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跨国公司垄断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2016-05-11 06:21周伟BoulangerMathieu
关键词:粮食安全

周伟 Boulanger+Mathieu 吴先明

摘要:分析了在华FDI的主要跨国粮商和跨国种业公司的垄断优势,借助粮食贸易依存度指标探讨了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农业跨国公司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国粮商通过控制世界大豆主要产区的种植、贸易,控制粮食产业链附加值较高的两端——育种和加工,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跨国种业公司在研发和育种领域的高投入和高产出加深了农户对其依赖。因此,建议通过宏观调控提高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减少对农业跨国公司的依赖;基于种业发展机制创新,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种业育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种子企业。

关键词:农业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F30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6)03-0084-1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农业公司迅速壮大,其市场垄断力不断增强,并使农产品贸易趋于集中化。农业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FDI)不仅对东道国市场的农产品种植种类、育种、加工和研发产生影响,而且影响到东道国的农产品进出口,从而影响一国的粮食安全。农业跨国公司所具备的市场垄断力远远超过了制造业、服务业领域的跨国公司。全球约2万亿美元的农业食品贸易受控于仅有的10家跨国公司,其中6家为美国公司。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等四大跨国粮商控制着世界80%的粮食交易量。不仅如此,农业跨国公司在农业科研、生产、加工、运销等价值链环节的垄断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因此,在粮食安全被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的今天,迫切需要研究农业跨国公司在我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国内一些学者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农业跨国公司对我国农业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农业跨国公司对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13];(2)农业跨国公司与农业国际化的双重影响[4];(3)农业跨国公司对中国农业投资的现状[58]。 但研究农业跨国公司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文献并不多见。张菲[9]研究了跨国公司与全球粮食安全的关系。他认为农业跨国公司通过三种形式对全球粮食安全产生影响:(1)通过控制种业研发、推动转基因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影响世界农业和粮食安全;(2)通过产业链延伸、整合兼并来影响粮食安全;(3)通过与金融资本结合,操控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从而掌控国际粮价。王帅等[10]分析了农业跨国公司活动对中国粮食安全的破坏性影响。但张菲分析的是跨国公司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并不等同于全球粮食安全。因此,有必要深度分析农业跨国公司在我国直接投资的垄断优势及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一、农业跨国公司在华的发展及垄断优势

(一)农业FDI的发展

与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相比,跨国公司在我国农业的直接投资比例相对较小,但却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农业的生产模式和粮食安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8-2013》的数据统计,跨国公司对我国农业领域的直接投资大致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从1997年的6.276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20.622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0.46%。

(二)在华FDI的主要农业跨国公司

在我国直接投资的农业跨国公司主要包括以下三类:(1)以粮食及食品加工为主的跨国公司有嘉吉、ADM、邦吉、路易达孚、丰益国际、丸红等;(2)以经营种子为主的跨国公司代表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3)以农药、化肥为主的跨国公司陶氏益农、加拿大钾肥等。本文主要分析前两类农业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及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在华FDI的主要农业跨国公司如表1所示。本文将以表1中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对华直接投资和贸易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三)农业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

1.庞大的组织结构,超强的管理运营能力。纵观在华直接投资的主要农业跨国公司,无不是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拥有成千上万员工的大型组织。一些组织历经上百年的发展和成长,充分证实了其超强的管理和运作能力。如杜邦先锋在全球近70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2008年在全球的种子贸易额为20.165亿美元,市场份额占25.2%,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种业公司。正如海默(Hymer)在垄断优势理论中所提到的管理组织技能和工业组织优势,它们对农业领域的跨国公司同样有效。农业跨国公司在组织结构和管理运营方面的垄断优势对本土企业而言,几乎是望尘莫及的。

2.强大的技术优势及R&D实力。农业跨国公司在育种、种植、加工等环节存在广泛的技术优势。它们拥有众多技术专利,如孟山都每年将销售收入的9%~10%投入R&D活动,其在玉米、大豆、棉花等多种重要作物的转基因种子市场上,占据70%以上的份额。全世界超过90%的转基因种子,都使用它的专利。而且,它们在R&D方面的投入惊人。如:2009年11月,国际粮油巨头“新加坡丰益国际”投资8亿元在上海高东工业园区成立丰益全球研发中心。杜邦先锋也先后在中国成立了11家产品研发机构。农业跨国公司在R&D方面的高额投入成为他们对外直接投资的垄断优势。

