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推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分析

2016-05-14 05:42冯向春
现代情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图书馆服务文化建设

冯向春

〔摘要〕图书馆推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是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实现的客观要求,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需要。已有研究成果主要介绍了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或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图书馆经验。结合研究现状,提出需要继续深入探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图书馆关系,调研梳理不同类型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状况,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设计与研制出图书馆推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服务;文化建设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9.020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9-0116-04

〔Abstract〕Librarie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which is not only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power,but also the internal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Then,by studying the previous works,this paper found that our native scholars works mainly combed the libraries experien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 developed area or demonstration area in China.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status,this paper proposed that the sustainability of further exploration was needed for the mechanism of public culture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system and the libraries.And by survey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different types of libraries,this paper designed and developed some effective modes and methods for the library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public culture service system,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Key words〕library;public culture;service system;library service;cultural construction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政府公共部门为主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备受关注,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和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连续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这表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文化基础工程。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部门当中,图书馆以其服务普及化、均等化等优势,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力量。因此,以图书馆为研究切入点,深入研究图书馆推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既是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实现的客观要求,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理论方面,以图书馆为主体,着力研究其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定位与作用,是对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提出的“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时代命题的进一步落实与深化。通过图书馆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方面的研究,探究图书馆文化服务机制,有助于丰富和拓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的理论宝库。

应用方面,通过深入地了解各类型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分析服务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找准服务的着力点,提高服务的实际效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从图书馆服务保障、服务内容、服务需求、服务模式、服务评价、服务创新等方面探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问题,有助于从实践上指导和推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有利于各类型图书馆的持续经营和深化发展。

1文献综述

自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命题以来,国内学术界掀起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热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个多学科渗透的研究课题,主要涉及公共管理学、信息管理学、文化艺术、新闻传播等相关学科。图书馆学界取得的研究成果大体上分为4类:

1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图书馆发展研究

这方面研究集中了国内一大批专家,例如柯平、李国新、李超平、于良芝、蒋永福等学者纷纷撰文,主要围绕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定位、作用、任务、发展战略、体制改革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成果丰富,在文化建设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理论指导意义,柯平就该研究主题在2008年、2014年分别中标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李国新兼任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于良芝等学者关于公共图书馆研究的系列成果引领公共文化服务方向。

1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建设中图书馆实践介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是一项理论与实践并进的研究课题,自概念提出以后,在实践领域开展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等。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一是资源建设。包括资源建设目标、技术支持、组织实施、用户服务、知识产权、建设模式、资源整合研究(王芬林,2004;肖希明,2011、2012)。二是公共服务。图书馆联合参考咨询与文献传递网络服务研究(莫少强,2008),农家书屋与图书馆服务体系融合服务研究(姚秀敏,金武刚,2014),示范区(项目)中图书馆阵地服务、网络服务、流动服务、数字服务、移动服务、阅读服务等方面的研究(李国新,李超平,2012;金武刚,王珊珊,2014)。

1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基层图书馆与弱势群体服务研究龚蛟腾(2013)将县(区)级以下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民间图书馆等定位为基层图书馆,并分析基层图书馆虚拟化、社区化、协同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趋向。方玮(2011)认为乡镇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依法建设,以农民为本,资源整合,实事求是,分馆机制。陈昊琳(2009)结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乡土性、传统性、垄断性、滞后性与输入性等特点,指出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发展中要解决建设机制、资源整合、公共形象塑造与服务等关键问题。众多图书馆从业人员从信息公平与服务均等化角度,重点探讨农民工、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问题。

1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图书馆协作服务研究

主要介绍图书馆联盟、总分馆制、协同网络建设与服务方面的成果,也有少量的关于图书馆与政府、企业、公益事业、数据商、出版商等社会机构合作研究成果。绝大多数研究者都把目光瞄向东部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地区图书馆,归纳总结为东莞模式、佛山模式、深圳模式、苏州模式、嘉兴模式等。该研究方向的代表人物有高波、李东来、余子牛、屈义华、邱冠华等。

