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中鬼魂形象的研究

2016-05-13 08:18罗丹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鬼魂形象莎士比亚

罗丹

摘 要:莎士比亚在其戏剧作品中对鬼魂形象描写极富有创造性。鬼魂形象在《哈姆莱特》、《理查三世》、《麦克白》作品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戏剧情节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鬼魂形象的分析有助于深入挖掘莎士比亚戏剧的内涵。

关键词: 莎士比亚 鬼魂 形象 根源意义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不仅有人文主义的思想,而且读者能感受到恐怖诡异的超自然力。在这种超自然力描写中,鬼的形象占据了主要地位,尤以《哈姆莱特》、《查理三世》、《麦克白》为盛。为了更好地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和思想,我们很有必要对他的戏剧中鬼魂形象的来源、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

一、鬼的形象的历史渊源

莎士比亚戏剧鬼的形象反映的是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和文化。第一,早在6至7世纪,一本关于神秘主义的书《OF Mystical Theology》让神秘主义发芽,这也极大的提倡了宿命论和唯心论。大约10、11世纪,作者Rorem、Paul的著作《Pseudo-Dionysius》(《神秘神学》)奠定了基督教神秘主义,并且在11世纪,一个叫伯纳德的牧师发展了教义并使之传播,尤其在13世纪中期,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倡导的自然神学成了主流思想,自此人们对于鬼的信念也深信不疑。客观上说,莎士比亚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种信念的影响。

第二,鬼的观念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很流行。泛神论和灵魂等级论使人们相信死后有天堂、地狱。神灵属于天堂,鬼魂属于地狱。历史到了黑暗的中世纪,当时人们思想正进入启蒙阶段,并且遭受到贵族和地主阶级极度的欺压,他们对于身边发生的许多事情还不能正确解释,比如死亡、做梦、幻想等等。面对鬼魂的言论,人们是困惑的、压抑的,甚至是惶恐的。英国社会不同阶级的人们为了满足对死后世界的好奇,他们努力寻找这些神秘的真相,于是有了关于鬼魂的各种故事和传说。

第三,从广义上来说,鬼魂是欧洲文化的一部分,从狭义上讲这也是欧洲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达了地狱是人类世界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的思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鬼的描写贯穿着整个英国文学史。英国文化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在希腊的文化传统中,鬼的形象同样存在这个说法是毋庸置疑的。在15世纪后期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民谣里就有对鬼的形象的描写。这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当时平民百姓的生死观。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和其他剧作家们借用社会对鬼魂的迷信,把鬼魂的形象写进了文学世界,这也是当时英语文学创作的一大特点。

第四,莎士比亚的戏剧结合了当时时代的特点,那时候的欧洲,尤其是在英国,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时期刚刚过去,人们的思想在不同程度上仍受神学理论的束缚。封建迷信又并未被打压,落后的科学阻碍了人们认识能力的发展。另外,英国正受伊丽莎白二世的统治,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益遭到剥削,英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生活也非常残酷,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愿意相信命运和某种超自然力的存在,以摆脱现实的痛苦。这种现象在莎士比亚及其他同时代作者的作品中也有所表现。

二、鬼魂形象的出现是作者对正义诉求的彰显

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提倡者,崇尚邪不胜正的信念,“人文主义思想家们理想的社会基础是道德的和谐与秩序。”[1]在他的作品中,一旦邪恶势力打破了原来的道德与秩序的和谐,则另一股代表正义的力量必将与之较量,并一定以胜利告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正符合了人们对正义公平的理解。而鬼魂形象在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出现正是作者对正义诉求的彰显。

在《哈姆莱特》中,先王的鬼魂把哈姆莱特引到没人的地方告诉他真相并要求他为自己报仇。原来亲叔叔竟是谋权篡位、弑兄夺嫂的暗中人。一向和睦平静的丹麦王国笼罩在无声的阴谋下,被奸臣颠倒乾坤,正义被邪恶遮蔽。鬼魂的出现及叙述让哈姆莱特看到真相,激发他为父报仇的决心。在《麦克白》中,主人公麦克白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在凯旋回朝的途中遇到三个能预言未来的奇怪女巫,可以说整部戏剧从女巫的出现直到结束都是在对女巫预言的验证。[2]女巫及其预示的超自然力在戏剧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班柯在去赴宴的路上被麦克白派去的杀手杀害后,班柯的鬼魂出现在了宴席上,并坐在本该是麦克白坐的王位上,但只有麦克白一个人可以看到。“染血的头发”、“枯竭的骨架”、“凝冷的血液”和“暗淡无光的眼睛构成了可怕的影子,虚妄的揶揄”。[6]班柯成了麦克白利欲熏心夺取王位,残忍杀害的众多牺牲者之一。麦克白本身的贪婪,加上女巫的话更让麦克白的野心极度膨胀,铸成大错。滥杀无辜,罪恶深重,坏人最后受到应有的惩罚给予我们以正义得到伸张的快感。《查理三世》中由于查理的妒忌和野心,不能忍受哥哥爱德华四世将国家管理的很好,而查理又是天生的驼背,畸形且丑陋。他设计陷害他的哥哥并且命令杀手将他置于死地。就这样查理登上了王位,一切的障碍和隐患被一一铲除。帮助查理登上王位而又没得到好处的臣子伯金汉以及为父报仇的爱德华四世幼子里士满最后举兵造反。在战争开始的前一晚,理查和里士满分别做了一个梦,梦到所有被查理杀害的人的鬼魂出现了,他们在查理的梦里对查理说“要看你绝望而亡”, [5]但是在里士满的梦里对里士满却都是胜利的欢呼和鼓舞。鬼魂们对一正一邪的态度是鲜明的,他们作为判官来宣判理查和里士满的命运。显然莎士比亚是“不希望一个国家的秩序因恶的一时得势而失去平衡,而要努力维护他心中的理想王国和理想君主”。[5]

