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明 张复宏 赵伟
〔摘要〕针对我国农村社区信息化过程中,由于对其发展演进阶段无法准确把握造成的信息化设施利用效率不高、投资决策失误和资源供需错位等问题。根据信息化演进理论和我国农村社区信息化发展的实践,将农村社区信息化的演进过程划分为基础建设、初级应用、深度应用和全面整合4个阶段,并分析了4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关键指标、面临困境和对策措施。在此基础上,基于协同论中的哈肯模型构建了一个农村社区信息化演进七层次模型,对农村社区的动态演进阶段进行量化判断与分析,从而给出针对性的信息化建设对策措施,以提高农村社区信息化的效果和效益。最后,通过一个数据算例验证性所构建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农村社区;信息化;动态演进;哈肯模型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9.005
〔中图分类号〕D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9-0027-07
〔Abstract〕This paper divided the rural community informatization process into four stages: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junior application,deepen application and fully integration,according to informatization evolution theory and rural community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practice situation,in order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for rural community informatization evolution stage uncertain,conluded low informatization infrastructure utilization rate,invest decision mistakes and research mismatch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Then it analyzed the main task,key factor,facing trouble and countermeasures.On the basis,constructed a rural community informatization evolution seven levels model based on Haken model to judge and measure the its dynamic evolution stage.So as to provide the targeted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improve rural community informatization effect.Finally,this paper verified the feasibility of suggested model and mean with a data example.
〔Key words〕rural community;informatization;dynamic evolution;Haken model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指示。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信息化,积极支持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并指示我国将建设国家级农业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搭建三网融合的信息服务快速通道的指示,目的就是把已经建成的信息基础设施整合利用起来。而目前我国农村社区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化设施利用效率不高、信息化投资决策失误、资源浪费和供需错位等诸多问题,其重要原因就是各地方政府无法对区域内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所处的整体发展阶段进行准确把握,从而造成缺乏针对性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对策措施。因此,对农村社区信息化动态演进阶段的探究成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
1相关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推进,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研究逐步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对我国农村社区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社区信息化状况评价、影响作用和影响因素等方面。黄水清、沈洁洁和茆意宏(2009)基于江苏省11个农村社区的调查数据,从信息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人才、信息化外部环境、信息消费和信息行为6个方面对农村社区的信息化状况进行了评价[1]。陈发鸿(2011)研究指出,我国的农村社区信息化存在着信息化认识不到位,信息资源分配不均,信息化普及程度低等6个方面的问题[2]。贾先文(2011)研究指出,通过推动农村社区的社会资本建设能够提升农村社区的信息化建设效果[3]。黄水清和沈洁洁(2012)对农村社区信息化的组织要素和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归纳出包括政府、社区服务中心以及合作组织在内的5种主导农村社区的信息化应用的建设模式[4]。项继权和王明为(2015)研究指出,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站)的一站式服务和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式服务等基于信息化的社区服务模式为农村社区服务的主要方式[5]。