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积极心理素质:“四位一体”结构模型与培养策略*

2016-05-11 08:25:04朱翠英胡义秋
关键词:四位一体积极情绪意志

朱翠英,胡义秋

(湖南省农村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

青少年积极心理素质:“四位一体”结构模型与培养策略*

朱翠英,胡义秋

(湖南省农村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

大力提升和养成青少年的积极心理素质是当前政府、社会和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心理学为青少年积极心理素质养成提供了重要理论根源与实践手段。青少年积极的心理素质包括积极认知、积极情绪、积极意志行为和积极个性四个部分,四者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可以从重构理性认知、感悟正向情绪、形成良好习惯、提升自我修养四个方面来分别养成青少年的积极认知素质、积极情绪素质、积极意志行为素质和积极个性素质。

青少年;积极认知;积极情绪;积极意志行为;积极个性

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未来与希望。而青少年时期常常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断乳期”,在这时期,青少年往往积极心理素质减少,消极心理素质较多,很多青少年因消极心理影响而离家出走、群殴、自杀甚至违法犯罪。因此,大力加强青少年消极心理的预防与应对、提升和养成青少年的积极心理素质应作为当前政府、社会和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积极心理学与青少年积极心理素质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其创始人是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塞里格曼(M.E.P.Seligman)。Seligman于1998年出版了《积极心理学导论》一书,大力呼吁心理学界开展积极心理学运动。[1]279-298。继而,全美100多所高校都开设了积极心理学课程,全世界掀起了研究积极心理学的热潮,积极心理学成为继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学派后又一种重要思潮,成为心理学的“第四次浪潮”。

从西方积极心理学的已有研究来看,可以发现主要以“主观幸福感”为中心,同时针对“积极人格”、“积极情绪”和“积极的社会组织”为重要内容开展相关的研究。

主观幸福感方面,Diener[2]542-575进行了大量研究。Diener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进行衡量:主观维度、积极维度和多维度。Diener认为,心理健康的人消极因素较少,而积极因素增多。幸福感成为研究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Messinger和Gardner的研究发现[3]219-220,心理素质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和发展幸福感。心理障碍的康复在很大程度上与幸福感水平的增长有较大关系。Anthony,Cohen和Farkas[4]222-229的研究认为,心理健康应从积极的角度来衡量,心理健康仅仅指没有精神疾病既不公平也不科学。

在积极体验方面,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福乐、积极情感扩建等理论。B.L.Fredrick的研究发现了拓延-构建理论,该理论提出“高兴、满足、自豪等单一的积极情绪能够拓展人的知行能力,加强人的个人资源。Seligman认为可以把人的积极情绪划分为与过去有关的积极情绪、与现在有关的积极情绪和与未来有关的积极情绪三种类型,他的这种划分进一步拓展和细化了积极情绪,也使积极情绪成为积极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存在的基础。塞里格曼提出了乐观型解释风格理论,该理论强调困难和失败是暂时的,而成功和喜悦是长期的,正所谓“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并且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会泛化和迁移到所有其他活动当中去。Hillson 和Marie进一步进行问卷调查得出24种积极人格品质[5]121(详见表1),并提炼出6种美德。

表1 人类个人优势标准

在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方面,研究者们提出了“积极的自我预防”、“积极应对”和“积极生活质量”等理论,这些理论集中探讨了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学校、家庭和工作环境),倡导在这些环境条件中营造积极的心理文化氛围,从而发挥人、团体和机构的最佳状态和最佳功能。同时,积极心理学家们认为积极的社会制度不仅可以为积极人格的养成提供支持,而且还是积极体验的源泉。

梳理以上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积极心理学倡导挖掘人性的积极面与潜能,重视人的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积极的认知风格和积极环境的塑造与培养,认为“心理健康的人不仅消极因素较少,而且更主要的是积极因素增多”。可见,要培养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青少年,重视青少年积极心理素质培养非常必要。然而,当前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在价值取向上陷入了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消极治疗取向,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偏离了其本原,忽视了其自身重要的育人价值与人性意义,应当以积极心理理念来引领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和提升人的积极心理素质。事实上,发展人性的优点比修复病症更有价值[6]81-87。人性的积极素质可以帮助人类有效应对心理挫折和提高心理疾病的免疫力。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青少年心理正处于走向成熟的发展期,具有一定可塑性。同时,他们对自身发展有较高的期望,对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对青少年开展积极心理素质培养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因此,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建构积极心理取向的心理素质结构模型,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心理成长的基本内容,把该模型的基本理念和内容渗透到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实践,培养青少年积极心理素质,无论是从学校管理还是从人才培养质量来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四位一体”的积极心理素质结构模型

