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及指标体系构建

2016-05-11 05:44许海平钟茂初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新型城镇化海南省

许海平, 钟茂初

(1.海南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2.南开大学 经济研究所,天津 300071)



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及指标体系构建

许海平1,钟茂初2

(1.海南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570228;

2.南开大学 经济研究所,天津300071)

摘要:在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海南省实际发展情况,构建了海南省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海南省各市县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各市县新型城镇化发展不均衡,存在较大差异;新型城镇化评价水平的前三位分别为三亚市、海口市和琼海市,而临高县、乐东县和琼中县处于末三位。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从而为海南省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在此大背景下,全国各省市都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而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是影响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科学且符合当地实际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结合海南省实际情况和前人研究成果,从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生活水平、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城乡统筹等7个方面构建一套较为完整科学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海南省各市县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评价方法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所谓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人口规模与地域规模不断扩大的一种自然、社会历史过程。[1]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基本土壤、必然结果和空间表现形式[2],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新型城镇化是对城镇化本质和内涵的重新界定,是对传统城镇化的扬弃和发展,不再以人口城镇化率或非农人口比重作为评价城镇化的单一指标,更加强调城镇化内在质量的提升,即由过去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的提升与转变[3],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统筹、功能完善、集约高效、个性鲜明、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等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发展。

表1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

(二)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

1.指标选取的原则

为了建立科学合理、可行并且符合海南省实际情况的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指标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所采用的方法是科学的,指标体系的设计有理论依据,同时又能反映新型城镇化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质特征和规律性。二是全面性原则。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选取指标应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力求统筹兼顾,既要反映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又要反映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客观反映海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实际情况。三是代表性原则。在构建新型城镇化体制体系时,要抓住其主要方面和本质特征,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层次清晰,尽可能用少而准确的指标描述海南省新型城镇化的整体状况,做到全面性和代表性的协调统一。四是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1)指标易于测度和量化,便于分析和预测;(2)指标涉及的数据具有易获得性,大部分指标数据能通过《海南省统计年鉴》获取。

2.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全面而准确地综合评价海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国家统计局提出2020年基本建成城镇化统计指标体系,并遵循指标选取的原则,我们设计了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见表2)。

3.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方法

目前,对于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的评价方法有综合指数法[4]、层次分析法[5]、专家打分法[6]、均方差权值法[7~8]、模糊综合评价法[9]、主成分分析法[10~11]等。由于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法等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因个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差别对评价结果造成一定的干扰。而主成分分析法是从多指标分析出发,运用统计分析原理与方法提取少数几个彼此不相关的综合性指标而保持其原指标所提供大量信息的一种统计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把给定的一组相关变量通过线性变换转成另一组不相关变量,这些新的变量按照方差大小依次递减排列,第一变量具有最大的方差,即F1为第一主成分;第二变量的方差次大,且和第一变量不相关,即F2为第二主成分;依次类推,K个变量就有K个主成分。以累计贡献率超过80%为界限,确定主因子个数,根据相关公式做出评价。在主成分分析法中,各综合因子的权重是根据贡献率大小来确定,从而克服了人为因素影响,使得评价结果唯一、客观、合理。其步骤为:(1)将数据标准化,矩阵为X;(2)求矩阵X的相关系数矩阵A;(3)求矩阵A的特征根及对应的特征向量;(4)根据前个主分量累计贡献率大小确定主成分个数;(5)用各主成分贡献率作为权数,计算指标综合评价值。

表2 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二、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测度

(一)主成分选取

表3 特征值和方差

(二)综合得分的计算

用变量F1、F2、F3、F4、F5、F6表示六个主成分,F表示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标,变量Xi为第i个指标。根据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表,可得出各主成分得分公式(以第1主成分为例),如下:

F1=0.523X1+0.788X2-0.600X3-0.322X4-0.573X5+0.711X6+0.806X7+0.465X8+0.447X9+0.140X10-0.041X11+0.682X12+0.890X13-0.222X14+0.006X15+0.722X16+0.847X17+0.207X18+0.715X19+0.871X20+0.688X21-0.079X22-0.455X23

