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庄梦》的现实主义写作探究

2016-05-09 17:27李梦媛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2期
关键词:写实现实主义人性

摘  要:《丁庄梦》延续了阎连科一贯关注中国底层民众生活的主题,但不同于其“耙耧系列”甚至“瑶沟系列”的是,《丁庄梦》在超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更多得运用了大量的现实主义手法,纪实性地描写河南艾滋病村现状和农民的生活环境,从中饱含着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怜悯,同时更不惜对其愚昧玩虐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批判,力求深度地反思和叩问人性,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乡村中国文学世界的另类书写。

关键词:现实主义;写实;人性

作者简介:李梦媛(1991-),女,汉族,河南省驻马店人,现当代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2-0-01

《丁庄梦》发表于2006年,官方的介绍是“中国第一部抒写艾滋病题材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发表之前阎连科连续出版了《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等多部影响深远的作品,它们都共同归属于他的“文学后花园”——“耙耧世界”。在这些作品带给作家巨大声誉之后阎连科转身深入河南农村“体验”艾滋病人生活,随后创作了《丁庄梦》。小说淡化了以往创作的超现实主义荒诞手法,弱化了激情的“狂欢”,当然尽管这些“超现实”因素在作品中还是有迹可循,但不得不承认,这部被作家称之“以立功的心态”创作的小说,里面更多的让我们看到了现实主义的写实身影。

《丁庄梦》整体就是一个“梦”,甚至有点荒诞的“梦”。小说以“我”——丁庄最大血头丁辉的儿子的视角来叙述,不同的是,“我”是一个十二岁那年就被村民毒死的死人,这种特殊的逝者视角很容易让人想起方方的《风景》,同样的视野叙述手法,开篇就预示了故事的苦难特征。在这部作品中,“我”的爷爷丁水阳是一名老教师,父亲丁辉是丁庄采血站的站长。爷爷因自己曾“替政府组织大家到蔡县去参观,大家才开始卖血,得病”,也因为“全庄的热病都因老大(丁辉)采血染上的”,带着这种负罪感的他将全村得病的村民集中到学校生活治疗以免感染他人。这样学校就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病人面对幽禁、面临死亡时所有的绝望、痛苦,在苦难中也有的些许情感慰藉和温情,所以这些都在这个乌托邦世界里一览无余。这有点类似于阎连科大部分作品中创建的“耙耧世界”,充满了作家的理想主义情结。“我”的父亲丁辉为了财富不顾大家的卫生安全疯狂采血,最后导致了全村人的“复仇”,而爷爷更像是扮演一个“救赎者”的角色,为了给全村人一个交代,最后亲手结束了儿子丁辉“上天堂”的梦。

作品中丁庄人想发家致富脱离贫困,这本身是无错的,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去卖自己的血,这也是正当的。但为什么会遭此灾祸,村民追溯到丁家,在这个层面上,丁家确实是罪魁祸首,为了报复,村民选择了投毒的方式。这种复仇的做法对比开篇中引用《旧约·创世纪》中的原罪意识更多地体现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思考,犹太人认为人是有原罪的,所以对于苦难是承受的态度,而丁庄人则认同因果报应。作者通过这种暗含的对比表达对农民生活困苦和生命脆弱的同情怜悯、更有对于持有纯粹二元思维的下层村民愚昧劣根性的讽刺和批判。

小说在批判的同时还隐约透露着些微的人性的温情。如爷爷丁水阳对全村人患病的愧疚和守护、丁亮和玲玲在生命绝望之际的爱情等等,这些温暖和美好不同程度淡化了作品本身的愤怒和压抑感。小说语言也极富诗意,开篇“一天的秋末,黄昏的秋末……庄里的静,浓烈的静……”一唱三叹,这种诗化的抒情语调稀释了沉重话题的压抑和严肃感,让人无时不感受到人类在面临灾难面临死亡时的苍白无力感。

在当代文学作家中,阎连科是一位敢于追求文体突破和创新的作家,书写的是传统的乡村中国文学形态,表现出的却是同类题材中的“另类”。超现实主义的荒诞故事,“狂欢”的叙述话语,夸张的情节和滑稽色彩,这些先锋因素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比比皆是。他曾在《我的现实,我的主义》一书中首次提到“神实主义”这个概念,意欲寻求一种“不存在”的真实,意图超越现实主义。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这种超现实主义是建立在现实主义这个大基础之上去创作新的真实。可以看出,阎连科对于现实主义又爱又恨的态度,《丁庄梦》中不乏超现实主义的因素,如小说整体塑造成一个“梦”、作品开篇引用《旧约·创世纪》中三个“梦”的寓言形式、关于“学校”的描写更像是一个极具乌托邦色彩的城堡等。但是小说中体现更多的是对他以往作品中现实性描写较少的突破。

《丁庄梦》的主题可以说是阎连科坚持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底层生活写作传统的一贯延续。它的创作不同于他以往作品中对“体制”的另类批判和反思,它的描写内容和思想一直以来也被认为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主旋律小说,甚至连阎连科本人也认同这种说法。这部作品背后有着很深的真实社会背景,艾滋病一直以来都是社会话语中的敏感题材,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现实的极具社会使命感的作家,他亲自深入这个特殊群体,体验观察艾滋病人的生存状态,这种极具责任感的现实主义写作立场体现在作品中不仅仅是对苦难的书写,更让我们隐隐约约地感受到关于人性的温暖和对痛苦的理解。家正是想通过这样一部表达理解和爱的现实主义作品,呼吁社会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的命运,关注另类生命体的发展,并以此反思叩问人性,存留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参考文献:

[1]阎连科:《丁庄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322.

[2]郝原:文学叙事的现代性与传统性——论《丁庄梦》的叙事风格[J].2007(06):12.

[2]孙郁:日光下的魔影——《日光流年》、《受活》、《丁庄梦》读后感[J].2007(05):34.

猜你喜欢
写实现实主义人性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新法律现实主义
河西走廊岩画图像流变及特征
浅析刘小东绘画风格的当代意味
《刺客聂隐娘》中独特的动作美学
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
功能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