3.广泛布局价值链创造的多个环节的能力。农业跨国公司在华FDI已经涉及到种植、加工、销售等价值链创造的多个环节。如:新加坡跨国粮商丰益国际已在中国经营业务超过20年。其业务涉足粮油加工、大豆深加工、仓储物流、内外贸易于一体的多元化业务,成功塑造了“金龙鱼”“胡姬花”“口福”等国内著名品牌。丰益国际在华子公司益海嘉里通过投资新建和并购现存企业的方式已在我国43个战略地理位置拥有超过170个大型综合加工厂,并拥有遍布全国的销售和分销网络。它的垂直一体化业务模式跨越了整个价值链,从原料采购和加工,到营销、品牌化、销售和分销。这种模式使它能够在每一个环节减少生产、管理和物流的成本,并深加工副产品以带来更多的收入。可见,在价值链的多个环节,农业跨国公司都完成了在中国的布局。

4. 对“独资、合资合作”企业的实际控制力。农业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以独资为主,2001—2010年间独资方式所占的比重超过了60%。独资使得跨国农业公司对在华子公司具有完全的控制力,并能有效将竞争优势内部化,避免核心技术的外溢。在合资合作企业中,农业跨国公司不论是否拥有绝对的控股权,都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而拥有对子公司的实际控制力。大多数农业跨国公司在华FDI不仅采用独资形式,也运用合资合作的方式。如:全球500强企业、世界第一大植保公司、第三大种子公司——瑞士先正达公司在中国的总投资已超过 3 亿美元,拥 2 000 多名员工,建有5家独资公司、1家合资企业、1家合作企业和多家办事处。

二、我国粮食安全的度量指标及现状

(一)度量指标:粮食贸易依存度

我国的粮食定义包括谷物(稻谷、小米、玉米)、豆类和薯类。“粮食安全”的定义可概括为3项具体的要求:(1)生产出足够多的粮食,确保有充足的供给;(2)最大限度地保证粮食供给的稳定性;(3)确保粮食的可获得性,即在经济与运输等条件方面不会对人们获得粮食造成障碍[11]。由于本文主要研究农业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此,本部分将从粮食贸易依存度的角度来考察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粮食的贸易依存度是粮食的进口量与总需求量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Rt=FIt/FDt

其中,FIt是t年的粮食总进口量,FDt是t年的粮食总需求量。粮食贸易依存度Rt反映了粮食的自给水平,粮食自给率的计算公式为:

Gt=1-Rt

国际通用的标准是当粮食自给率G≥95%时,一国达到了足够高的粮食安全水平;当粮食自给率G≥90%时,一国达到了可以接受的粮食安全水平。该衡量方法的难点在于估计粮食的总需求量,计算粮食的总供给量。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用当年粮食总产量与进口量之和减去当年的粮食出口量来衡量当年粮食总需求量。1990-2012年我国粮食的贸易依存度和粮食自给率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见,我国粮食贸易依存度从1990年开始基本呈下降态势,达到1999年的最低点0.67%。接着,从2001年开始大幅增加,到2012年我国的粮食贸易依存度达到10.95%,接近粮食安全的临界水平。

从1990-2012年,我国粮食贸易依存度的发展曲线如图2所示。可见,从2000年开始我国对国外粮食的进口依赖程度逐年增加,引起了我国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12,13]。这主要是因为从2001年开始,我国开始大量进口大豆。从2001-2012年,我国大豆的进口量从1 394万吨增加到5 838万吨,占粮食总进口量的67.48%~96.05%。表3显示了我国大量进口大豆以来,我国粮食的进口结构。可见,当前降低我国粮食贸易依存度在很大程度上有待于提高我国大豆的自给率,降低我国大豆的进口量。

