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融合中的辽金诗歌

2016-05-09 17:31黄志程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2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融合

摘  要:辽金政权和中原王朝的密切交往,加快了南北文化的融合步伐,也促进了辽金文化的汉化历程,辽金诗歌作为南北文化融合的产物,与宋诗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因此,若要深入探究辽金诗歌的流变和风格特点,就离不开民族文化融合的探究。本文从金朝初期——以宋诗为根基、金朝中期——初具自身面目、金朝后期——宗唐以变宋、顶峰时期——融百家为一体等方面,全面探究了民族文化融合中的辽金诗歌。希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辽金诗歌的发展特点,进而探究我国诗歌文学的演变历程。

关键词:民族文化;融合;辽金诗歌

作者简介:黄志程(1977-),男,内蒙古赤峰市人,汉族,文学硕士,赤峰学院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和古代小说、戏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2-0-02

相比较而言,辽金诗歌文学历来被视为我国诗歌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辽金诗歌文学的数量和质量较之宋代诗歌文学,都略显逊色。大部分辽金诗歌作品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遗失,这也为辽金诗歌文学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同时,由于部分研究者仍存有“华夷之辨”的思想,因此,对辽金文学抱有偏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辽金诗歌文学的研究。其实,辽金诗歌文学以其清新朴野、质朴刚烈的独特风格,为我国传统诗歌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民族文化的优势互补。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各族文化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融合,因此,全面研究辽金诗歌文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朝初期——以宋诗为根基

金朝初期,进行诗歌创作的多为吴激、蔡松年、宇文虚中等由宋入金的文人。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宋朝时期,受宋朝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宋诗的了解和研究较为精深。因此,即便是入仕金朝之后,其诗歌创作的技巧、构思、形式和境界也仍旧以宋诗为根基。这种创作倾向在他们的诗歌作品中就有明显体现。宇文虚中曾因出使金国而被扣留,因此,他的诗歌多表达去国怀乡的漂泊孤寂之感,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他在创作诗歌时喜欢引用典故,并加入大量议论,保留了浓厚的宋诗风味。例如,他在《古剑行》中就借助对泉古剑的吟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之气,语言瘦硬,带有鲜明的宋诗特点。这一时期,同样以诗歌表达故国之思的还有吴激,他的诗歌作品情味悠长,带有典型的“南国”诗韵。蔡松年作为同时期保留作品较多的诗人,其诗歌多抒发回归田园的人生理想。例如,他在五言排律《漫成》中就直接写道:“誓收此身去,田园事春耕。”在另外一首《夜坐》中也表达了同样的归隐之思。且诗歌语言生新,意境奇诡,带有明显的“西江味”。可见,在金朝初期,诗歌创作仍处于移植宋文化的阶段,还未能形成独特的创作体系和特点。但与此同时,受文化环境、社会环境、文学氛围的影响,诗人群体的心态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这使得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也呈现出与宋诗略显不同的特点。纵观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自诗文革新之后,宋诗就形成了不同于唐诗的新风貌。相较于张扬热烈的唐诗,宋诗更加内敛、温和、节制。尤其在北宋后期,受江西诗派的影响,此时的诗歌创作更加关注“诗眼”、“句法”等形式特点,对作品中的感情内涵则相对忽视。但金朝初期的诗人,大多曾到过寒冷荒凉的漠北,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都和南国有较大差异。在这种情形下,难免会生出许多故乡情和故国情,发之于笔端就形成了一首首表达故园之恋、故国之思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展现出与宋诗不同的风格特点。此外,这些由宋入金的诗人,经受了北国大漠风霜的浸染,其诗歌创作中难免会融入北国的刚劲、清寒之气,这与南国诗文的纤柔之气又显不同。例如,宇文虚中在《安定道中》中写道:“山与烟云螟,溪兼冰雪流。”《过居庸关》中也写道:“奔峭从天诉,悬流赴壑清。”都呈现出清刚寒劲的风格特点。由此可见,金朝初期的诗歌创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有宋诗的特点,但已经出现了新变,这也反映出南北文化的融合特点。在金朝初期的诗歌创作中,完颜亮的诗文别具一格。虽然他的诗歌在艺术上略显粗糙,数量也不是很多,但却呈现出女真民族特有的强悍之气。例如,《书扇》中的“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以及《书壁述怀》中的“等待一朝头角就,摇撼霹雳震山河。”都呈现出鲜明的雄豪之气,彰显了女真民族雄强劲庆的特点,呈现出与宋儒诗不同的精神风貌。

