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
摘要:新课程倡导小学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广泛而丰富的语文知识,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对问题的研究能力等都应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54-01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在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理性的认识而导致小组合作流于形式,造成小组合作没有实效性或实效性不强。
案例呈现: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那只松鼠》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朗读了课文,同学们对课文内容都了解了吗?
生:了解了。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学习课文第二部分(2-4)思考:"我"是怎样发现松鼠的?哪些部分可以写出松鼠的活泼可爱?)
然后学生开始4人围成一组活动。
小组一:4个人实际又分成了2个组,两名男生中一个男生不知从何入手,拿着课本蒙混时间,另一名用笔勾画;两名女生中有一名用笔勾画重点词句,有一名指着课文在读。(这个过程一共用时约5分钟)
小组二:四个人围成了一组,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读自己的课文,没有作任何的讨论、记录。
其余各组跟以上两组类似,有玩的、有读的、有勾的。
对案例的分析评述: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四个学生围坐在一起学习?怎样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合作前怎样让学生明白操作的方法,怎样体现"合作"?什么内容可以合作?小组合作怎样分工?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师应关注什么?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由于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年龄小,绝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缺乏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导致教师为要有小组合作这一形式而合作,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各做各的,缺乏主体参与意识,合作效率低。
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随处可见。但从观察到的课堂与收集到的文献分析,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中存在一些普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小学生缺乏主动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教师着眼结果,淡化过程";"教师缺乏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 ;"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存在着学生合作交流被动、缺少有价值的内容"等。
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内容的选取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它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也并非一种完美的教学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耗时较长,教师较难把握学习进程。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 应认真钻研教材, 把握运用合作学习的时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设计出难易适中并具有合作价值的任务,并准确地将任务传达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切忌模棱两可。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要考虑这个环节中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务必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最佳达成,才设置这个环节,千万不要为合作而合作,使合作流于形式。
2.教师的组织
2.1小组的组建。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的学习小组,各组中均安排好、中、差三类学生。这样, 学生在小组中就能找到能力水平相当的同伴, 倾听他们的见解, 发表自己的看法, 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讨论,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优良的学生获得自信,也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得到提升。
2.2教师的关注点。在合作初期,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勇于表达的习惯,学会倾听,学会操作、大胆实践,学会讨论、善于交流的习惯。
2.3教师的组织。
2.3.1交代清楚学习任务。教师在安排学习之前,要将合作任务以尽量清晰准确的语言传达给学生,要让学生真正清楚他们即将要解决的问题。
2.3.2分工要科学合理。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说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得更细,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每个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才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2.3.3指导学习过程。合作学习虽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是放任自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也要参与其间, 了解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适当的点拨。还要注意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控制讨论的局面,是否存在一个人在发言而其他人一言不发的现象?是否有人窃窃私语?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明察秋毫",及时调控。另外,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时间。特别是当学生围绕着探讨的问题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而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的是将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2.4小组汇报时的指导。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 教师要注意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在教学中灵活地调控教学过程,对学生及时点拨和激励。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明确的判断,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加深认识,还要对学生汇报的知识进行梳理。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直接受到教师引导作用的影响。
2.5及时给予评价。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 及时改正错误。在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既要对小组成员个人进行评价,更要对小组的整体表现作出评价。应多对学生一些鼓励性、期望性的评价。也可以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展开互评,这样学生就会由只注重学习结果,发展为学习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需要全组学生都积极主动行动起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限时间内获得更为广泛而丰富的语文知识,提升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对问题的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