我国大豆的种植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该地区2012年的大豆产量占到了我国大豆总产量的35.51%;其余内蒙古等9个省份的大豆产量占到了总产量的43.35%(如表4所示)。一方面,我国大豆的种植户基本为供给能力弱、土地面积少、分散种植的小农户,通常是国际较低价格的接受者。而另一方面,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从2000年开始逐年下降,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黑龙江,2010-2012年间大豆的种植面积萎缩了近40%,由原来的6 740万亩减少到2012年的少于4 000万亩[12]。以上原因导致我国大豆产量持续下降。我国大豆进口消费主要分布在沿海省市(如表4所示),山东、江苏、广东、广西、天津、辽宁、福建七个沿海省市的大豆进口量占到了2012年大豆总进口量的84.27%。可见,在种植区位和进口消费区位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二)粮食安全的现状

从粮食贸易依存度来看,我国粮食特别是大豆大量依赖进口,使得我国粮食从2001年开始对进口的依赖性增强。我国粮食贸易依存度上升主要是因为大豆进口攀升,而我国大豆的主要进口国分别是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林大燕等分析了季节因素对我国大豆进口市场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美国市场之外,我国不断提高的大豆进口需求越来越依靠巴西和阿根廷[13]。粮食贸易依存度不仅受国内粮食生产相关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农业跨国公司的影响。但很少有文献从农业跨国公司和FDI的角度分析我国大豆需求对进口贸易的依赖。

三、农业跨国公司垄断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一)影响我国多种粮食贸易与种植

当前,几大跨国粮商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简称ABCD),新加坡丰益国际、日本丸红以及四大种业跨国公司先正达、孟山都、杜邦先锋和利马格兰已经涉足了我国多种粮食的贸易和种植领域,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1.粮食贸易。农业跨国公司在华的粮食贸易包括大豆、玉米、小麦、大麦、高粱等。

我国粮食贸易依存度的上升主要源于大豆进口的上升。在大豆进口方面,法国农业跨国公司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在美洲主要大豆种植区都设有机构,并参与了约1/5的中国大豆进口。日本跨国粮商丸红在华的大豆进口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如:2013年我国6 340万吨大豆进口量中,日本丸红的销售量就达到了1 200万吨,占到我国大豆进口量的19%。再加上荷兰跨国粮商邦吉(Bunge)等在华的经营和运作,我国大豆进口贸易几乎被几个主要的跨国粮商所控制。

在玉米、大米、小麦、大麦、大豆等领域,跨国粮商的贸易额仍在进一步地增长。美国跨国粮商ADM、嘉吉(Cargill)就是中国市场玉米、油籽、食品及饲料原料的主要供应商和加工商。法国跨国粮商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从世界各地运来玉米、小麦、大麦、高粱和可溶性干酒糟,销售给中国的主要终端用户;并从越南、泰国和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向中国进口优质大米。而且,到2014年年底,中国政府已批准进口瑞士种业跨国公司先正达的Agrisure Viptera转基因玉米和美国种业跨国公司杜邦先锋的Plenish转基因大豆产品。这表明,将有一部分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产品通过进口贸易流入我国市场。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12],还有待于进一步地验证,这也可能影响到我国百姓的粮食安全。

这些跨国粮商占据了我国粮食贸易的大部分市场,在我国的进口量仍然在增长(如表5所示)。以2014年上半年为例,跨国粮商在华投资的企业占到了我国粮食进口市场的39.56%,高于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的26.85%和32.22%。尽管跨国粮商粮食进口的增长率要远远低于我国企业,但其基数大,占有的市场大,仍然会对我国粮食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不利于我国跨国粮食企业的培育。国外跨国粮商的发展都经历了一、两百年的历史,如荷兰跨国粮商邦吉(Bunge)成立于1818年,距今已197年;美国跨国粮商嘉吉(Cargill)成立于1865年,已发展了150年。跨国粮商的发展都是经历了历史沉淀,通过长期的经营运作成长起来的。与国外跨国粮商相比,我国粮食企业还处于国际化的初期,仅有少数粮食企业参与了国际贸易[14],如中储粮、中粮、九三粮油工业集团等。另一方面,使得我国粮食进口的主要渠道掌握在跨国粮商手中,增强了我国粮食进口贸易对跨国粮商的依赖。