对于农村社区信息化已有的研究中缺乏从动态视角对农村社区信息化演进阶段的分析,而目前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水平、区域位置、农村社区化进程和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参差不齐,我国农村社区的信息化建设整体上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差异。我国学者于良芝和于斌斌(2013)在其研究中指出,在我国农村社区信息技术接入的三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基本上按照中央政府的设计方案进行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极少去考虑地方情景,从而导致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功能开发与农村社区的发展需要无法有效匹配,造成信息化资源的浪费[6]。因此,这就需要各地方政府在充分认识其区域内农村社区信息化的整体发展状况,抓住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指标,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地信息化建设措施,提高信息化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
2农村社区信息化的动态演进阶段与特征研究
本文依据诺兰的信息化演进模型和西诺特的信息技术应用演进模型[7-9]以及我国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划分为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化初级应用、信息化深度应用和信息化全面整合4个阶段。
基础建设阶段主要是农村社区的信息化硬件设备的购置和网络环境建设阶段。这一时期的农村社区信息化一般由政府来主导,并由电信企业参与完成。典型的是北京怀柔地区的“三网”模式,即“无线通信网+宽带数据网+农村信息服务人员网”的“三网”建设过程。农村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这一阶段政府的主导作用明显,其主要任务是为社区组织配备电话、电脑和交换机等硬件的配备,并构建农村社区的通信网络环境以及农村信息化人力资源(比如农村信息员)。同时,电信企业和IT供应企业也要参与其中,成为承担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任务的重要主体。这一时期,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境主要是信息化资金投入的问题,应以农村社区信息化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引导,形成农村社区信息化的多重资金来源。同时,地方政府还应该积极推动地方信息相关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发展能够大大降低信息化硬件的价格,进而降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成本。基础建设阶段信息化的关键指标应该体现在农村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额上(Invest,用I表示)。
在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农村社区的信息化进入业务的初级应用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农村社区管理上实现台账电子化和办公自动化。台账电子化即以电子的明细记录表代替纸质表格记录农村社区的日常事务,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农村的“三资”台账监管系统。办公自动化(OA)就是通过局域网络将农村社区组织的办公软件系统与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相连,从而实现农村社区日常事务处理、信息管理和决策的数字化和自动化。这一阶段的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社区组织的工作效率,主要任务是进行电子台账和自动办公系统软件的安装和配备,同时积极开展社区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初级应用阶段的信息化由于日常工作习惯改变而导致工作人员的情绪抵触困境,即所谓的“组织抵触惯性”现象(Argyris,1990)[10]和缺乏使用信息化工具的技能困境。因此,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通过建立考核制度和信息化培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双管齐下促进农村社区管理方式转变。初级应用阶段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指标应该体现在社区组织工作效率的提升上(Efficiency,用E表示)。
农村社区信息化的第3个阶段是信息化深度应用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农村社区管理信息化和服务信息化的全面实现阶段。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是对社区电子政务系统的延伸。在台账电子化和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农村社区管理信息化包括农村社区的信息采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而服务信息化必须以社区居民各层次的个性化需求为导向,构建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化信息平台,让社区服务更加全面和便捷。这一时期,农村社区的信息化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之一是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困境。由于这一阶段的信息化应用会更加复杂,不再是简单的培训就能够使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全面掌握,因此,必须有多层次的专业信息化人才或专业人员加入到社区的管理工作当中,比如农村社区信息采集系统需要掌握基础操作技能的人员去使用,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掌握系统管理知识的人员去使用,而社区服务系统和数据共享平台系统需要掌握系统维护技能的人员去定期维护。此外,这一阶段农村社区信息化的导向必须注重当地社区居民的需求,信息化面临的另一个困境往往是信息和服务资源供给与需求如何有效匹配的问题。因此,信息化深度应用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完整的“信息采集-信息管理-业务服务”的农村社区信息化体系,并通过针对农村社区的岗位设置和人才引进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引入具有专业信息化人才。同时,通过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和居民的信息与服务需求调查,准确把握农村社区信息化的方向,从而解决信息和服务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错位问题。深度应用阶段信息化的关键指标应该体现在农村社区居民对信息与服务供给的满意度上(Satisfaction,用S表示)。
