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方 王慧萍 王申广
路桥区九措施着力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顺利实施
王仙方王慧萍王申广
保护性耕作对改良土壤、节水培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台州市路桥区采取九条措施,着力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顺利实施。
成立台州市路桥区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组,以农林局局长为组长,财政、农业及各相关镇(街道)分管农业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以及由农机、农技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小组。根据本区实际,项目组制定了《2015年路桥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主体是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及农机大户。因此,项目组先后从本区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2个农机合作组织、2个家庭农场作为实施示范点,计划对533.3 hm2农田进行大田试验,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搭好载体平台、树立典型示范。
为充分调动农民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积极性,积极开展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项目组及时做好政策扶持,要求相关单位对保护性耕作机具在购机补贴上实行购机优先及提高补贴额度,作业环节上对实施点实行补贴225元/hm2(15元/亩)的扶持政策。2015年共投入62.67万元资金,新购9台稻草秸秆粉碎还田机、2台履带式保护性联合耕作机及6台加装粉碎还田机的联合收割机,其中购机补贴资金达23.26万元,此外还发放12.02万元的作业补贴。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多次在台州电视新闻频道、台州商报·今日路桥进行及时宣传报道,台州电视财富频道还对建国机械化合作社开展保护性耕作进行了专题报道。一年来,在浙江农机化信息网等网站发表保护性耕作信息报道20篇,在《现代农机》上发表试验应用性文章《稻草还田机械化作业的多种方式》,印发《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近万份,悬挂宣传横幅多条,并通过送科教下乡活动进行现场宣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结合路桥实际,项目组制作出《稻草还田保护性耕作操作规程》,在螺洋街道香樟家庭农场等实施点召开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对农业与农机专业技术骨干、农民进行现场技术培训5次,参加人数达300多人次。
以引进先进适用、价优质廉的农业机械为机具选型的原则,先后投入60多万元购置河南豪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4J-220B及4J-180B等型号的秸秆粉碎还田机9台,中联重机浙江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的履带式全喂入谷物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还田机)6台,浙江柳林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1GZ60履带式保护性联合耕作机2台,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奠定了基础。
根据本区种植模式,采取以下几种机械化作业方式:①稻+菜(瓜果)经济作物的种植模式,采取联合收割机+稻草粉碎还田机的稻草还田机械化作业;②稻—稻及油—稻种植模式,采用联合收割机尾部加装稻草粉碎装置的稻草还田机械化作业;③稻—稻的种植模式,采用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旋耕的稻草还田机械化作业;④应用于抛荒田的开发及高秆经济作物秸秆的粉碎,直接用稻草粉碎还田机进行稻草还田机械化作业。经过近一年的努力,4个实施点采用的4种机械化作业方式共完成作业面积534.3 hm2,超额完成了方案制定的计划面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方面,在螺洋街道香樟家庭农场和浙江省长潭灌区金清灌溉试验站进行3种种植模式11个处理的稻草还田小区对比试验;另一方面,根据本地种植模式,进行了4种稻草还田机械化作业方式大田示范推广。分别对作业机具、作物生育、农田保护、技术工艺、杂草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经济及社会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试验观测对比,技术人员定期在田间地头监测,收集了大量详实的数据资料,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验证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由于承包田调整及农民“走出去”种地的特殊原因,项目实施初期,即对1个大田实施点及实施面积和1个小区试验点进行了及时调整,有效保证了项目的全面实施。
作者信息:台州市路桥区农机总站,318050,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