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斐斐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情感融入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促进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努力通过各种渠道与教学手段及方式,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感;融入
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里,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音乐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听觉艺术。所以"当语言不能表达某种情感时",更雄辩的语言——音乐,就会"全副武装"地登台了。再者,"音乐是人民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好的音乐之所以能感动人,也就是因为它有真实的感情。" 所以说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1 融洽师生关系,构筑情感和谐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的认同、主动的参与、自由的环境,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而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它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情育人。情感贯穿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全过程。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音乐课的核心目标。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达到真正地喜爱音乐、理解音乐。因此,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获得宽松、愉快、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敢质疑、敢争辩、敢求异,激发他们创造求新的动机和欲望。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要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应全身心地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走进他们的心灵。
2 积极参与实践,渗透情感教育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及的。但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群众性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音乐艺术不断群众化、社会化。如今,各种各样的文艺演出、音乐会、歌曲大赛等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一方面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为音乐工作者带来了一些新的课题。比如,怎样把精神文明建设贯彻到艺术实践中去,就是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作为学校音乐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而且担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任务。在轰轰烈烈、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社会性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把德育贯穿到每一项具体活动中去。比如,在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系列活动中,很多学校通过参与群众性的歌咏比赛,使广大青少年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从而坚定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崇高信念。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社会各界都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通过参加此项活动,教育广大青少年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从而进一步理解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正确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发愤读书,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将来报效祖国而努力。
3 巧构教学过程,丰富情感体验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是在有了情感之后,才去歌唱的。当人们用语言不足以表现自己的情感时,才有了用音乐来表现自己情感的愿望,因此情感体验是一切音乐以及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让儿童接触音乐之前,有一个让儿童体验自然情绪的阶段,诗意的朗诵,带感情地讲故事,都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条件。在欣赏课中,教师精心设计好语境,能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达到以语激情、以情动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的地步。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情感激发、陶冶的氛围中,和谐自然地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
在欣赏音乐教学中,我们强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而不去框架学生的思维。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见解。
4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情感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而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学习《走进西藏》时,同学们把各自小组查阅来的资料与大家共同分享、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导游给大家介绍、会唱藏族民歌的唱上几首、会跳舞的来上一段藏族舞蹈……音乐课生动活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在相互讨论和交流中学到了知识,增进了感情,提高了相互协作的能力。学生在组里各自发挥所长,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使每个学生的价值都得到了体现,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5以表演体会情境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大鹿》这首歌曲,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而且音准不容易掌握的“4”多次出现,如果直接教唱,学生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内容,然后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扮演小兔的同学充分表现了兔子为了逃命的那种急切心情,扮演大鹿的同学也表现出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游戏表演进行的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随后教师在同学们情绪高涨时进行歌词教唱,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
6走进生活自然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7总结
总之,音乐教育的情感性不仅体现在音乐教育者的观念中,而且实现于音乐教育的实践中,这对广大音乐教育者提出了高要求。实际上,这是个本不能算作要求的要求,因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本应具有情感性的,但我们却把它丢了,现在只是要求我们做到本应做好的事情而已。音乐的本质特征在于音乐的情感性,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的本质就是人的情感与乐音在美的形象中的交融与互动。在音乐教育中,正是情感搭起了教师、学生与音乐三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得三者得以畅通交流。
参考文献 :
[1]黄娜.论小学音乐教学“双课堂”中的兴趣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周志杰.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J].新课程研究,2010,02.
[3]李爽.谈小学音乐教学的情与趣[J].北方音乐,1983,02.
[4]余旭珊,徐力.小学生器乐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