2.种植。农业跨国公司对我国粮食种植的影响比较显著的表现在玉米领域。如:美国种业跨国公司杜邦先锋(DuPont Pioneer)研发的“先玉335”已经从2006年的推广面积26万亩增加到2010年的3 000多万亩,加上相关品种,总面积接近6 000万亩,在国内种植面积已经排名第二。“先玉335”的玉米种子在东北适应区域的占有率在75%左右,而在吉林省整体的市场占有率高达到85%。以吉林省为例,2008年种植面积为200万亩左右,2009年为700万亩左右,而2010年已达到近2 000万亩,成为吉林省播种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直接冲击了国产玉米种子的市场份额。就玉米这个品种而言,剩余数千家持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中国企业,分得的市场份额不足1/4。

目前,在我国注册的外资种子企业已经超过了70家,这些企业开始从蔬菜和花卉业务延伸到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外资种业跨国公司在华迅速推广其种子的种植,蚕食了我国种子企业的种植面积,使我国种子市场的份额迅速缩减。这既不利于我国种子企业的发展,又造成了我国农户对外资种子的依赖。一旦外资垄断了种子市场,它们就可能提高种子价格,增加我国农户的种植成本,影响我国粮食品种的种植,从而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威胁。

(二)控制产业链两端——育种和加工

作为产业链两端附加值较高的环节-育种和加工,由于科技含量高、投入大,已经逐渐集中在少数农业跨国公司手中。产业链上游的育种环节已经被瑞士种业跨国公司先正达(Syngenta)、法国种业跨国公司利马格兰(Limagrain)、美国种业跨国公司孟山都(Monsanto)和杜邦先锋(DuPont Pioneer)等少数几大种业公司所控制,而产业链下游的农作物加工环节则基本由美国跨国粮商ADM、法国跨国粮商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荷兰跨国粮商邦吉(Bunge)和新加坡跨国粮商丰益国际等所控制。

1.育种。我国《种子法》对于外资进入有严格的限制,外资持股的份额不能超过50%。但在种子合资企业内,尽管中方资金占到了50%以上,但科研和技术方面仍然是外资占主导地位。种子公司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仍然掌握在外资公司内。

在部分合资企业中,育种研发主要依赖外资方,忽视了中方种子公司研发能力的提升。以玉米种子为例,国内经营玉米种子的上市公司主要是登海种业和敦煌种业,而这两家上市公司分别于2002年、2006年与美国种业跨国公司杜邦先锋成立了合资企业登海先锋、敦煌先锋。而这两家企业销售的主力种子正是杜邦先锋的种子先玉335。2011年半年报的数据显示,登海先锋、敦煌先锋两家子公司的营业收入占到了其母公司登海种业、敦煌种业的比例分别为93%、48%。可见,在以上两家中外合资种业企业中,中方企业主要致力于销售外方企业研制的品种,而少见两者在种子研发领域的合作。

而在有些合资企业中,中外双方都参与到育种研发的环节中,有利于提升我国种子企业的育种能力。如:我国央企中种集团和美国种业跨国公司孟山都(Monsanto)的合资合作是我国规模较大的合资种子企业。作为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农林部种子局基础上成立的我国第一家种子企业——中种集团,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家集科研、生产、加工、营销、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完整的大型种业集团。2001年,中种集团与美国孟山都公司合资成立了第一家经营玉米等大田作物种子的中外合资种子企业——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2013年,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达4.8亿,更名为“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简称“中种国际”)。中种国际也成为第一家由外国母公司向其在华合资企业注入育种研发能力和体系的中外合资种子企业。中种国际的玉米业务已经建立了集科研育种、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模式。经营区域遍及东华北、黄淮海、西南和西北的主要玉米产区。公司玉米业务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在国内玉米制种自然条件最具优势的西北河西走廊地区建有稳定的生产基地,同时,在玉米主销区域已建立了完善的营销及技术服务网络。

就种子行业而言,我国有大约6 200多家种子公司,仅有300多家注册资金达到了3 000万元以上,种子企业呈现小而散的特点。其中,“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仅有90多家,多数种子企业育种能力比较薄弱。而且,我国种业存在育、繁、推脱节的问题,通常科研单位只负责育种,而由种子公司销售种子,从而造成了种业的产业链割裂。外资种业的进入,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种子企业向“育繁推一体化”的转变;另一方面要警惕在合资企业中的育种环节过分依赖外方而削弱了中方企业的育种能力。总体而言,应加大对我国种业科技的投入,在粮食育种的关键环节掌握主导权,避免因育种能力低下而依赖种业跨国公司,进而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2.加工。在加工环节,农业跨国公司在华建立了一些独资、合资合作企业。这些加工厂主要包括大米、水稻、大豆和油籽加工等。