第4个阶段是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阶段。在农村社区信息化水平普遍提升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通过建设公共的农村社区信息平台,实现对农村社区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并推动农村社区电子政务系统的无缝对接,打破区域内各农村社区孤立政务系统形成的“信息孤岛”,实现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信息的共享。在某些地区被称为农村社区信息化的“一站,一库,一平台”工程。“一站”指的是新型农村社区网站,“一库”指的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数据库,“一平台”是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平台。在全面整合阶段,地方政府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联通孤立的农村社区政务系统,整合分散的政务数据资源。将海量的农村社区政务数据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能够有效地挖掘影响农村社区治理和发展的关键社会和政策因素,从而为地方政府的基层社会治理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这一阶段的农村社区信息化面临数据兼容性差、数据库种类多且分散以及政务数据的社会价值如何有效挖掘的技术困境。这就需要地方政府首先针对农村社区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并且聘请信息化专家和数据挖掘专家解决数据共享和挖掘中技术问题与障碍。通过政务数据的全面整合和挖掘能够为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一阶段的农村社区信息化关键指标应该体现在实现农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综合社会效益上(Revenue,用R表示),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图1农村社区信息化的演进阶段与特征框架
3基于哈肯模型的农村社区信息化动态演进定量分析在对我国农村社区信息化的演进阶段进行划分和特征描述的基础上,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只有能够准确地把握其区域内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整体所处的演进阶段,才能够采用较有针对性的对策与措施,从而有效地推动农村社区信息化的建设,提高信息化资源对社区治理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本文依据农村社区信息化演进阶段的各关键指标,基于协同学中的哈肯模型对农村社区信息化的动态演进阶段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地方政府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政策的制定提供量化分析依据。
德国物理学家哈肯提出了系统理论的重要分支——“协同学”理论,协同论研究各种不同的系统从混沌无序状态向稳定有序结构转化的机理和条件,其中提出了“序参量”的概念和绝热消去原理,从而在影响系统演进的众多变量中发掘关键变量,关键变量是一种慢豫驰变量,其能够控制系统的演进方向,也就是所谓的“序参量”。哈肯把这种一定外部条件下由内因驱使系统发生演变的过程用数学形式进行描述,并给出了哈肯模型。目前,哈肯模型在经济和管理系统的相关研究中被广泛应用(郭莉等,2005;赵希男等,2008;武春友等,2009;胡渊等,2015;叶柏青等,2016)[11-15]。
为便于应用,本文给出做离散化变换后哈肯模型公式,如式(1)和(2)所示:
q1(k+1)=(1-λ1)q1(k)-aq1(k)q2(k)(1)
q2(k+1)=(1-λ2)q2(k)-b(q1(k))2(2)
式(1)和(2)中,q1(k+1)和q2(k+1)代表k+1周期(或下一期)的状态变量,q1(k)和q2(k)代表k周期(或本期)的状态变量,a、b代表q1和q2之间的作用强度,λ1、λ2代表阻尼系数,根据q1和q2的变量数据能够求得阻尼系数,并且根据阻尼系数λ1和λ2数值的大小关系比较可以找到控制系统演进的序参量。本文基于哈肯模型对农村社区信息化的动态演进过程进行定量分析。
依据离散化以后的哈肯模型公式(1)和(2),将不同的农村社区信息化演进过程的关键变量代入到公式中分析,可以根据哈肯模型阻尼系数的输出结果,从而判断区域内农村社区信息化所处的演进阶段,并采取相应的信息化建设措施,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1)设变量I(k)和I(k+1)代表第k年和k+1年的农村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额,E(k)和E(k+1)代表第k年和k+1年农村社区信息化提升的社区组织工作效率。首先,假设农村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额I为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序参量,由此可以得到农村社区信息化演进哈肯模型1,如公式(3)和(4)所示。
I(k+1)=(1-λ11)I(k)-aI(k)E(k)(3)
E(k+1)=(1-λ12)E(k)-b(I(k))2(4)
如果将变量指标数据代入模型后求得的参数结果是阻尼系数λ11≥λ12,那么这说明变量I即农村社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投资额不再是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序参量。反之,则说明农村社区信息化仍然处于信息化基础建设阶段,依然需要加大农村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信息化重点放在构建多元化的信息化筹资渠道和降低信息化建设的成本上。
