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博
摘 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促使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基于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强烈需求,当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已不再局限于知识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一专多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总体需求,而人才的创新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贯穿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源泉,在创新实践的推动下,社会逐渐向高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在创新驱动社会转型趋势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被赋予了更高的使命,如何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也将成为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基于此,以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内容,分析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期为高校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创新驱动;高校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9-0007-03
引言
大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思维模式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大学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为高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构建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能力相融合,理论知识作为大学教育中重要的教育内容,对于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故高校更应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担,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纳入到高校学科知识之中,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自主学习方式,养成爱动脑、勤思考的习惯,在创造能力、创造意识、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方面,更好地搭建学生创新思维空间,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型人才是创新驱动型社会发展的诉求
近些年来,国内外的形势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创新素养的开拓,创新已经逐渐成为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目前,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才的地位越来越高,当前时代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已经远远不再局限于知识水平等方面,“创新”成为了21世纪的热门词汇,也成为了考量人才的一项重要指标,只有在掌握扎实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创新效率不断推进社会转型,在此趋势下,社会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效率的把控,创新型社会发展使得当代企业更加注重综合素质,更加倾向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结合当代社会转型发展特征,高校教育也应紧紧跟随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坚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保证创新型人才发展与社会创新发展趋势相符合,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向导和目标,在教育上更加倾向于自主能力、创新思维的培育,将书本知识与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引导相互结合,使得现代高校创新型人才更加符合社会转型发展要求[1]。
二、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问题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与现代经济发展相契合,以便于保证人才培育目标更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但从当前创新型人才培育现状来讲,如何在教育中渗透创新培养,将成为当前高校应着重思考的重点问题,因此想要在创新社会转型驱动下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1教师方面
随着创新社会转型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需求逐渐增加,现代经济发展使得创新型人才培育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要求创新型人才要具备超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还要求人才不仅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将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相互结合,更加倾向于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并突破当前高校教育局限,积极开创知识学习的良好局面。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讲,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专业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引导。专业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将会直接影响人才创新技能的培养。虽然素质教育已普及多年,但传统教育的刻板印象仍然遗留在现代教育之中,加之新老教师之间交替的冲突,老教师无法更好地掌握现代新型创新教育方式,而新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导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教学现状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
2教材方面
创新能力、创新素养的培养虽然已经被提上日程,但创新教育从当前教材设置方面来讲,教材中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发展要求。在教材内容上,很多教材仍然较为注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从当前教材培养来看,教材中的内容更加注重对于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并非创新技能。另外,部分高校现代教材中,也出现了较多前后内容无法衔接的现象,教材对于理论知识研究深入浅出,但对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育却始终无法开展。因此,当前从教材方面进行改变,对于创新驱动社会转型趋势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来讲具有重要意义。
3创新实践能力培育方面
创新是当前企业社会的必要诉求,而实践则是检验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志。通过动手实践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操作可以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程度,并在发现问题中,改变自身对于传统知识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创新能力是作用于实践之上的,因此,借助实践环节可以不断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但从当前高校对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情况来看,高校更多地通过建立学习实习基地来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考察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高校出发点良好,但从当前高校实习基地开展状况来看,学生实习基地多流于形式,很多高校甚至不开设实习基地,并且缺失行业、企业资深导师的实际指导,学生也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更无法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学生无法根据业务范围合理地锻炼自身的能力,即使是完成了实习任务,也未理解实习的真正意图,这种创新实践能力培育方式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良好发展。
4教学方面
