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身体素质整体较低、师生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重要性等问题。为此,教师应通过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制等措施来提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参与积极性 存在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7006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每个家庭孩子的数量都变得比以前更少了,这样一来,家长就会把自己的爱都给孩子,想让孩子吃得好穿得暖,却忽视了孩子在生活中的锻炼,最终导致孩子的身体素质变差。因此,帮助学生树立锻炼身体的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任就落到了教师的身上。随着新课改政策的提出,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体育课的教学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身体素质整体较低,教学难度大
学生身体素质整体偏低,是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最大的问题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近些年来,家长溺爱孩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他们总是抱着一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心态来给予孩子他们所能给的全部的爱,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最终导致孩子对体育锻炼产生惰性,甚至害怕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一来,孩子的身体素质就变得越来越差,当他们进入到学校以后,就无法有效地完成体育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从而影响整个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2.教师和学生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虽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仍然还有一部分教师和学生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应试教育是我国长期推行的一种教育模式,新课改的实施虽然使当下的体育教学有所改变,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教育现状,教师和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由于在思想上没有对体育课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降低,从而严重影响整个体育课的教学进度,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二、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有效策略
1.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
一个好的教学氛围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一些富有新意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愿意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通过不断的引导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带给自己的快乐,逐渐发现体育运动之后带给自己身体和精神面貌上的改变,进而帮助他们真正地喜欢上体育运动,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2.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加强对初中阶段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了保证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在进行教师招聘的时候,应该提高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招聘那些接受过体育专业知识培训的教师。这样的教师设计的体育课更具有科学性,从而为高效的体育教学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学校也应该定期组织教师接受培训,不断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化,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从更专业的角度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3.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制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好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时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因材施教,制订一套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每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通过这种评价体系,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已经成为保证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最重要的一条途径。
(责任编辑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