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章凤
摘 要: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乏味影响着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往教材呈现的教学内容以“算式、公式、符号和练习题”为主。老师只能在黑板上不停地演示、推理,不停的讲、让学生专心的听,然后布置重复的作业练习,完全不在乎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兴趣问题。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社会的发展,各种先进教育理念的涌入,为教师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教学压力,如何让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是小学教育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智慧;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该事物的本质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并在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能激发大脑对信息进行组织加工,对学习材料作出最清晰判断,形成最积极、最活跃、最有效的思维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才能激发学习学习兴趣。如何让小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呢?我谈几点认识。
一、在充满智慧的课堂教学中感受数学趣味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学生获取书本知识的场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通过师生、生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对话完成教学任务。数学教学普遍的老师都感到难教乏味,是因为数学是以定理、概念、公式等呈现在师生眼前,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在交流对话时不可能说“今天你一二三、明天我几加几、后天他三角形面积”等话语。要使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充满兴趣,把学生注意力引到课堂学习的内容上来,首先是要求教师要有扎實的知识储备,让课堂充满智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新教材中的插图、例题等所表述的内容,城市生活的比较多,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有些无疑是陌生的,要根据农村学生实际,把教学内容与农村生活结合起来,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国家教材校本化,用学生身边的事例、生活经验、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象化数学呈现给学生。
(1)认真备好课。备课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的质量。一堂充满趣味、吸引学生的数学课,根据教学要求,深入研究教材,掌握教材知识体系,深刻理解每一课的内容,明确它在全册的地位和前后的联系,深入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理解能力等,使教学符合学生实际;根据教材、学生、教师本身素质等选择最优的教法,写好教案,教案是教师备课成果的升华和结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要写教后记,总结经验教训,把教学的趣味元素挖掘出来,生动活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展示教师教学智慧的过程,是学生体会数学趣味性的过程。同一样的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乐趣无穷;有的教师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无精打采。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掌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具有思考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创设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将学生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语言而不答”的境界,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个兴奋中心,就像章回小说“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使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兴趣,解开悬念。如教学概念、公式、定理时,通过比喻、拟人的方法转化成一些具有生命的有活力的“个体”,讲解例题时,升华例题内容,适时插入简单小故事、小幽默,设计如“不信你们去生活中找”等富有启发性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多角度地启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数学趣味性
实践操作是认识的源泉,它通过大脑与身体的动作配合,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交流中碰撞、在思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往往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字、符号、文本概念等形式,这些形象化符号,如何让学生摸得着、看得见、感受到呢?关键是为学生创设观察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实践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活生生的动作,特别是直观教具的使用。如果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感知、储存和提取信息,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譬如几何图形的课堂教学,教师精心设计实践操作性活动课,让学生准备各种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摆一摆”等活动,让学生把几个图形拼在一起,仔细观察所拼出的新图形,在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四边形能剪成两个三角形”等知识,为往后学习面积作铺垫;教学“人民币认识”后,准备各种笔、书的数量及价格卡片,开展“小小商店”游戏活动,老师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顾客,学生到老师那里抽卡片后,按照卡片的要求做练习,让学生通过感知购物的步骤,体验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三、在生活化数学中寻找数学趣味性
传统数学教学,教师注重的知识的传授,使不少学生感觉到数学往往是抽象、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学习了数学知识后,难以将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会用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造成数学知识与生活、数学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脱节。其实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如果能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知识,而且也回答了为什么学习数学知识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时,最容易产生学习的冲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逼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找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比如,教学物体的表面积时,教学前,引导观察生活遇到的物体属于那种形状,并测量出所需要的数据;教学时,根据学生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及测量到的数据,计算某个面的面积,再进一步延伸,计算物体表面积;教学结束后,再让学生自制长方体纸盒等,改变口说耳听的学习方式;还可通过游戏,把数学知识“蕴藏”于生活常见的游戏中,以游戏形式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整个学习过程生动活泼、富有个性,会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现象、身边的事物,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持有好奇心,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数学虽然抽象难教,有一句俗话“几何几何,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说明数学的枯燥。但只要我们认真去研究、挖掘身边与数学有关的趣味元素,数学课堂教学一定会乐趣无穷。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师》上海出版社,2010年.
[2]《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
[3]《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