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下的先秦布币

2016-05-12 01:35:00杨晓丹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先秦

杨晓丹

(1.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8;2.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吉林 长春 130028)



农耕文明下的先秦布币

杨晓丹1,2

(1.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8;2.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吉林长春130028)

[摘要]钱币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无论是政治经济、民族关系,还是民俗文化、思想艺术,钱币都能以物化的形态将其凝聚、沉淀并反映出来。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生产活动的实践总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由农业工具演化而来的先秦布币,反映了中华民族极为朴素的农耕文明早期形态,被视作中国钱币文化的象征,在中国古代钱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农耕文明;先秦;布币

一、早期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

农业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社会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当捕杀猎物和采食野生食物无法满足人口的增长,改变原有获得食物的方式、驯化禾本植物,从而稳定集约地获得食物即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兴起。农业工具的制造与使用使人类能够通过管理土地、培育农作物更加有效地种植丰饶的土地,治理凶猛与喜怒无常的河水,对抗自然灾害。从取食于自然到自己生产食物,也就是农业的出现,是人类从荒蛮走向文明的必经之路。早期农耕文明因此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先秦时期,人口在这里迅速增长,农耕者只有积累一定的技术技能,应对和解决黄河流域相对恶劣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带来的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才能在客观上稳定并发展人口。当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水平以后,率先发展的黄河农耕文明在中华文化的基因形成期发挥了主导作用,由此而形成的社会结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又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流传在先秦时期民间的《击壤歌》便概括描述了早期农耕文明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1]极尽简朴的语言真切鲜明地记录了早期农民朴素旷达的劳动生活以及人类对自己所拥有的适应自然的能力的认知与肯定。这种农耕文明朴实厚重,它确立了中华文明的主体特征与基本内涵。

二、先秦布币的起源和演变

货币是历史的产物,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在早期的人类社会,农业工具因凝结了较多的智慧与劳动,具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不仅如此,由于农具比之谷物、牲畜便于携带及保存,加之金属农具数量不多而格外珍贵,使得农具能够成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社会成员中相互让渡,然后逐渐演变,形成形制稳定的金属货币。

布币起源于农业工具“钱”和“鎛”,是模仿先秦的青铜农具钱、鎛铸造而成的。《诗·周颂·臣工》载:“命我众人,庤乃钱鎛,奄观铚艾。”在这一篇宗庙祭祀乐歌中,提到了钱(jiǎn)和鎛(bó)这两种农具。钱,形状像铲,有两足,掘土用的,类似于现在的锹。鎛,也是铲状农具,与钱不同的是没有两足,可以用来锄地。有学者认为,钱和鎛是由先秦时的工具耒、耜发展而来。可见农具的发展与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由于“鎛”通假为“布”,人们就将这种像鎛的青铜货币称之为布币。而“钱”也慢慢演变为货币的代称,不再是农具的名称。先秦时期布币铸行的地区主要是周朝的京畿之地,春秋的秦和三晋地区,战国的魏、赵、韩、燕等国,大体相当于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和山东、辽宁的一些地方。

三、先秦布币的发展阶段

先秦布币经历了原始布、空首布、平首布三个发展阶段。

(一)原始布阶段

仿照钱和鎛铸造的布币在早期阶段尚未脱离农具的模样,还留有装柄的銎,大型原始布的銎可延伸到布体中部,虽然比真正的钱或鎛要小,但安上木柄就可以作为工具使用,因此被称为大铲布,也叫原始布。原始布原始、粗糙、厚重,没有文字,还不具有任何抽象元素,大概是由正式农具演变成货币的过渡形态,也可以说是最早的布币。原始布这个时期一般认为是在殷商晚期及西周早期。在流通与使用过程中,原始布逐渐变得体轻,且銎慢慢缩短,开始有简单的纹饰出现,向真正的货币演化。

