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丰
摘要:民办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工程中,创业教育机制建设是创业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分析民办高校在建设创业教育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以江西科技学院为例,本文提出从“保障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运行机制”四个方面对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机制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机制
江西科技学院作为江西省规模最大的民办高校之一,学科种类丰富,学生规模大,创业教育开展时间较长,且与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连,因此作为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机制建设的案例加以分析,以期对省内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机制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一、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已成为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却刚刚起步,其中民办创业教育机制研究甚至几近空白。坚持改革和不断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是增强民办高校办学活力和完善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加快全面国家建设创新型人才的内在要求,是民办高校不断创新、深化人才培养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以创业拉动就业的重要措施。[1]在建设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以人力资源强国为主的创新型国家的今天,建设创业教育机制、提高高校人才质量显得尤为重要。[2]
二、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创业教育目标体系不明确。很多民办高校对创业教育认识还不深刻,缺乏系统的研究。许多民办高校为了迎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简单地支持学生经营学校校内的小店铺,鼓励学生参加营销练摊活动,来增加学校创业人数,而对于创业教育中如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教育内涵、学校的创业文化等关键性环节缺少深入的认识,缺乏系统的研究。[3]
2.创业教育实施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缺乏、平台建设落后一直是民办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的难题。在师资体系上,创业教育需要一支强有力的“三师型”队伍,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有能够分辨创业学生的能力,而民办高校一直缺少这样的“三师型”队伍。在课程设置上,民办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一直都缺少一个完整、系统的设计,许多民办高校只是很简单粗暴地把创业教育课程强性纳入到教学课程中去,没有很好的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起到的效果不明显。在平台建设上,大多数的民办高校都有一定规模的大学科技园,但真正能够满足大学生创业需求的很少,急需建设有专业服务能力的创业平台。
3.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不合理。许多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的领导机构和管理部门不够健全,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定位不够准确。创业教学教研、创业服务指导等缺少相应机构,难以发挥出创业教育的积极作用。同时,管理、教学、实践、服务、奖励等制度不完善,导致创业教育在具体实施和运行过程中缺乏规范性和连贯性。
三、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机制建设的解决对策
(一)以各方协同的资源保障机制为基础
江西科技学院通过整合校内资源,形成了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参与的协同保障机制。
1.师资保障。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推进的关键,江西科技学院在师资力量不强的情况下,借助各方资源提升师资保障力度。一是创业师资培训,借助政府部门的创业师资培训项目,典型的有共青团中央的KAB培训、教育部的创业指导师培训,部分省份还推出特色师资培训项目;二是积极选聘校外企业优秀企业家和优秀校友,作为校内创业大学生的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三是积极选派有潜质的教师去相关企业、单位挂职,增加创业教师的实践经验。
2.场地设施保障。由于创业教育自身实践性的特点,它需要学校提供在校大学生创业当地设施的保障。江西科技学院充分利用校内科技园、校内实验室、教学基地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创业实体孵化,同时,积极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引企入校等方式,与电信、物流等公司合作在校园中建立体验店、物流中心等,让学生成为这些校园店的经营管理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创业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合作共赢,提升场地设施保障水平和创业教育实效。
3.经费保障。一方面,学校将创业教育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计划之内,保障创业教育工作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在创业经费的筹措上,积极利用政府财政创业资金、企业投资资金、社会团体资金等外部资源,克服创业教育经费的相对不足。
(二)以多层次的评价机制为保证
江西科技学院为了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通过建设多层次的评价机制以提高创业教育的评价水平。在学校层面,创业教育要求进行年度报告总结工作,尤其重视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和学校特色发展的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创业的具体环节上,则要求各二级学院要做好日常创业教育的常规检查和专项评估,通过检查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实现情况和学院对学生创业扶持的力度,评价各学院的创业教育工作。在创业个案上,对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进行持续跟踪,提供创业教育评估一手材料,并反馈到创业教育之中。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推动实行由第三方评价创业教育的工作,即由社会中有相关创业背景的企业家、学者对校内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的成效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到被评价者,实行效果-评价-改进-评价的良性循环。
(三)以多维度的激励机制为动力
1.创业教学激励。一是学生激励,学校通过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培养,构建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学生可以选择相关创业课程学习。为了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采用任务导向、交互讨论、行动研究等新型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度。创业教学时间上,除正常学期外,可采取暑期小学期,针对有创业想法的特殊学生群体安排创业教学;二是教师激励,学校开展“互联网+”大赛,进行创业教育研究立项,表彰创业教育优秀教师,增强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对创业教育工作量适当倾斜,如KAB、创业模拟实训等课程采取小班教学,课时系数可优化设置。
2.创业实践激励。江西科技学院对于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行三种形式的实践鼓励,首先实行基金激励,对在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投入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资金问题提供帮助。其次实行学分鼓励,在校大学生在创办企业和公司后,其企业一旦被学校认定后可获得相应创新创业学分。最后是经营激励,对于部分优秀的在校大学生,学校在审核其相关创业材料后,其创业项目可入驻大学生科技园,并享受相关的学校创业的优惠待遇。
3.创业研究激励。江西科技学院为保障创业研究更好的开展,积极支持与鼓励在校教师进行创业教育研究,对于在创业教育研究中取得成绩的,不仅给予科研积分,并在绩效考核中占有优势。对于在创业教育研究方面有兴趣的教师,学校积极鼓励深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同时,为了使学校形成研究创业教育的氛围,学校积极聘请相关创业教育的专家、学者为学校的教师开设创业讲座。
(四)以规范化的运行机制为核心
1.完善基本管理制度。江西科技学院通过制定和修订如《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具体明确了各个部门在创业教育工作开展中的责任范畴,完善了基本的创业教育管理制度。
2.修订培养目标和方案。学校自主研发开设了适合全校大学生的校本教材《创业基础》,并投入使用,同时,通过引进和甄别,从顶层设计开始,为创业教育目标,建设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实现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顺利开展。
3.建立创业教育运行规范。江西科技学院在完善学校创业教育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创业教育完整的运行规范,实现了各个环节之间衔接的顺畅。(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卢彩晨.民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探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75-77.
[2]张文娣.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45.
[3]戴雪头.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1(9):102-104.
[4]王长恒.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02):36.
[5]陈少雄.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培育策略研究——基于广东省高校的调查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