心理指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从心理的结构来看,包括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通常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行为过程;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相对稳定心理特征的总和。研究表明,个性往往与心理过程息息相关,心理过程是个性的表现形式,个性是心理过程的表达内容。

关于心理素质的概念和结构,钱含芬[7]33-38认为由三个系统组成:心理动力素质、心理能力素质、身心潜能素质;肖汉仕[8]16-19提出“心理素质包括了人的心理能力、心理动力、性格品质及心理健康状况等多方面综合体现;李虹[9]592-596提出“心理素质由知、情、意、行4个因素组成”。以上观点,要么侧重从心理过程的角度来探讨心理素质,要么从个性角度来定义心理素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心理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整合”。因此,我们认为研究心理素质应该从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

我们对Seligman提出的24项积极人格品质进行词义分析,析取出四个维度,认为积极心理素质应该包含四个维度:积极认知维度,积极情感维度,积极意志行为维度和积极个性维度。(如表2)

表2 积极心理素质维度

青少年积极的心理素质结构为“四位一体”的积极心理素质系统,即积极认知、积极情绪、积极的意志行为和积极个性,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四椎体的模型,这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图1)

图1 “四位一体”的积极心理素质结构理论模型

在这个“四位一体”的四棱锥体结构中,任何一个与底面平行的横截面,均表示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积极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个体积极心理素质水平(由低到高)与四棱锥体的高是同步对应的。个体的积极认知、积极情绪情感、积极意志行为和积极个性既相互连结又各自独立,积极认知有助于建立积极情感,积极情感又可促进积极认知,在积极认知和积极情感的基础上个体的积极意志和行为也激发出来,同时形成个体的积极个性,不同的积极个性又使积极认知、积极情绪和积极意志行为表现出不同特点。在积极认知、情绪、意志行为和个性的基础上最终生成个体的积极心理素质。

三、青少年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策略

青少年积极心理素质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重构理性认知,养成积极认知素质

部分青少年之所以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与障碍,其实与其消极的非理性的认知有密切关系。这种非理性的认知往往呈现出绝对化、过度概括化等特性。如过度概括化的人一遇到不如意便认为自己"没用"、"一无是处",或别人稍有过错就对这个人全盘否定、无一可取。持有非理性认知的人要么会导致盲目自责自罪、自卑自弃,要么会一味责备他人。

如何来重构理性认知,养成青少年的积极认知素质呢?

1、学会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事情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学会对事物进行积极归因有助于青少年形成积极的思维习惯,增强自信心、效能感和希望感等积极认知素质。如青少年学生某次考试失利,如果把原因归结为自己的能力,能力是个体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那就有可能导致该学生从此对该门学科丧失学习的信心与动力;如果把原因归结为自己的努力不够,努力是个体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归因,就不会影响该学生对该门学科后续学习的自信心和效能感,从而导致对该学科更加努力的学习。

2、用可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情的成败。过度概括化的人认为“我一定要考上研究生,否则我这一辈子就完了”。对于这种情况,如果用可发展的角度看待事情的成败,那就是“考上研究生不是我人生的唯一选择,即使我没有考上研究生,我也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这样的理性认知转变有助于学生获得希望感和自信心。

(二)感悟正向情绪,培育积极情绪素质

积极正向的情绪包括热情、爱、感恩、幸福感等。这些情绪的培养仅仅通过知识传授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青少年的积极感悟和体验才可以获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青少年进行积极情绪素质的培养:

1、注意适时转移,体验正向情绪

Gross的研究发现,人类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回避或接近某些人和事,这有助于控制情绪。这其实也是一种注意转移策略。积极情绪理论认为人们主动做出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积极情绪的出现。因此,可以训练和养成青少年主动从负面事件和负性情绪上进行转移,把注意力分配到正性事件和正面情绪上去,从而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与积极体验。

2、积极情绪表达,形成积极情绪循环

情绪是需要表达的。实际生活中,适时、恰当地表达情绪有助于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常常把情绪闷在心里面不表达出来的人往往容易患情绪障碍。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都应该适时地表达出来。消极情绪表达出来有助于个体降低消极的情绪体验,积极情绪表达有助于个体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形成积极情绪循环。应多创造机会让青少年表达情绪,特别是形成积极情绪的良性循环。

3、参加正向活动,感悟积极情绪

情绪很大程度上与青少年参加的各种活动有关。应该多开展能引发正性情绪的兴趣、游戏等娱乐活动,引发青少年积极情绪体验。如各种体育活动、户外活动、交友活动和户外休闲等,这些活动有助于满足青少年个体社交、尊重、自信心、感恩、爱等多种心理需要和正性情感体验。

(三)形成良好习惯,养成积极意志行为

青少年的积极意志行为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律、坚持和勇敢等意志与行为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对青少年积极意志行为素质培养:

<1),且各件产品是否为不合格品相互独立.