在得到λ11≥λ12结论的基础上,假设变量E即农村社区信息化提升的社区组织工作效率为序参量,由此可以得到农村社区信息化演进哈肯模型2,如公式(5)和(6)所示。
E(k+1)=(1-λ21)E(k)-aE(k)I(k)(5)
I(k+1)=(1-λ22)I(k)-b(E(k))2(6)
如果将变量指标数据代入模型后求得的参数结果是阻尼系数λ22≥λ21,那么能够得到变量E即农村社区信息化提升的社区组织工作效率是序参量的结论。因此,需要控制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并积极推行农村社区的台账电子化和办公自动化,同时,政府主管部门通过建立考核制度和信息化培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双管齐下促进农村社区管理方式的转变。反之,则说明农村社区信息化处在由基础建设向初级应用的过渡阶段。
(2)设变量S(k)和S(k+1)代表第k年和k+1年农村社区居民的信息服务满意度,E(k)和E(k+1)仍然代表第k年和k+1年农村社区信息化提升的社区组织工作效率,假设变量E为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序参量,由此可以得到农村社区信息化演进哈肯模型3,如公式(7)和(8)。
E(k+1)=(1-λ31)E(k)-aE(k)S(k)(7)
S(k+1)=(1-λ32)S(k)-b(E(k))2(8)
如果将变量指标数据代入模型后求得的参数结果是阻尼系数λ31≥λ32,那么说明变量E即农村社区信息化提升的社区组织工作效率不再是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序参量。然后假设变量S即农村社区居民的信息服务满意度为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序参量,由此可以得到农村社区信息化演进哈肯模型4,如公式(9)和(10)所示。
S(k+1)=(1-λ41)S(k)-aS(k)E(k)(9)
E(k+1)=(1-λ42)E(k)-b(S(k))2(10)
如果将变量指标数据代入模型后求得的参数结果是阻尼系数λ41≥λ42,那么说明变量S即农村社区居民的信息服务满意度是主导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序参量的结论。因此,需要重点构建农村社区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社区业务服务平台,并通过政策调整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引入,推动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建设,提高居民信息化参与程度,准确把握居民的信息化需求方向。反之,则说明农村社区信息化处在由初级应用向深度应用的过渡阶段。
(3)设变量R(k)和R(k+1)代表第k年和k+1年农村社区信息化的综合社会效益,S(k)和S(k+1)仍然代表第k年和k+1年农村社区居民的信息服务满意度,假设变量S为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序参量,由此可以得到农村社区信息化演进哈肯模型5,如公式(11)和(12)所示。
S(k+1)=(1-λ51)S(k)-aS(k)R(k)(11)
R(k+1)=(1-λ52)R(k)-b(S(k))2(12)
将变量指标数据代入后如果得到结果是λ51≥λ52,那么说明即变量S农村社区居民的信息服务满意度不再是主导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序参量。然后假设变量R即农村社区信息化的综合社会效益为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序参量,由此可以得到农村社区信息化演进哈肯模型6,如公式(13)和(14)所示。
R(k+1)=(1-λ61)R(k)-aR(k)S(k)(13)
S(k+1)=(1-λ62)S(k)-b(R(k))2(14)
将数据再次代入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如果得到λ62≥λ61,说明变量R即信息数据整合带来的综合社会效益是主导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序参量的结论。因此,制定电子政务系统的统一规划,建立农村社区政务信息数据的公共管理平台,形成完善的主体和属性数据库,借助信息化专家和数据挖掘专家的参与来解决数据共享、整合和价值挖掘的技术难题,并通过数据整合和大数据技术挖掘农村社区发展中相关数据的社会价值,发掘影响农村社区发展的关键社会和政策因素,从而通过科学有效的公共决策实现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则说明农村社区信息化处在由深度应用向全面整合的过渡阶段。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一个基于哈肯模型的农村社区信息化演进阶段七层次模型描述农村社区信息化动态演进的量化分析过程,具体如图2所示。图2基于哈肯模型的农村社区信息化的演进阶段七层次模型
4算例演示
为了验证上述提出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本文利用四组数据进行相应的算例演示。表1中的4组数据分别代表A地市区域内的25家农村社区的第k年和k+1年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的投资额I(k)和I(k+1)以及信息化提升的社区组织工作效率E(k)和E(k+1),其数据由对25家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信息化相关软硬件的价值评估和社区事务处理速度的提升分别代表基础社区投资额和提升的社区组织效率,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式(17)和(18)系数下方的数值为t统计量,而R2和F的数值表明的回归效果良好且显著,求得阻尼系数λ21=1-1237=-0237,λ22=1-0198=0802,参数λ22的数据值远远大于参数λ21的数据值即λ22≥λ21,因此能够得出信息化提升的社区组织工作效率是主导该地市区域内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序参量的结论。由此,该地市在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方面,应该通过建立考核制度和信息化培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双管齐下促进农村社区管理方式的转变。
