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洁
【摘 要】在当今这个社会,幼儿有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有害的行为,对我们的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幼儿攻击性行为如果控制不好会使幼儿成年之后走上犯罪道路。《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准则。”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必须要知道并了解幼儿为什么会产生攻击性行为以及相应的对策,让幼儿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本文主要就是探讨幼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以及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对策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概念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在他人不愿意的情况下,幼儿出于故意或者带有伤害性的行为。这种伤害包括身体上的伤害、语言上的伤害和心理上的伤害。打骂、踢咬、对他人进行暴力行为等都属于攻击性行为。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危害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它不仅会对他人或者集体造成危害,还会对个体的健康造成不利,最主要的是它会阻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因为经常打骂同伴,所以他们与同伴的关系不是很好,同伴们都对他们避而远之。如果班级里有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那么他就会被其他小朋友孤立,甚至被他欺负过的幼儿都不想去上幼儿园。这会导致幼儿教师对家长的工作很难做,而且也会影响整个教学秩序。专家认为,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在这个期间一旦幼儿产生自我意识,就会产生攻击性行为。随着年龄一点点的增加,特别是3岁以后,这种行为会大幅度增加。而3~6岁是一个高峰期,所以在这一个阶段有效地控制好幼儿的这种行为,会对以后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1.生物学因素
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是分为左脑和右脑的,正常儿童的左脑和右脑处于均衡状态,但是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则不是这样的。有研究表明,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和非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进行比较,大脑两半球均衡性发展较低,大脑的左半球抵抗干扰的能力较差,而右半球的认知能力较弱。如有的小朋友在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就喜欢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或者对他进行人身攻击,这就是由于他的左脑和右脑处于不均衡的状态,他不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导致对其他小朋友产生人身攻击的行为。
2.家庭因素
在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中,家庭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一种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模式与幼儿攻击性行为有着很大的关系,有两种家庭教育模式很容易出现幼儿的高度攻击性行为,一是“绝对权威”型家庭教育模式,二是“过度溺爱”型家庭教育模式。在“绝对权威”的家庭中成长的幼儿,父母过于控制幼儿自主性,经常使用暴力或语言攻击,对幼儿的身心造成影响,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不自觉产生攻击性行为。在“过度溺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幼儿,父母长辈把自己的孩子捧在手心,当成是掌上明珠。对孩子过分的宠爱,孩子做错了任何事情都会将责任推卸给他人,到后来就养成了孩子一种霸道的性格。有了这种性格的孩子,出去跟其他幼儿玩的时候,往往就会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或者对其他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父母对幼儿早期行为的发展有关键性的作用。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是幼儿的榜样,他们的不良行为都会让幼儿模仿。如果父母在家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的话,肯定会养成幼儿暴躁、易怒的性格。
3.模仿
幼儿阶段的最大特点就是爱模仿,在这个时期的幼儿除了会模仿父母长辈的行为,还会模仿影视作品当中的攻击性行为。现在好多的动画片或者电视剧里面都有打打杀杀的场面,像《奥特曼》、《神龙斗士》等动画片都带有打斗的情节。孩子们经常看这些动画片,他们会把动画片里暴力情节带到现实中来。他们模仿里面的打斗场面,觉得这样很有趣、很好玩。这样一来,难免会有乘机攻击他人的时候。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攻击性行为。
4.幼儿园教育因素
教师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幼儿一天当中跟教师相处的时间最长,如果教师的教育不当也会增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所以教师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着重大的关系。教师在幼儿园的素质特别重要,现在好多幼儿园的教师都出现打骂孩子,体罚孩子等等不良行为,这对幼儿的身心会造成严重的阴影。如果幼儿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受到教师的体罚,那么幼儿有可能会模仿教师的行为,产生攻击性行为。除了教师体罚幼儿会导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还有如果教师的教学安排不恰当同样会让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我们常常会在幼儿园看到这种现象,由于种种原因,教师总是让孩子趴在桌上静息或长时间的让孩子在外面玩耍,这样不合理的教学安排就会导致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
四、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对策
1.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榜样,所以父母在家里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要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欢快、健康、积极的家庭氛围。我们要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质。
2.让幼儿知道攻击性行为是不对的
我们要解决幼儿的行为问题,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但是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我们要用具体形象的材料让幼儿直观的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如给他们观看录相、表演、和孩子交谈等,让他们知道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没有人会喜欢有这种行为的孩子。一般幼儿都还没有自我反省的意识,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途径,让幼儿知道大家都不喜欢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然后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攻击性行为是错误的。最重要的是要与孩子一起设想受人欢迎的儿童形象,让幼儿学习受欢迎的儿童形象,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
3.让幼儿学会正确的心理宣泄法
每个人的心中难免会有不满的时候,幼儿也一样。每当我们的心中有不满的时候,我们都会用我们成人的方式进行发泄我们的不满。宣泄是一种有效地消除攻击性行为和愤怒的好方法。当幼儿有不良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布娃娃或者其他玩具拿给他当宣泄对象,让他对着这些物品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然后等他发泄完了之后告诉他发脾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反而会给他人带来伤害。这样的做法使得幼儿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同时还释放了压抑的情绪,还可以让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减少。
4.教师在安排教育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榜样,因此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教师的教育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安排活动的时候,要为幼儿创造一个积极、欢快的环境,同时要准备好足够的玩具,特别要注意的是要避免提供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如刀枪、棍棒等。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矛盾的时候,作为教师,应该对幼儿进行耐心、细心的教导,让他们知道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作用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五、总结
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我们要重视他们,我们要帮助他们逐渐学会关爱他人,关爱自己,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只要我们找对方法,齐心协力,就可以引导他们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我们要做到让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是我们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2001(9)
[2]吕勤等.父母教养态度与儿童在2-4岁期间的问题行为.心理学报,2002(1)
[3]鲁杰.帮父母读懂幼儿心.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
[4]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