根据各主成分计算综合得分,公式如下:

F=0.4062F1+0.1859F2+0.1374F3+0.1103F4+0.884F5+0.0719F6

2013年海南省各市县新型城镇化水平在各主成分上的得分及综合得分见表4。综合得分高,说明该市县城镇化水平较高;综合得分低,说明该市县城镇化水平较低。

表4 2013年海南省各市县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表

从表4可以看出,18个市县新型城镇化评价水平差别较大,说明海南省各市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新型城镇化评价水平的前三位分别为三亚市、海口市和琼海市,而临高县、乐东县和琼中县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水平处于末三位。发展水平最高的三亚市综合得分为7.59,发展水平最低的琼中县综合得分为-4.19。由于海南东部市县(包括三亚市、海口市、琼海市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如位居全省第一的三亚市2013年人均GDP达到5.13万元,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等,特别是三亚市从医疗卫生、教育、公共文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就业和社会保障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7个方面推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较大提升了三亚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而海南省西部市县(包括临高县、乐东县、琼中县等)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其中琼中县和乐东县的人均GDP分别为1.60万元和1.74万元,位居全省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财政收入也较低,限制了政府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和动力。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于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本文构建的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较全面的反映了海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操作性,为测度和评价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方法;二是海南省各市县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均衡,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与各市县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优势等有密切关系;三是新型城镇化评价水平的前三位分别为三亚市、海口市和琼海市,而临高县、乐东县和琼中县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水平处于末三位。

根据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一是海南省各市县新型城镇化面临着不同的实际情况且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海南省各市县针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差异性不能实行“一刀切”政策,应确定不同的方针政策,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二是对于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市县(三亚市、海口市和琼海市),今后应突出这三个市县的综合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城乡一体化建设,强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发挥其对海南省其它市县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对于新型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市县(临高县、乐东县和琼中县),经济相对落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应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通过政府在财政、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重点发展与与当地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特色优势产业。四是借助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项目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加强大城市与小城市、城市与县城、乡镇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风情小镇和美丽乡村,提升全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注释:

①由于篇幅原因,标准化处理结果未列出。

参考文献:

[1]姜爱林.城镇化与信息化互动关系初探[J].现代管理科学,2004,(6):10~12.

[2]姜爱林.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关系研究[J].财贸研究,2004,(3):1~9.

[3]尹伯成,黄海天.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房地产业的发展和调控[J].学习与探索,2013,(4):81~85.

[4]王新越,宋飏,宋斐红,等.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测度与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14,(9):1 069~1 075.

[5]刘静玉,刘玉振,邵宁宁,等.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5):143~147.

[6]王博宇,谢奉军,黄新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江西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3,(8):72~76.

[7]王富喜,孙海燕.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09,(6):921~924.

[8]涂建军,何海林.重庆市新型城镇化测度及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128~134.

[9]王文博,蔡运龙.城镇化水平差异的模糊综合评价——以西安市临潼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8,(1):48~51.

[10]徐晨,何如海,聂雷.基于熵值法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实证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3,(2):70~75.

[11]张向东,李昌明,高晓秋.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及评价[J].中国市场,2013,(20):76~79.

[12]林海明,张文霖.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和SPSS软件[J].统计研究,2005,(3):65~69.

The Construction and Measurement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Index System in Hainan Province

XU Hai-ping1, ZHONG Mao-chu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2.Institute of Economics Research,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in Hainan based on the meaning of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and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Hainan, and measures the level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as follows:The level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in Hainan's cities and counties is unbalanced and has a big difference. The top three and the last three of levels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are Sanya, Haikou, Qionghai city, Lingao, Ledong and Qiongzhong county respective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which can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to formulat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in Hainan Province.

Key words:Hainan Province; new-type urbanization; index system;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124.1

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issn.1671-1653.2016.01.003

作者简介:许海平(1981-),男,湖南衡阳人,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产业经济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158);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260);“中西部高校综合能力提升计划”项目

收稿日期:2015-12-28

文章编号:1671-1653(2016)01-0015-05

猜你喜欢
主成分分析新型城镇化海南省
海南省肿瘤医院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