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才
【摘 要】以人为本是初中德育工作发展的核心,在具体的德育实施过程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落实,能够最大程度提升初中德育工作的效益。我国中学的德育工作的目标朝着多样化和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注,展开积极的素质拓展活动,并利用当前先进网络技术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提升初中德育教育的综合效益。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初中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构架。旨在为初中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学校;德育工作;思路构架
随着课程结构的不断改革,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初中学校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各个领域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能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现其良好的道德素养,表现出创新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初中的德育工作要以社会标准作为培育人的准则,关注学生个体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甚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并且在课程教学和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文章就初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现状展开分析,探究初中学校如何有效展开德育工作。
1初中展开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学校、家庭与社会关注存在偏离
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展开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但是初中学校在在德育的工作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碍。因为在学校教育中,最为重视的还是文化课程的学习,学生和家长更多的是关注的文化课程的成绩。尤其现在学生升学压力在逐渐的增大,家长希望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利用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中,而不是德育教育中。社会环境也是更多的关注外显的升学指标,致使初中的德育工作一直处在停滞状态。
1.2德育的理念和实践存在较大的反差
从我国初中德育教育现状来看,不可否认我国初中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实际需求是不一样的,统一的德育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存在明显的差距,尤其德育实施的内容过于理想化和成人化,难以让初中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其次,德育教材更多的是注重道德信念的培养,对培养学生判断是非能力的效果不够明显,没有真正发挥的德育的实践意义。并且大部分学生接受德育教育是被动的,在道德教育中遇到与道德观念相违背的现象,学生原有的道德认知会容易产生动摇,造成处理现实道德问题和学校德育内容的冲突。
2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趋向
2.1中学德育目标普适化
我国初中的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全球化的冲击,所以德育内容的普适化是初中德育工作未来发展的趋势。其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要学生不仅要学会对相关行为规范负责,更重要的是学会对自己负责,在学会对自己负责的基础上,逐渐考虑对社会、对他人承担的责任。所以中学德育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主体,以及学生的自由选择和道德想法,才能培养出富有责任感的个体。
2.2中学道德价值取向多样化
中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德育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德育工作和学生知识性课程体系的协调和统一,并且要严格遵循我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在德育工作内容中体现德育工作是在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下展开的。同时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保证德育工作实施,在一元价值的指导下,展开对学生多元道德思维认知的培养,德育工作要充分结合初中学生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实现初中德育教育的最佳效益。
2.3初中课程体系中渗入德育工作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初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目标是培养有道德文化修养的人才。在初中学校展开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之外的道德教育,是现代社会人才选用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也是初中学校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结合主要的课程实施德育的方式是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心灵熏陶,使学生在课程知识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状况已经基本成熟,对于事物的判断有自己的情感投入,所以这个阶段是以学生为主体,良好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时期,并且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场所,所以在初中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融入德育教育,为学生中和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3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构架
3.1教师以自身感染学生
初中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秉持以认为本的原则,在具体德育工作的实施的过程中,要把学生个性的发展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深入接触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但是有效的展开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示范,树立良好的道德标准和道德榜样,让学生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德育教育,学生会无形中模仿教师的行为,从而隐性的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自己的实践行为能力。同时,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德育理论水平和学生管理技能,定期的接受岗位培训,保证在德育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在德育工作实施的时候,要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德育工作方法。
3.2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课堂是实施德育工作内容的主要场所,初中学校不能将德育教育工作全部寄托于课时有效的德育课堂中,应该在文化课程的实施的时候,渗透德育内容,保证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程内容的同时,得到德育教育和培养。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的教学实践时,要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在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经常与学生展开课堂的交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为德育教育在文化课程中的渗透奠定基础。
3.3家校联合做好德育
德育教育需要将德育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德育内容中挖掘具有生活资源信息的德育内容,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回归到具体的生活当中。通过德育实践让受教育者感悟到适合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价值理念,从而提升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其中,家庭教育是体现德育教育生活性的重要因素,所以初中学校应该将德育教育工作与家庭教育精密的联合起来,与学生的家长就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进行实时的沟通,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发展计划,培养学生直面生活困境和生活压力的能力,最终让学生通过道德实践体验生活中对社会道德的需求。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的德育工作的目标在朝着多样化和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初中的德育工作要以社会标准作为培育人的准则,关注学生个体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甚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树立良好的道德标准和道德榜样,在文化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与学生家长展开沟通,联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王洪生.突出德育情理性及学生主体性——浅析初中教学中的德育管理[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01).
[2]吴海群.初中德育的价值取向探析及实践路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
[3]张玉珠.初中德育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J].师道:教研,2011(11).
[4]彭群芳.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有效性——谈德育的精细化[J].新课程·中学,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