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娥
摘 要: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即学即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果,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行动导向;矿井通风;教学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来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又回到实践中去。
矿井通风是采矿技术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内容涉及矿井通风过程中的每一个技术环节,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学校开放了教学实训室,在实践教学手段上,让学生自主观摩,自己动手操作,掌握一些必备的实践要领。在传统的实训、实验教学中,笔者不断学习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结合矿井通风课程特点,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课程实践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将应用实例列举一二。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工作面通风系统类型与选择”中的教学应用
该内容在课程的第五章矿井与采区通风系统中有所介绍。采煤工作面是煤矿生产第一线,认识工作面的通风系统也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知识要点。传统的教学,一般采用实验室观摩、在黑板上绘制工作面通风系统的二维平面图来讲解这一知识点,学生的兴趣比较低,而且认知度也不是很理想。而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完成任务,自己掌握知识要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实践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该部分知识的教学步骤如下:
1.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任务书;学生分组及组内分工设计;泡沫(规格1 m×0.3 m×0.05 m);饮料吸管(规格:最粗);双面胶;彩色纸;小刀;直尺等。
2.下达任务
上课时,以简洁的语言陈述这节课的任务,并下发任务书,任务书包括:主题、时间、注意事项等。主题根据小组的任务不同,有不同的任务主题,比如第一组的任务是:制作U型通风系统模型,并根据模型分析此通风系统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时间是35 min;注意事项:注意制作过程中,用小刀的安全,用直尺的安全以及组内人员相互间的监督和提醒等。其他小组类似。
3.完成任务
这个阶段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体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方法后,按学生的具体学情,划分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形成“作品”。此环节,我安排了五组学生,每组五人,其中一人为组长,由组长根据任务书,划分组员的具体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指导,对理解有误或者错误的地方指出来,并教会正确的方法。
4.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完成任务,形成作品,要分组展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找出规律特点,并对学生作品做出积极的评价。此环节,也可以增加小组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形式,用以规范学生操作的正确性。该部分用时30 min。
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这部分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全体参与到教学整个过程中,自己动手操作,锻炼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也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唯一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充分准备,才能保证行动导向课堂的顺利实施。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掘进通风方法”中的教学应用
掘进通风方法分为三类:局部通风机通风、矿井全风压通风和引射器通风。为了让学生从空间立体感上增强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笔者还是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将每一个知识点划分成一个任务,学生分成小组完成任务,通过任务驱动,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掌握该部分知识。下面将实施步骤简介如下:
1.课前准备
所需材料:泡沫(规格1 m×0.3 m×0.05 m),饮料吸管(规格:最粗),双面胶,彩色纸,小刀,直尺等;
软件资料:多媒体课件,任务书,学生分组及组内分工设计;
2.下达任务
上课,教师先简单讲述掘进工作面通风方法分类,让学生首先对该部分知识有个整体认识;接着,按照教学设计,进行任务分解,比如:第一组任务:压入式通风模型制作,并简单介绍进回风情况,优缺点及适用条件;第二组任务:抽出式通风模型制作,并简单介绍进回风情况、优缺点及适用条件;第三组任务:风障导风法的模型制作,并做一简单介绍。诸如此类,可以将本节知识点细分成8个小任务,分别由8组同学完成。下达完任务,给学生提出疑问的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引导着学生正确理解任务,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教学用时30 min。
3.完成任务
该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和主体。学生分小组进行制作模型的时候,教师要时常观察学生的思路,发现不对及时加以纠正;因为这节内容比较多,知识点也多,所以在任务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逐个将任务再重复一遍,方便学生理解透。这部分知识,我分了八个小组,每组四至五人,用时40 min。
4.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完成任务,形成作品,要分组展示。每组展示完,其他各组学生提出问题,该组学生解答;解答不出来的,教师再进行补充。此环节,也可以增加小组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形式,用以规范学生操作的正确性,该部分用时40 min。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总结了一下经验。教学课堂效果也非常满意。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中职专业课的教学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即学即用,不仅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乐于去操作、掌握。当学生完成了某一任务后,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一种喜悦感、一种冲击力,这种力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另外,“任务”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讨论任务、分析任务、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建构起知识结构。最后,因材施教,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赵梓成,谢贤平.矿井通风理论与技术进展评述[J].云南冶金,2002.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