(二)空首布阶段

空首布,即首空可以纳柄,由原始布发展而来,更小更轻,制作精良、轻薄整齐,形制趋于固定,铸量较多,流通更为方便。空首布上已经铸有文字,钱文与地域文化密不可分,多为纪地,如“周”、“王”、“东周”、“同是”、“武安”等。也有纪值,如“釿”。釿是布币的单位,春秋时重35克,战国早期重12—17克,晚期轻至10克左右,秦统一币制时被废除。空首布的钱文被认为与甲骨文具有明显的继承关系,是历史文化在钱币上的符号反映。空首布大致分为耸肩尖足空首布、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三种。耸肩尖足空首布两肩向上耸起,两足尖锐,头部留有銎,因绝大多数无文字,所以旧谱称为“无文大布”(图1)。平肩弧足空首布的下端呈圆弧状,首空、肩平,两足及肩不再有尖锐感,一般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平肩弧足空首布上的钱文多含地名,也有数目与干支,其中小型布面以“安臧”为最多,也有“东周”等(图2)。斜肩弧足空首布的两肩向下倾斜,与币身中线呈现一定的夹角,下端与平肩弧足空首布一样呈圆弧状,其体型有大小两种,常见面文有“武”、“卢氏”等(图3)。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的武字斜肩弧足空首布通长6.9厘米,足宽4.1厘米,重13.6克。考古发现空首布的行用范围应在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西岸一带,也就是以周朝京畿为中心,包括晋、卫、郑、宋等国在内的广大区域。

(三)平首布阶段

平首布,即布首扁平无銎,基本脱离“鎛”的原型,更具象征的美学意味,同时也符合货币便于携带及计量的演变需求。由于布首不空,不能安装木柄,加之工艺改进、简化,通体小于空首布,重量变轻,体形变薄为片状,也被称为实首布。平首布的布面有各种纪地、纪值文字。平首布由空首布发展而来,空首演变为实首,尖足慢慢变为平足,继而圆足,并且考虑到钱币的实际使用,开凿币孔以便于绳穿提携,易于流通,无一不体现了布币形制随社会发展而进行的自然演变。平首布种类很多,按形制之不同,可分为尖足布、类圆足布、类方足布、桥足布、方足布、锐角布、圆足布、三孔布和长布。根据出土资料、文献资料研究可知平首布始制于春秋末期,盛行于战国中、晚期,流通于周王畿与韩、赵、魏、燕等国。在平首布的众多类型中,三孔布具有比较特别的地位,三孔布圆首、圆肩、圆足、圆裆,布首及两足各有圆形穿孔,因名三孔布(图4)。1984年山西出土了弥足珍贵的宋子三孔布。[2]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最为珍贵的品种,是现今钱币界公认的名珍之一。

战国晚期,布币出现衰退趋势。秦灭六国后统一货币,布币被废除,退出了历史舞台。

图1 耸肩尖足空首布

图2 平肩弧足空首布

图3 斜肩弧足空首布

图4 三孔布

四、先秦布币的历史意义

先秦时期,经济持续发展,商品流通日益兴盛,形成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先秦布币在这个阶段应运而生。它将中华民族重视农业生产、尊崇农业劳动,勤劳笃厚的农耕文明基因铸制其中,通货五百多年,不仅发挥了货币职能,还对祖国的货币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华农耕文明以钱币形制进行了记录与传承。布币独特的形态与所承载的文化意味使其经常化身为钱币符号被应用在各种标志的设计中,比如中国人民银行的行徽就由三个金色布币组成,其含义博大精深。布币已然是中国钱币的象征,意义远超钱币本身,在我国钱币史上占有光辉灿烂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师纶.历代咏史诗五百首[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戴建兵.中国货币文化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

The Pre-Qin Bu Money under the Farming Civilization

YANG Xiao-dan1,2
(1.Jilin Finance Culture Research Center, Changchun 130028, China; 2.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hangchun 130028, China)

Abstract:Money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human culture. Both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thnic relations, and folk culture, thought art, coin can reflect its coagulation and sedimentation in materialized form. Farming civilization is the practice of production activiti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culture. Pre-Qin Bu money evolved from agricultural tools reflects extremely simple and early form of farming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regarded as the symbol of Chinese coin culture, and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coins.

Key words:farming civilization; Pre-Qin; Bu money

[作者简介]杨晓丹(1975-),女,吉林农安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副编审。

[收稿日期]2016-01-29

[文章编号]1671-6671(2016)02-0057-03

[中图分类号]F832.5;K875.6

[文献标识码]A

[责任编辑:于明霞]

猜你喜欢
先秦
安徽博物院馆藏先秦货币浅析
政治与人:先秦诸思想比较
青春岁月(2017年1期)2017-03-14 02:06:09
论先秦赵国的造型艺术
戏剧之家(2017年3期)2017-03-06 09:48:36
先秦“五正色”的数据参数分析
爱有别还是爱无别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30:53
“诗言志”的审美阐释
戏剧之家(2016年15期)2016-08-15 10:11:44
先秦祝诅文刍议
类型学视野下先秦个体量词初探
天命与政权:先秦天命观演进的逻辑路径
天命与政权:先秦天命观演进的逻辑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