综观已有研究成果,我们发现研究者目前主要梳理了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或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图书馆经验。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深入思考:什么是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能够提供均等化、社会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服务机构是谁?主体服务机构又该如何吸收过去优秀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借鉴先进实践经验,结合所在区域经济、政策制度、人文社会、自然环境等综合因素来探讨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图书馆推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便是上述问题研究的落脚点。

2图书馆推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框架与思路分析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综述与实践活动已有不少报道,但是,全面结合国家文化政策、地方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环境、民众心理与需求等进行规律探寻,构建针对性服务模式的研究在目前还少见。我们需要继续深入探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图书馆关系,调研梳理不同类型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状况,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设计与研制出图书馆推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模式和方法,为公共文化服务部门相关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图书馆推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设计详见图1所示,可以沿着“理论演绎——指导实践——经验总结——规律探寻——模式建构”的研究思路层层推进,是遵循由理论指导实践,又由实践上升理论的一般研究规律的。在深入阐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机制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图书馆关系的理论基础上,抽样调研当前国内外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与效果,总结成功经验与分析制约因素后,运用已有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结合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和各级图书馆发展的实际情况,最后提出图书馆推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模式和方法。

2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机制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政府、社会、民众共同参与建设,与国家社会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力量、人文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需要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机构层面、个体层面去深入阐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协调机制、激励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创新机制等,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力保证。李国新在《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责任的思考》一文中明确指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责任主体是政府,政府在加强公共文化立法,理顺公共文化管理体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等方面具有主导作用,应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主体、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但也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以促进公共文化社会化发展[27]。至此,举个身边的实例,广东茂名市茂南区新坡镇车田村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该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富有地方农家特色,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效。总结其建设机制包括:地方政府财政下拨与回乡企业家众筹资金相结合,上级图书馆业务指导与村中派员外出学习相结合,农家书屋、村文化室与村小学图书室三位一体管理相结合,村干部、村民、小学教师和小学生既是管理员、服务员,又是读者成员。该村图书阅读活动、棋牌影视休闲活动等日常分散进行,也不定期地集中举办校园文艺演出活动、节假日文体活动等,集聚文化资源、教育资源与多种信息服务,吸引了村民积极参与,发挥了保障机制、协调机制、创新机制等相互之间的重要作用。

2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图书馆关系分析

认真研读我国政府系列报告中的文化方针、政策与制度,搜集权威的相关时政评论资料以及各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结合公共图书馆、基层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等基础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关联,它们的目标都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两者都关注延伸服务和基层覆盖服务。图书馆,尤其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基础设施系统,是公共文化信息资源中心、政府信息服务中心、公民休闲娱乐中心、信息素质教育中心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和载体。如何充分发挥图书馆作用,保障民众基本文化权益,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如何体现现代性、基础性、标准化、均等化等特点,如何提高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以促进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显得尤为重要。

以笔者熟悉的茂名市图书馆为例,为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解决因地域、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等诸多原因造成的阅读缺失、享有公共文化产品不足的现象。茂名市图书馆提出了“行走的知识”项目建设,项目工作组行走于市区、茂南区、茂港区、电白区、高州、信宜、化州的社区、乡村、学校,先后建立起市新世纪小学、市十七小学、市文光幼儿园、市登科学校等10个图书漂流点,茂南区镇盛文化站、茂南区法院、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广空95246部队、河西街道办、方兴街道办等15个流动书屋,茂名海关、茂名党校、中国建设银行茂名分行社区、茂港一中、茂名法院、茂名武警等6个流动分馆。该项目包括了城乡的市、县(市)、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网络。通过多个漂流点、流动书屋、流动分馆的全方位模式的服务,大力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解决本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以及老年人、儿童青少年、残障人士和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更好地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升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23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总结与借鉴231国外总结

分析国外代表性图书馆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技术、内容与方式等方面,总结其文化管理、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经验,以及均等化服务、多元化服务、弱势群体服务模式,传统服务与数字服务模式,探讨这些模式与经验在国内的适用性。