1、克服不良习惯,养成坚韧的意志。一种积极的行为养成往往是在克服已有的不良行为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要求在积极行为的过程中要有坚韧的意志和毅力。如克服网络成瘾行为,没有坚韧的意志力是难以做到的。

2、形成良性循环,培养积极行为。养成积极的行为建立在形成积极行为习惯基础上。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和惯性力量,便不再强调需要坚韧的意志和毅力。如网络成瘾一旦被良好的学习习惯所替代,网络成瘾便可较容易克服。

(四)提升自我修养,优化个性素质

青少年的积极个性包括正直、善良、幽默、善于交际等特点。青少年的个性优化与其自身修养息息相关。一个人,不论他多么伟大,童年期的性格往往脆弱、幼稚且不稳定,他们的优良个性往往是在后天实践和生活过程中顽强进行自我修炼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升自我修养,优化个性素质:

1、择优汰劣,优化个性内容

对于青少年的个性优化,可以选择那些优秀的个性进一步发扬光大,那些不良的个性予以克服甚至摈弃。如对于外向型性格的青少年,在肯定他外向优点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安排一些能让他安静下来的事情与活动,让他学会冷静思考问题与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对于内向型性格的青少年,教师与家长可以进一步鼓励他们扩大社会交往,发挥自己特色,培养决断能力,发挥内在的独特性。

2、丰富知识,优化个性基础

青少年正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积极而丰富的个性是建立在广博而丰富的知识的基础上的。青少年的知识越丰富,他的个性优化的广度与深度也越大。著名哲学家培根云:“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可见,青少年的获得知识、养成智慧也是个性优化的重要途径。

3、融于集体,优化个性环境

人是社会中的人,必然会受到他所处的环境与集体的影响。青少年正处于身心高速发展时期,必然会受到他所在的学校、班级与家庭的影响。具有良好个性的青少年,往往与他所在的良好家庭氛围、学校氛围和班级氛围分不开。青少年应该主动融进自己的集体中,在集体中取长补短,不断优化和改善自己个性。

[1]Seligman M E P,Csiksizent mihaly M.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American Psychologist,2014.95(3).

[2]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y Bulletin.1984.

[3]Young,S.L.,&Ensing,D.S.Exploring the perspective ofpeoplewithpsychiatric disabilities.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Journal,1999,22(3).

[4]Bracke P.Measuring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people in a psychology rehabilitation and a residential setting:the outline ofthe study and the measurement properties of a multidimensional indicator of well-being.Psychology Rehabilitation Journal,2001,24(3).

[5][美]艾拉.卡尔.积极心理学—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M].郑雪,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6]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7]钱含芬.应用心理测量学一智力·人格·心理素质教育[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

[8]肖汉仕.关于心理素质教育体系的探讨[J].教育科学,1996(3).

[9]李虹.素质、心理素质与素质教育[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4)

责任编辑:饶娣清

Adolescent Positive Psychologicalqualities:“Four in One”Structure Model and Training Strategy

ZHU Cui-ying,HU Yi-qiu
(Hunan Rural Adolescent Health Promotion Research Center,Changsha,Hunan 410128,China)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enhance and develop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of young peoples for government,society and school.Positive psychology can provide important mean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adolescents to develop positive mental qualities.Adolescent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includes positive perception,positive emotions,positive act of will and positive personality,the four interrelated as a whole.We can reconstructed from rational cognition,perception of positive emotion,forming good habits,improving self-cultivation,to develop a positive perception of the quality of adolescents,the quality of positive emotions,positive act of will qualities and positive personality qualities.

adolescent; positive perception; positive emotions; positive act of will; positive personality

B844.2

A

1001-5981(2016)02-0154-04

2015-11-20

朱翠英(1963-),女,湖南益阳人,湖南省农村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积极心理取向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研究”(11YJA880177)、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研究”(2010ZDB38)、湖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项目“抑郁症大学生积极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XJK013AXL001)成果。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积极情绪意志
动物的“自由意志”
大自然探索(2023年7期)2023-11-14 13:07:52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心理与健康(2021年1期)2021-07-22 07:46:43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积极情绪相关研究综述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财经(2016年32期)2016-12-05 17:33:06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信息管理专业ERP“四位一体”课程体系之慕课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21:48:18
自由意志的神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