一些农业跨国公司在华的加工环节通常同时涉及多种粮食品种。如:美国跨国粮商ADM不仅与新加坡跨国粮商丰益国际在中国多个地方共同建立了合资大豆加工厂,而且早在1994年就与中粮集团、丰益国际在张家港合资建立了东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开始经营油籽压榨业务。另外,美国跨国粮商嘉吉在华从事大宗农产品的采购、加工、运输和分销,涉及大豆、油菜籽、玉米、豆粕、植物油,以及非谷物饲料原料等产品。

从农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加工厂的区位选择来看,它们通常同时投资于多个不同地区以试图覆盖整个中国市场。如:荷兰跨国粮商邦吉(Bunge)从2005年开始就在中国投资设立了大豆加工厂,到目前为止已在山东、天津、南京分别设立了三家大豆加工厂——邦基三维油脂有限公司(山东日照)、邦基正大粮油有限公司(天津)和邦基粮油有限公司(南京)。美国跨国粮商嘉吉也在中国经营了四家油籽加工厂,分别位于广东(2家)、江苏和河北省。法国跨国粮商路易达孚也分别在河北、江苏和广东三省设立了3家榨油厂,为市场提供大豆粉、豆油以及副产品。其中,大豆粉主要销往本地及主要饲料加工集团,用于生产动物饲料;大豆油主要销往提纯与灌装企业。同时,农业跨国公司在我国加工环节的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升。以大豆加工为例,目前我国有90家大豆加工厂,其中64家为外资,占比超过了总数的2/3,生产能力超过了全国产量的85%。而这些国内厂家用的大豆也多来自进口。

农业跨国公司在加工环节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它们不仅加强了与当地农户的合作,而且在加工过程中提高了农产品的利用率。在管理方面,新加坡跨国粮商丰益国际2009年就在黑龙江建立了大米加工厂,与当地农户签订水稻种植合同,尝试订单农业,直接将势力范围渗透到种植领域。在技术方面,丰益国际在华子公司益海嘉里能将水稻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稻壳用于发电,稻壳灰做成吸附剂,并将米糠油做成一级食用油,还将从米糠油中提取谷维素、糠蜡、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从米糠粕中提取植酸、肌醇以及膳食纤维等产品,增加水稻每吨产出价值,提高水稻产品的附加值。丰益国际的先进技术提高了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价值,增加了单位农产品的利用率。

由此可见,一些农业跨国公司在华的加工厂不仅同时涉及多种粮食品种,而且已经完成了在华的区位布局,并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占到了我国粮食加工市场的大量份额。农业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进一步缩减了我国粮食加工企业的市场空间,不利于我国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而且,与农业跨国公司在粮食加工领域的技术差距,使得我国粮食企业很难在外资企业的示范效应中获得技术外溢。

(三)本土化R&D及影响

种业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早期,就开始了与我国种业企业、科研院所的R&D合作,并在中国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美国种业跨国公司孟山都与“中种集团”的合资子公司“中种国际”在河南、山东、吉林和黑龙江拥有4个育种站,并在海南建有南繁及单倍体加倍中心。其技术开发部在国内10余个玉米主产省份建有试验网络体系,每年开展各类田间试验400余项,内容涵盖产品线测试和各类农艺学研究。中种国际拥有国内一流的田间测试设备,同时还建立了与孟山都全球对接的数据库系统、田间试验标准化操作流程。另外,作为大田种业位居世界第四的种业企业,法国种业跨国公司利马格兰从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时,就和山西农科院作物所开展合作,针对小麦和玉米进行研究,在中国进行育种;在甘肃设立了一个生产基地,并将培育出来的种子进行生产和销售。到2011年4月,利马格兰在中国市场投资已超过1亿欧元。

