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莉
摘要: 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经历了从保护主义转向培养学生的媒介理解能力和媒介参与能力。国内针对高職大学生这个特定群体的新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很少。
关键词: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005-01
新媒介的定义,从时间上来说,新媒介是相对于旧媒介,即传统媒介而言。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是保护主义。从技术上来说,新媒介是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是在数字技术、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等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体形态,有网络播客、维客、博客、轻博、微博、微信,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等。新媒介素养教育,是指个人为了适应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介环境和社会关系变化,构建更大、更好的社交网络,应该掌握的新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制作能力等。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是超越保护主义,新媒介素养教育之所以"新",不仅在于考察对象是新媒介,更在于它跟传统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理念不同。
1.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介对高职大学生来说,已经不只是一种工具,而是成为一种环境,他们的心理、思想、道德、政治意识形态等就是在这样的新媒介环境中形成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重要渠道,必须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之一的高职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新媒介素养教育。
相对于当今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的理念与方式。高职教育队伍对新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深度不够,对高职互联网中的良莠不齐的信息对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的影响缺乏分析研究。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普遍趋于保守传统,主要还是依赖课堂灌输模式,探索创新明显不足,教学语言陈旧呆板毫无新意,教师在讲台上说了又说,说到麻木,学生在讲台下听了又听,听到呕吐。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更应具备创新的感染性、针对性、幽默性、时代性,在课堂上闪现理论的光芒和现实的超越,要出人意料的创新而不是出人意料的陈旧,来加强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
2.媒介素养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由F.R.Leaves 和 D.Thompson 在《Culture and Environment》中首次提出"媒介素养教育"概念,系统阐述了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20 世纪下半叶,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很多国家将媒介素养教育放在美学、英语、艺术等其他课程中或单独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教育实施主体是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与大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是保护本国传统文化、道德立场和政治意识形态。学生被视为媒介负面影响的易感人群,教师被视为媒介负面影响之外,可以帮助学生抵制媒介的腐蚀。20世纪80年代末期,新媒介素养教育逐渐脱离保护主义,转向培养学生的媒介理解能力和媒介参与能力,教学设计与内容是以主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项目,但意识形态问题仍是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问题。美国处于领先地位,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社区交往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参与式教学方法。霍布斯《媒介素养教育运动中的七大分歧》,大卫·白金汉《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w.Jams Potter《Media Literacy Learning》、Lee Rainie和Barry Wellman著《网络化:新的社会操作系统》等都是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重要参考。
国内媒体素养研究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主要是翻译、介绍外国的研究成果,可惜没有被普遍接受,直到1997年,以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为代表的学界开始关注媒介素养教育。2004 年 9 月上海交通大学首开媒介素养选修课程,随后浙江、山东、江苏等高校也相继开设。媒介素养教育在基本理念上是超越保护主义的,在考察对象上却停留在传统媒介。研究多是从新闻传播学或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上切入。后者代表性的有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案例》(2002年)、马旭《媒介素养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角》等。但还是处于引进探索阶段,针对高职大学生这个特定群体的新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更少。Cnki中,以"高职大学生新媒介素养"为篇名、主题检索,只有4篇期刊论文是针对高职大学生素养教育的。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层面进行的高职大学生素养教育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从国内外新媒介素养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新媒介素养进一步教育加强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所有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仍是新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学校仍是目前开展新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且新媒介素养的核心理念、主要内涵等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方面将会达成共识,促进全国范围内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新媒介素养理论将进一步发展成熟。
参考文献:
[1] 刘莉.新媒介发展对大学生思政的影响及探究[J].新闻战线, 2014, (6).
[2] 曹洵.西方新媒介素养教育现状与趋势[J].青年探索,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