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竞争视角的我国粮食安全与制度创新

2016-03-24 18:24管金宇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制度创新粮食

管金宇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粮食生产与国家中各个省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求发生严重的冲突。自古以来,粮食都是国家进行稳定的生产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成为了国家稳定发展的基本因素。纵向观看我国各朝历史中政府都非常关注粮食安全。国家只有粮食安全才能保证政治、军事、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区域竞争视角的我国粮食安全与制度创新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粮食;粮食安全;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TS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02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土地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土地面积的减少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重要影响。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们对粮食质量要求的提高。这就造成了粮食供需的不平衡发展。由此,粮食安全成为我国高速发展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基于区域竞争视角的我国粮食安全与制度创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作出如下陈述:

一、我国粮食主产区产量下降

(一)地方政府过度关注经济建设

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最重要的考核目标就是当地的经济建设,由此,地方政府将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经济建设方面。很多经济发达的省份根据政府的政策指导,希望通过市场需求对粮食安全进行保障。这种工作体制安排有助于当地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中西部属于二三线城市居多的省份,对粮食生产没有像发达省份高度的排斥感。中西部地区在进行粮食生产的过程中,根据中央政府的指示对粮食生产进行保护[1]。我国各个地区对粮食生产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如果没有中央政策要求,中国各大省份很大保证粮食安全生产,有很大可能都会选择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够带来较高经济利益的产业,而不会选择农业。

粮食生产安全是一种公共安全,其是社会进步的必需品。我国粮食生产的主产区在我国的中西部,而沿海部分发达省份,其生产粮食的能力较弱,当地政府将经济建设作为其发展的主要方向。如果中西部产粮大省,放弃粮食生产,转方向进行经济建设,各种产业发展的利润都会高于粮食生产。就会造成粮食供应量的紧缺。无法保证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省份的经济发展,更有可能导致社会的动荡。粮食生产的关键在于土地,粮食的生产活动实际属于“土地密集型”的产业。伴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各种建筑物的建设,大面积减少了土地的耕种面积。由此,经济的高度发展,促使了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粮食生产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线城市与中西部的欠发达的部分地区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2]。

(二)农产品的价格与产销地区产生的矛盾

农产品的价格很大程度是决定于市场的供需变化,也会与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有关。当然,也会出现一些不法商人进行投机倒把的提高粮食产品的价格。如果粮食产品价格过高就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各个地区为选择经济发展建设,而降低粮食的生产所形成的博弈的状态,就会导致各个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的降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主销区对粮食的需求量会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扩大。出现这种区域间供求不平衡状态就会造成产销地区间的粮食安全的矛盾问题。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所以粮食的价格不能过高,使其成为经济发展中经济效益较低的产业,但却是社会效益较高的产业。粮食生产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为社会平稳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证[3]。对于粮食的主产区而言,进行大量的粮食生产既是进行经济建设的目标,也是实现中央政府的一项政治任务。产销地区之间如果出现供需不平衡,则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农产品价格发生重大的波动形式。

粮食在产销地区之间流通的市场化改革前采用的是国家计划拨调。这种传统方式促使产销地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扭曲。在粮食生产的丰收年份,粮食的销售地区粮食的缺口量有所减小,向主产区调出的粮食量就会减少,这种情况下,粮食的主产区的粮食向外售卖的过程就会出现难题,造成大量的粮食剩余,增加了主产区粮食存储的费用,承担了粮食安全保管和第二年陈粮的售卖过程中出现的市场风险。当出现粮食歉收的年份,中央政府就会下达命令,要求主产区加大销售区的粮食总量,但是很多主产区为赚取更多的经济收入,会对销售区调入价格较高的粮食,进而激发了产销地区之间的矛盾[4]。

二、农产品的流通的改革与粮食销售区域的安全性

我国国务院于2004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对粮食流通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放开。尽管国家进行相关政策的调整,但是国家粮食生产似乎走不出去“垄断-竞争-垄断”的一种循环体制。国家对粮食流通的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是根据市场化的需求和粮食产量的变化进行“收、放”的改革[5]。

中央政府针对粮食的生产的相关企业进行了一些政策的改革,使政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中央政府从对粮食生产的市场化目标进行改革,并对农民的切身利益进行保护。在各个地方和部门将其收益进行分割,促使统一的粮食市场形势没有形成。

粮食价格在不同时期不同时段发生的价格波动,各级政府通常会将稳定市场的功能寄希望于国有的粮食经营管理部门。在粮食的产量得到提高,可是市场的需求量较小时,政府可以对粮食经营管理部门提出高价收购的要求;在粮食产量降低的年费,市场需求量又特别大的时候,政府就需要粮食部门对之前剩余的粮食进行大量的抛售。国有粮食企业在遭受一定损失的情况下,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6]。