同时,一些农业跨国公司将中国市场作为未来发展的重心,在中国成立了研发中心。如:美国种业跨国公司杜邦先锋自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就在辽宁铁岭成立了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为了增强在中国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创新,杜邦先锋先后在中国成立了11家研发机构。2009年,国际粮油巨头新加坡丰益国际投资8亿元成立丰益全球研发中心,落户于上海高东工业园区。丰益国际全球研发中心是全球粮油产业中最大的纯研发中心之一,它将带动中国从“粮油消费大国”向“粮油科技大国”转变。该中心计划建设成为粮油技术与产品研发、新产品及技术咨询、产品技术服务、科技合作与交流,粮油食品专业人才培育的“五个中心”,对全球粮油行业发展共同关注的6大技术领域进行研究。而且,2000年起,丰益国际在华独资子公司——益海嘉里陆续投入了3 000万元成立了集团研发中心,专注于植物调和油研发及大豆、米糠的深加工研究等。

农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研发大多集中于种子培育、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在种业方面,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常年农业用种量在125亿公斤左右,排名世界第二,巨大的种子需求量使得中国种子市场日趋成为国际种业竞争的焦点。2012年底,我国种业企业的数量由原来的8 700多家下降到6 200多家,而这些本土种子企业中仅有90多家拥有育繁推一体化的能力,大部分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仅1.5%的种子企业拥有研发创新能力。与农业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种业企业数量大、规模小、研发能力弱。大部分本土企业的R&D投入仅维持在或低于其销售额的1%,远远低于农业跨国公司在R&D方面的投入。农业跨国公司的R&D投入一般占到销售收入的1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15%~20%。如:美国种业跨国公司孟山都2010年105.0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中用于研发投入的费用就高达12.05亿美元。农业跨国公司培育的优良品种由于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而获得农户的青睐。由于农业跨国公司掌握着核心技术,拥有强大的R&D实力,从而加深了部分农户对其的依赖。

另外,过去10年,我国耕地面积下降了近6%,我国每年因水土流失造成的耕地流失平均为100万亩。而且,城镇化也使得一些地区的耕地面积减少[15]。为了在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保障粮食安全,依靠农业科技提高粮食产量和粮食深加工水平是比较有效的途径之一。新加坡丰益国际在华独资子公司益海嘉里的首席运营官穆彦魁曾说,丰益国际还在继续提升从米糠中提取米糠油的技术,中国每年生产的稻谷在2亿吨左右,这2亿吨稻谷产生的米糠油可以达到200万吨,换算成大豆,相当于多增加了1亿亩左右的土地才能种出来。因此,通过粮食深加工技术的提升,可以弥补我国耕种面积减少可能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农业跨国公司通过上百年的经营发展已经在农业贸易和FDI方面形成了垄断优势。这些垄断优势包括:运营庞大组织结构的能力、强大的技术优势及R&D实力、布局价值链创造多个环节的能力和对“独资、合资合作”企业的实际控制力。农业跨国公司借助这些垄断优势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农业跨国公司在华的粮食进口贸易广泛涉足大豆、玉米、小麦、大麦、大米、高粱等多种粮食品种。特别是在大豆进口方面,丸红、ADM、邦吉Bunge、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嘉吉Cargill等跨国粮商控制了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大豆主要产区的种植和贸易,控制了我国大豆进口的较大比重,从而影响了我国的粮食贸易依存度。在粮食种植方面,种业跨国公司在华迅速推广其种子种植,已经从蔬菜和花卉业务延伸到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尤其是美国杜邦先锋的玉米种子在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中已经排名第二。

尽管我国政策规定种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只能以与我国种子企业合资合作的方式进入,而且外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50%。但一些中外合资种子企业仅仅致力于推广外方研发的种子销售,而忽视了中方种子企业的研发投入和能力提升。仅有少数合资种子企业进行了联合研发、育种。从总体而言,由于核心技术和知识仍然控制在合资企业的外方手中,中方企业较难学习到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对广大育种能力弱小的我国种子企业而言,种业跨国公司挤占了其市场空间,不利于我国种子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在粮食加工环节,一些农业跨国公司拥有比我国加工厂先进的深加工技术。农业跨国公司通过并购、新建等模式迅速在我国扩张,一些小的、旧的加工厂被其兼并。但在加工领域,农业跨国公司通过先进技术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利用价值和利用率,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我国由于耕地面积减少而导致的部分农产品产量下降问题。