对于上述算例,如果该地市还采集了区域内农村社区信息化演进的其他关键指标,包括农村社区居民信息服务满意度S和农村社区信息化的社会效益R,那么还可以利用农村社区信息化演进哈肯模型对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分析,从而对该区域内农村社区信息化演进的序参量进行进一步验证。
5结论与不足
本文在对农村社区信息化的动态演进阶段进行划分,并对4个演进阶段的主要任务、关键指标、面临困境和对策措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哈肯模型对农村社区信息化的演进过程进行了量化判断和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研究结论和研究不足:
(1)我国农村社区信息化的动态演进可以划分为基础建设、初级应用、深度应用和全面整合4个阶段。基础建设阶段,主要任务是信息化硬件的购置和网络环境的建设,其面临信息化资金投入困境,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关键指标应该体现在农村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额。初级应用阶段,主要任务是实现台账电子化和办公自动化,其面临情绪抵触和信息化技能困境,需要采用考核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关键指标应该体现在信息化提升的社区组织工作效率。深度应用阶段,主要任务是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服务信息化,其面临信息化资源供需错位和专业人才困境,需要政策支持、人才引进和准确掌握居民的信息化需求。全面整合阶段,主要任务是农村社区网站、数据库和管理平台建设,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农村社区的政务数据进行挖掘。其面临数据共享和挖掘的技术困境,需要电子政务系统的统一规划和相关专家支持解决技术障碍,关键指标应该体现在农村社区信息化的综合社会效益上。
(2)依据农村社区信息化演进的4个关键指标,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额I,信息化提升的社区组织工作效率E,农村社区居民的信息服务满意度S和农村社区信息化的综合社会效益R。并且基于协同学中哈肯模型和指标数据,根据输出的阻尼系数的数值关系,能够确定目前控制农村社区信息化演进的关键指标即序参量,从而确定农村社区信息化所处的演进阶段,进而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化建设对策措施,以提高农村社区信息化的效率和效益。
(3)本文的研究中还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首先,对于农村社区信息化演进的关键指标尤其是像农村社区居民的信息服务满意度S和信息化的综合社会效益R如何准确的测算,还要进一步研究建立一套测量指标体系。其次,对农村社区信息化演进阶段总体处于过渡期的地区,其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措施,还需要进行更为详尽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水清,沈洁洁,茆意宏.发达地区的农村社区信息化现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1):64-72.
[2]陈发鸿.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河北学刊,2011,31(4):228-231.
[3]贾先文.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社区社会资本的作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0):43-46.
[4]黄水清,沈洁洁.发达地区农村信息化体系的组织要素与组织结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1):33-38.
[5]项继权,王明为.农村社区建设:发展态势与阶段特征[J].青海社会科学,2015,(1):1-9.
[6]Yu Liangzhi,Yu Binbin.The Top-Down Approach to Providing ICT Access to Rural Communities in China:Opportunities for Community Informatics[J].Library Trends,2013,62(1):34-62.
[7]Nolan R L.Thoughts about the fifth stage[J].Database,1975,7(2):4-10.
[8]Nolan R L.Managing the crises in data processing[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79,(3):115-126.
[9]Synnott William R L.The Information Weapon:Winning Customers and Market with Technology[M].New York:Wiley,1987:88-93.
[10]Chris Argyris.Inappropriate Defenses Against the Monitoring of Organizaiton Development Practice[J].Th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1990,26(3):299-312.
[11]郭莉,苏敬勤,徐大伟.基于哈肯模型的产业生态系统演化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11):156-160.
[12]赵希男,温馨,刘炳东.基于哈肯模型的竞优活动演化机制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132-135.
[13]武春友,刘岩,王恩旭.基于哈肯模型的城市再生资源系统演化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11):154-160.
[14]胡渊,刘桂春,胡伟.中国能源碳排放与GDP的关系及其动态演变机制——基于脱钩与自组织理论的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11):1358-1362.
[15]叶柏青,卢珍珍,李丹.基于Haken Model的我国经济发展与物流业协同关系分析[J].商业研究,2016,(2):176-184.
(本文责任编辑:马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