国外城市是以社区为行政划分的,他们将社区服务看作最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关注社区图书馆的建设问题。在图书馆服务管理方面,纽约、伦敦、东京三大城市均在不同层面实施了较为彻底的总分馆制,实现了资源的统一管理。图书馆服务设施方面,结合本地区人口分布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科学的布局,在分馆功能设置和服务效果上,以满足服务区内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为准则。服务内容方面,研究了公共图书馆在社区开展的多元化信息服务,面向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儿童、青少年、新移民等提供针对性服务。对于服务方式的研究,比较典型的是美国的“北星网”服务和英国的Agora项目。前者是基于用户体验的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后者是通过对各种信息资源和服务的整合,形成统一的信息服务界面,完成个性化信息服务。此外,德国图书馆开展送书上门、电话服务、流动图书馆服务等。其中,总分馆制建设、流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等被国内许多图书馆借鉴利用。

232国内调研

全面调研国内学校图书馆、城市公共图书馆、农村基层图书馆、民间图书馆、企业图书馆、图书馆联盟等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各类型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以期找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最佳服务模式。据媒体报道,苏州图书馆建成开放全国首个轨道交通图书馆分馆,在全国首创推出“网上借阅、社区投递”阅读服务,在2014年创新建造集装箱图书馆后,苏州图书馆联合社会力量推出了“互联网+公共服务”移动服务平台——文化方舱。目前共开发了50多种不同功能的方舱,每个舱组装后占地8平方米,具有可拆卸、自由组合、因地制宜设置、全面配置互联网等特点,设有亲子阅读、儿童互动娱乐、数字文化体验、“互联网+众创”、卡拉OK、互动拍照等功能舱。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立足苏州实际,不断探索和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便利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最大限度实现普惠均等[28]。创新的苏州模式,值得推广。

233问题分析

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有推动力量,也有各种制约因素。仔细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包括国家政策、经费、技术、人才等显性因素,以及各地方的生产力水平、传统文化习俗、社会心理习惯、自然地理环境等隐性因素,全面研究判断各因素产生形成的深层次服务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应策略。可以从全国各地级市中抽样选取若干个作研究代表,调研区域内经济发展与人文地理环境,文化事业投入与产出,民众文化消费与需求情况,了解地方文化主管部门和服务部门的领导者,文化工作从业者和服务对象的想法需求等。然后,对比目前已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总结其中普适性经验,结合区域代表的实际,提出图书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地方适用模式。

简言而之,图书馆推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从政策落实、行业自觉、理论指导、经验借鉴、地方实情、民众需求、合力建设、创新服务、绩效评价、持续经营等方面结合思考,要从图书馆发展和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出发,构建图书馆推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模式,以切实提高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结语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多学科研究、多载体报道、多因素影响、涉及面广的命题,也是我国一项基础性文化系统工程。研究时除了需要利用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全面、准确地获取客观权威的相关统计数据和资料之外,还须结合国内外经验、地方实情和民众文化信息需求进行研究,以此探寻图书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地方模式。

不同类型图书馆具有不同服务定位和服务能力,不同类型图书馆推动同一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时需要考虑其动力机制、参与模式、资源建设、服务供给、协调配合、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只有发挥多类型图书馆主体作用,合力推进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才能取得有效的建设成果。该研究范围主题建议可以划分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图书馆关系辨析、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多维度思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工程绩效评价研究、县域以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比较、图书馆联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等多个分主题开展更为深入全面的探讨。

参考文献

[1]陈瑶.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与模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柯平.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定位与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1.

[3]曹爱军.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杨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

[5]毛少莹.公共文化服务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王列生,郭全中,肖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7]巫志南.社区公共文化服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陈瑛.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

[9]洪伟达,王政.以图书馆为基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图书馆建设,2014,(3):12-16.

[10]王学琴,陈雅.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比较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4,(6):89-94.

[11]黎梅,奉晓红.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馆,2014,(5):107-109,115.

[12]田忠强.提升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保障机制探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0):73-77.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图书馆服务文化建设
浅谈工匠精神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传承
浅谈阅读推广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