三、地区粮食储备的调节体系不完善

我国政府于2001年,实行了粮食的购销市场化原则,对地方粮食储备进行了购销市场化的开放。这种粮食储备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中央地方财税分沿,沿用了粮食储备的两级分级的储备制度。在同一个地区进行设有两个储备粮库,中央和地方政府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差异,这种差异一定造成其利益上的冲突。当粮食在市场变化中产生了供不应求的态势,地方粮库就会希望中央的粮食管理部门进行粮食的抛售,这种做法是能够确保地区粮食的安全;当粮食在市场的调节下,地方政府为了减少其粮食管理部门的财政管理支出,就会对中央的粮食管理部门伸出求救之手,希望中央粮食管理部门增加粮食的储备量。第二,粮食的储备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分配的不平衡[7]。各省之间进行粮食产量的调剂,增加了各省之间的运输压力。如果粮食出现了短缺的状况,就会强化销售粮食的市场即卖方市场。第三,各地区的储备粮的发放存储的情况,没有合理科学的体系将市场价格进行平衡。粮食生产和销售部门没有良好的协调体制,对粮食的储备情况和进出口的情况缺乏协调性的手段。对于需要进行粮食储备的年份,往往会影响粮食出口的情况。如果粮食需要进行销售时,出口市场反而不能发挥其应有职能[8]。第四,粮食储备的品种管理不合理。我国目前对大米的库存量要求较低。经过相关部门对全国的粮食储备的品种的总量进行了调查,其得出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大米的储量只在粮食总存储量的28%。由此,可知我国在进行粮食品种产量的分配方面存有非常严重的漏洞。粮食储量的品种单一,对社会长久的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消极的影响。第五,粮食的轮换体制不灵活。粮食体制的轮换不是根据市场变化的周期和粮食生产的周期所进行的。粮食在进行轮换的过程中,对粮食的抛售和储备粮的集体购买,使粮食生产产生了大年和小年的变化调节。如果粮食的期货市场出现问题,就会造成粮食价格的大量的波动。

四、粮食的安全与制度的创新

(一)粮食安全建立完善的耕地补偿的体系

中央和地区根据地区的耕地特点,对耕地的实施制度事项相应的补偿。通过对各个地区的耕地建立良好的经济保护补偿体系,实现对耕地的有偿保护,使农民能够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使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进而发展农村的经济建设。在进行耕地补偿的过程中,政府的目的是在于鼓励农民进行粮食生产,促使社会经济能够得到稳定且高效的发展。对各地区的耕地进行补偿体系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中央以及各级政府的政治要求,而是在国家相关优秀政策的扶持下,能够高效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农村中一些集体耕种组织的主动性,促使农村在国家相关政策扶持和保护下,既能提高粮食的生产,也能保证耕地的利益得到公平分配[9]。

(二)完善农产品的流通体制的建设

国家在进行农产品的流通体制实践建设的过程中,实际的情况证明在一定程度上将粮食流通的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在减少政府的财政补贴内容,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粮食流通的效果。在建设农产品的流通体制的过程中,这种减少政府的财政补贴的做法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粮食的流通的安全性,而且会对粮食的生产安全的长久性造成潜在的影响和威胁。对粮食市场的执行政策一定要采取放开政策,促使粮食市场中出现经营主体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进而促使粮食生产安全能够适应高速发展辩护额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所以,国家政府需要针对粮食结构的设置和市场的变化,将粮食生产的结构布局进行调整,并积极促使粮食生产部门和农民与国家一些粮食的科研单位进行有效的合作。国家提供联系桥梁,组织农业专家下到基层,对各个地区的农民和农业耕种组织进行专业的种植培训。各个地区政府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给予一些种植大户的一定优惠政策的前提下,鼓励农民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耕种设备,并积极鼓励一些农业种植企业向国家化生产、销售一条龙方向发展,不断提升粮食企业的职能。国家还需要根据市场变化的机制,建立较完善的粮食市场的注入制度,对于一些不带有国有字样的企业,国家应给予大力的支持,进而促进粮食市场多元化的发展,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步伐。

(三)国家强化对粮食生产的重点区域的扶持

国家需要对各个地区的粮食生产状况进行每一天的查看,并对每一年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记录。这种方式可以促进中央政府对各地区粮食生产的状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国家根据各个地区的产量和耕地的特点,将其分为高中低产田。国家需要对中低产田的自然环境和土壤结构进行实地考察,并根据当地的生产特点建立合适其土壤生产的灌溉体系。中低产田需要得到国家的科研帮助。中低产田在一定程度上是种植与高产田生产的粮食种类一样的种子,其收成效果一般。所以需要国家的科研部门根据中低产田的特点,研制出适合中低产田生产的品种,并提高中低产田生产技术的投入,增强中低产田子的耕种设备的应用效果。

五、结论

我国占地面积庞大,地域辽阔,农业资源在空间上其农业用地的质量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均衡状态。各个地区根据自身环境发展的特点,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耕种特点。粮食是国家生产发展的关键,是促使农民生活富裕的工具。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和政治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立良好的国家粮食安全体系,是促进国家综合实力提高的重要因素。粮食生产安全不仅要考虑提高粮食的产量,还要提高粮食的多元化的存储量。在市场发生疲软,国家可以有相应的粮食收缩政策;市场竞争激烈的产生,可以在一定程度进行粮食的抛售,尽可能保证粮食价格的合理化。

参考文献:

[1]王跃梅,姚先国,周明海.农村劳动力外流、区域差异与粮食生产[J].管理世界,2013,03(11):67-76.

[2]姜会明.粮食安全资源配置城乡统筹——2011年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热点问题[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13(01):1-7-14.

[3]吕新业,冀县卿.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再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3,13(09):15-24.

[4]胡洪力,高铁生.世界各国确保粮食安全的资源、科技与制度要素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3,05(38):3-27-55.

[5]柯新利.我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及区域补偿研究进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01):117-123.

[6]马林静,王雅鹏,田云.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的区域分异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13(04):385-391.

[7]李效顺,蒋冬梅,卞正富.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中国耕地资源盈亏测算[J].资源科学,2014,11(10):2057-2065.

[8]张培丽.“三农”问题研究新进展[J].学习论坛,2014,04(10):32-39.

[9]肖卫东.农业空间布局研究的多维视角及引申[J].理论学刊,2015,09(08):49-57.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制度创新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我的粮食梦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