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仁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读图识字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不断研究的首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抓好了小学阅读教学,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学生的基本能力形成了,就奠定了语文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积极传授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快乐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见解:
一、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提高教学效率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怎样教》中也讲到:“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起点,是培养探索精神的直接动力。”可见兴趣对于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小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首要教学目标,合理的结合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实现学生心态由“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让学生将枯燥的被动型阅读变为主动的愉快性阅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许多,我们可以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工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通过设趣、激趣、引趣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在有效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情感,带动了其语文能力的提高,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一辈子受用不尽。”习惯是陪伴学生一生,影响学生方方面面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在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从学生的阅读习惯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形成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长期坚持,不能一蹴而就,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注重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的阅读态度。必须口到、眼到、心到,不要三心二意,这样才有利于准确地从阅读中获取信息。其次,要引导学生成动手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惯地对重点词句、不解之处,做上记号,再勤于动手去查阅工具书及向老师提问。在阅读中“君子动口不动手”是难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的。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读书动口不动脑,则纯属“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便无法理解课文更谈不上创新,也将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因此,在读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读思结合,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思考中,尽可能地去解决问题。这样,通过有效的方式去引导学生阅读,在有效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落在实处。
三、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在具有阅读兴趣,在形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还应积极的渗透阅读的技巧和方式,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指挥官,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赶时间或者省心省事而忽视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很明确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教材是媒介,是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的载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阅读学习的自主性,才能让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很好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精读、略读、快读是综合运用的,我们教师要格外重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应重视朗读教学,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去上好精读课,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使其逐步掌握默读、略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方法技巧,逐步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四、课外延伸拓展,丰富学生的阅读面
课堂的阅读是基础,课外的阅读是补充,是提高。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优化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来说,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不丰富,正是吸收知识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搞好课堂阅读的同时,我们教师还应积极的课外拓展,引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开展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可以自己选择故事,这些故事的获得都是通过课外阅读中所得,他们若是想表现自己,获得奖励,就会大量的阅读和挑选文章,还会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所以,开展这项活动,会非常有利的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劲头。又如,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从学生选取的阅读素材各有不同这一角度,为了扩展学生的阅读面我们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在活动中有些同学介绍了书的大致内容,有些同学交流了自己阅读书籍给他带来的好处,还有些同学介绍了看书之后的启示。这样,课堂内外相结合,激励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知识,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我们要不懈探索阅读教学模式,感悟阅读体验的过程,凸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深入地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质,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有效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