农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R&D主要集中于种子培育和农产品深加工领域。一方面,我国本土企业在R&D方面的投入远远低于跨国公司,无法与跨国公司竞争;而另一方面,一些农业跨国公司意识到了中国粮食市场的重要地位,投入大量资金在华成立研发机构,试图研发一些适合我国土壤、气候等种植的种子,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的附加值。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在粮食种植和贸易方面,农业跨国公司抢占了我国大部分市场,不利于我国粮食企业的发展,加深了我国农户对其依赖,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然而,在育种、粮食加工及其R&D领域,农业跨国公司的进入却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加剧了与我国粮食企业在育种和加工方面的竞争,又有利于培育适合我国土壤、气候的种子,提升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价值。

(二) 启示

跨国粮商和跨国种业公司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一方面,我国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提高大豆、玉米等粮食的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对农业跨国公司粮食进口的依赖。另一方面,我国农业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育种能力和农产品深加工能力。特别是在种业,我国农业企业应充分借助我国的政策优势与农业跨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通过人员流动、技术许可、员工培训等多种渠道,展开联合研发,并致力于培育自己的种子品种、品牌,积极服务我国种子市场。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不仅通过跨国公司的示范效应,借助人员流动等多种途径吸收知识外溢;而且要加强自身研发能力的培养,提升我国粮食深加工水平。

我国迫切需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子企业,建立一批我国农户信得过的种子品牌,以改善我国种业当前品种杂多、企业小散、种子假冒伪劣等不良现象。当然,这一切也有赖于我国种业发展机制的不断完善。现在,我国的种子研发企业多为科研单位办的公司,在市场运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地完善。同时,应采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正规渠道获取种子资源开展研发。

参考文献:

[1] 任静, 宋敏.跨国公司研发对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4):2326.

[2]任静,刘丽军,宋敏.跨国公司在我国农业领域的技术锁定策略与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1):3946.

[3]冯志坚, 肖黎.论跨国公司促进发展中国家农业技术进步途径[J].前沿,2011(3):113117.

[4]尹成杰.农业跨国公司与农业国际化的双重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10(3):410.

[5]王帅.农业跨国公司对中国农业的投资: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12(1):5862.

[6]潘宇.跨国公司对中国农业投资问题初探[J].中国商界,2010(6):1011.

[7]王永刚.浅析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农业食品业的影响[J].江苏商论,2010(6):156157.

[8]徐燕.跨国公司投资我国农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8(5):5557.

[9]张菲.农业跨国公司典型特征[J].中国外资,2013(3):2829.

[10] 王帅, 王蜜.大型农业跨国公司进入与中国粮食安全[J].中国城市经济,2011(21): 2125.

[11]陆慧.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J].对外经贸实务,2008(3):3538.

[12]陈超,张明杨.禁止我国转基因大豆进口贸易的福利变动与虚拟耕地的分析——基于Stackelberg均衡[J].国际贸易问题, 2013(9):1527.

[13]林大燕, 朱晶, 吴国松.季节因素是否影响了我国大豆进口市场格局——基于拓展H-O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4(3):4451.

[14]程国强.中国农业对外开放:影响、启示与战略选择[J].中国发展评论,2012(3):4154.

[15]黄祖辉.现代农业能否支撑城镇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6.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nopoly advantages of main multinational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which invest directly in China. Then it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food safety by three measures, such as per capita share of grain, food fluctuation coefficient and grain trade dependence. Based on above analysis, it investigates the impacts of multinational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on Chinas food safety.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multinational grain merchants affect Chinas grain trade dependence through controlling the cultivation and trade of the worlds major soybean producing areas. Second, they threaten Chinas food safety by controlling breeding and processing. Third, the high investment and quality of R&D and breeding of multinational seed companies make farmers depend on them deeply. Therefore, the suggestions are as follows: on the one hand, reducing the dependence of Chinas agriculture o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by enhancing the acreage and production of soybean; on the other hand, based on the mechanism innovation of seed industry, encouraging private enterprises to enter the seed industry breeding to cultivate a group of local seed enterprises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multinational agricultural enterprise; monopoly advantage; food safety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
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对策探讨
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对策探讨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
中国农业需避免落入产业化陷阱
云南省粮食安全视角下马铃薯产业发展
基于区域竞争视角的我国粮食安全与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