高校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皆是从教学过程中总结与学习而来,更多的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并未真正意识到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无法考量学生对于知识的创新。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则作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只有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专业能力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对于知识进行创新,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从当前创新型人才教学方式来看,大多高校除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外,尚未采取其他方式进行培育,这种教学方式枯燥乏味且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无法进行知识创新,最终导致教学流于形式,学生无法获取有效的知识,更难以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也是现代企业的开拓者,培养具有创意思维的、创新精神的、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不论是对于企业发展还是对于社会需求皆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更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就现阶段的社会建设来看,重点在于创新,为了保证社会未来的发展能够拥有足够强大的动力支撑,社会开始将更多的关注重心放在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从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来看,想要进一步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进行创新,应注重结合更多的教学方式与培育方法,将创新型人才培育与实践探索相互结合,对现代教学进行改革,以期更好地使创新型人才更加符合现代经济市场要求。
1创新教学方式、深化改革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只靠系统学习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利用学科教学优势,塑造优质活动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项目之一。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深化教学改革,在改革中逐渐优化课堂,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在课程设置中,应将理论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相互结合,转化教学方向,将现代教学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相互融合,并充分发挥教材作用,及时对教材进行更新,深化教学改革方向,明确教学改革目标,并确定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育,教师可对课堂时间进行有效的划分,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给予学生思考,为学生课堂提问提供更多的时间。最终形成以公共基础知识为前提,以专业知识掌握为主要内容,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校课程教学体系[3]。
此外,还可以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将大学生创新能力落实到各学科之中,学校要为创新型人才培育提供优良的环境,为学生创新能力培育开拓优良空间。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创新教学方式,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挖掘大学生潜在能力的过程,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也应逐渐渗透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内容,大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可使其在今后就业之中得到企业更多的青睐。
2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需以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并在专业知识上,结合创新实践能力培育,不断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在人才培育上,重新更新教学知识结构,以扩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面,更加系统地对创新实践进行探索。在专业技能方面,结合学生日常学习表现,在教学中增加人文素养,更加关注学生技能的掌握,多多开设实验、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奇妙世界,体验科技带来的惊奇感受。
此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还需从教材方向着手,教师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引导者,而教材给予专业型人才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教材设置方向直接影响着高校专业人才培育质量。以财务专业学生为例,财务专业技能知识大致内容基本无太大差异,但市场经济发展迅猛,国家财务正常实时地进行调整,以会计准则为例,我国曾在2006年后修改过一次,而在2014年也曾修改过,新的会计准则中对于职工应付薪酬等部分项目进行了相应的修改,而财务专业人才培养应面向市场,因此教材也应结合相关政策的调整而不断变化,以期保证创新型人才培养符合当前社会所需。
3更新教学管理制度,落实创新人才培养思维
在当代教育过程中体现出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也是一种全方位能力培养的过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单纯的知识理论的探讨,也是一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创新能力实际上就是指对日常事务的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逐渐领悟新的知识,丰富自身知识量,提升自身的能力。创新源于生活,自由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渐领悟新知识,受到新思想的洗礼,才能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也需结合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树立良好教学管理观念,不能过分地管理学生,以免泯灭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此同时也不能过于放纵。为了更好地落实大学生人才培养观念,应不断地更新教学管理制度,例如可借鉴其他地区的优秀管理制度,实施学分制,将学生创新能力与学生笔试成绩相结合,更加注重学生日常课程学习态度,以及学科知识掌握程度,最后根据学生每一学期表现,分配学生实习任务[4],在实践中查找学生掌握不足之处。其次在教学管理制度设置上,应更加结合当前创新驱动社会的需求,结合教师自身对于驱动型社会的理解,多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最后结合实训课程,按照学生程度分配实训任务,使得学生深入到企业之中,切实地感受到企业工作与学校知识学习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加学识,查找问题并努力思考最终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但教师也应发挥创新引导作用,如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向教师求助,但教师不能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师生之间共同分析问题,最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实际上问题解决并不是最终达到的结果,而是要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问题解决的方式与解决的技巧,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
4建立多渠道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
创新是需要鼓励与支持的,因此应建立多渠道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可按照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全方面进行评价。首先是教师直接评价,教师可结合学生日常学习表现、学生实训成绩等,运用专业角度公平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其次,学院间接评价。学院可通过举办创新活动,为人才提供创新空间,成绩优越的学生学院可颁发奖状,并将这一荣誉记录到学生档案之中,以便于不断激发学生创新实践的激情。第三,社会评价。在当代企业中,不难发现具有同等条件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学生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可借助媒体力量,正确引导人才发展,并通过媒体报道,使得学生更加真实地了解驱动型社会发展的要求,努力改变自己,不断树立正确的创新型思维,使得自身更符合现代企业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着我国社会向创新型社会转型的步伐,伴随着社会的创新发展,对现代化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顺应时代发展的浪潮而做好教育改革实为必要举措。在创新驱动社会转型战略趋势下,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随之成为了重要的教育目标。对此,当代高校应当切实明确自身的教育职能定位与使命,致力于迎合社会的创新型战略发展而不断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强劲动力,并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张美玲.高校创新型外语人才的时代特质与培养机制[J].西北人口,2010,(2):113—118+122.
[2]李华军,张光宇,邓彦,黄亦鹏.浅析产学研模式下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培养——基于地方高校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10):117—120.
[3]徐向民,韦岗,李正,殷瑞祥,晋建秀.面向国家新型工业化,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的工程教育综合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5—24.
[4]阳立高,韩峰,刘建江.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273—274.
(责任编辑:朱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