浅谈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政治信任建构
机电类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
浅析“互联网+”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