三、鬼的形象增强作品艺术性

在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鬼的形象的描写是非常成功的。他根据情节和角色的需要打破三一律原则来描写鬼的形象。[2],[5]这样的存在有利于戏剧主题的表现与发展,丰富了莎士比亚的艺术世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

首先从主题的表达上看,莎士比亚主张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人文主义思想。在这三部戏剧,尤其是《查理三世》里,都做了完美的诠释,并且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戏剧效果上看,鬼魂形象的描写增强了戏剧性。《哈姆莱特》的老国王,《查理三世》冤死的鬼魂们,还有《麦克白》里班柯的鬼魂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悲剧的意味,同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首先,鬼的描写制造了恐怖和紧张的气氛,暗示了最后的结局。在《哈姆莱特》里第一场第一幕,老国王的鬼魂没有台词地出现了两次,一开始就让观众的心悬而未决。之后第一幕第四、五场中,鬼魂把哈姆莱特引离守夜人,并且告诉他被害的真相,人们自然会不寒而栗,同时暗示了哈姆莱特将会为父报仇的结局。在《查理三世》的后段部分,鬼魂们分别出现在了查理和里士满的梦里,让人们感到内心一震,而鬼魂的话最后都应验了。《麦克白》中相似的描述也是让人们毛骨悚然的,班柯的魂灵血淋淋的坐在麦克白的王位上,这无疑制造了令人害怕的效果,这也预示了麦克白会丢掉王位并被人们抛弃的结局。

其次,鬼魂形象增强了戏剧的悬念,调动了观众的好奇心。《哈姆莱特》中第一幕就是士兵们在讨论守夜时撞见老国王沉默的鬼魂,这肯定让人们感到既困惑又好奇。《查理三世》里,鬼魂们对查理的诅咒和对里士满的祝福使人们更想知道里士满最终是不是真的势单力薄地打败了查理。《麦克白》中,班柯死后不久,他的灵魂出现在了麦克白的宴会上,第二次出现则是站在八个君王后面,如此的场景让故事更有悬念,这样,三个戏剧里鬼魂的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使情节更丰富。

第三,鬼魂形象的描写更深入地刻画了人物角色,莎士比亚的这种人物塑造方式是独具匠心的。在《哈姆莱特》中,年轻的王子经历了从对鬼的质疑再到对鬼相信的过程,展现了哈姆莱特的单纯、勇敢和仁慈,以及谨慎和犹疑。同样在《查理三世》中,鬼魂们的控诉刻画了查理的阴险狡诈、冷酷无情,这正与里士满的仁义忠诚、坚韧勇敢成对比。《麦克白》里班柯的鬼魂出现了两次,从麦克白每次的反应里,我们可以看到麦克白的自私残暴、心胸狭隘,同时看到班柯的正直诚实、满腹仁德。

第四,鬼魂形象的运用深化了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在这三部戏剧里,鬼魂总是在他们或他们的后代遭受了巨大的不幸或不公正待遇时出现,所以鬼魂是痛苦、不公和复仇的象征。他们通过帮助活着的人对抗邪恶力量并且获得胜利来付诸他们的影响力,这也揭示正义终将打败邪恶的深刻主题以及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 陈晶,郑佳燕.作家的灵魂、时代的灵魂、人物的灵魂[J].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1):66-68.

[2] L.W. Rogers. Ghosts in Shakespeare.[M]USA. Kessinger Legacy Reprints. 1995:136

[3] 韩晴.女巫、鬼魂和异象:解析《麦克白》中的超自然因素[J].速读,2014(7):328-329.

[4] 杨周翰.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27.

[5] 张泗洋,等,著.莎士比亚引论(上)[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2.

猜你喜欢
鬼魂形象莎士比亚
地铁幽灵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威廉·莎士比亚的肖像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An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Rhetorical Figures in Sonnet 60
哈姆雷特(中)
“像莎士比亚一样说话”
鬼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