二、金朝中期——初具自身面目

金朝中期是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的金诗创作虽然仍旧受宋诗影响,但同时也逐渐形成自身的风格特点,呈现出有别于宋诗的艺术风貌。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有党怀英、赵讽、周昂、蔡硅等。蔡硅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整体呈现出“清劲有骨”的特点,体现了北国特有的清刚之气,也是金朝中期“国朝文派”的主要审美特点,为金诗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蔡硅的诗歌语言和意象还具有拗峭、生新的特点,这源于其对江西诗派的学习,其可贵之处在于,学习宋诗的同时,又不因循守旧,独辟蹊径,呈现出北国特有的雄放之风。这一时期,同样展现雄健诗风的诗人还有刘仲尹、刘迎和萧贡。王庭筠和党怀英等人是大定、明昌时期的文坛盟主。相较于之前的蔡硅,党怀英在诗歌创作方面受宋诗影响更深,尤其关注苏学。他的诗歌大多呈现出平淡之风,如《穆陵道中》一诗中的:“重山复峻岭,溪路宛盘盘。流水滑无声,暗泻溪石涧。”景色描写自然、清丽,体现了诗人的孤高和洒脱。此外,还有《黄菊集句》、《故雁集句》等诗作都展现出党怀英的幽独情绪。在我国的诗文创作传统中,书写孤芳高洁、幽愁暗恨是一种普遍的文人心态。例如,魏晋时期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幽独”理想的典型代表。陶渊明之所以在宋代备受推崇,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其诗歌创作的艺术价值,但更重要的是宋代文人对其“幽独”理想的认同。相较于唐代文人,宋代文人更加孤傲和内敛,大多喜爱雅趣、鄙弃世俗,反映到诗学理念中,即对“无一点尘俗之气”的美学理想的追求。苏轼就十分推崇陶渊明,曾热切地表达“我即渊明,渊明即我”。这与陶渊明所推崇的“幽独”理想具有很大关系。苏轼在其诗词创作中也常用“海棠”、“孤鸿”等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幽独”情怀,其实,这种“幽独”心态是宋代文人的普遍心态。自称“梅妻鹤子”的林通就具有典型的幽独情怀,他的《山园小梅》对这种情怀抒发的尤为真切。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王安石《梅花》、辛弃疾《青玉案》也都表达了这种幽独心态。宋代文人的这种幽独情怀对金朝中期的诗歌创作影响较深,这从党怀英诗歌创作中的幽独之叹就可见一斑。王庭筠、赵讽和王寂等人与党怀英的诗风颇为相近,其中又以王庭筠的成就最高,他出身文学世家。诗歌多为即景抒怀之作,通过明净高朗的意境抒发深沉的幽独意识和深沉的人生感慨,表达一种独来独往、缺少知音的心理情愫。就诗歌风格而言,王庭筠的诗歌既有“尖新”的一面,也有冲淡的特点。整体诗风与江西诗派黄庭坚较为接近。但他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较少引用典故,多从现实生活和自然环境中选取意象,因此其诗歌没有江西诗派险异生涩的弊病,反而呈现出清新秀丽的特点。周昂是金朝中期存留作品较多的一位诗人,他在诗学创作方面主要仿效杜甫,并悟得杜诗的些许真谛,他不仅学习杜诗的表达技巧,更继承了杜甫“叹息肠内热”的诗学精神,因此,其诗歌作品呈现出浓重的忧患意识,意境苍茫浑融。

三、金朝后期——宗唐以变宋

金诗发展的后期是指金朝灭亡前后,这个时期文坛活跃程度得到空前提高。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风格各异的诗人,如杨云翼、李纯甫、赵秉文、王若虚等。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堪比两宋名家的元好问。这一时期辽金诗歌出现了新变,受江西末流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诗风偏向浮艳和尖新。面对这种创作局势,以李纯甫、赵秉文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开始致力于扭转诗歌风气,提倡质朴健康的诗歌内容,倡导当时的文人宗唐以变宋。以赵秉文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主张学习盛唐诗歌的完整浑融、含蓄深沉。李纯甫一派则主张学习中唐时期的韩孟诗风,崇尚雄奇峭拔。李纯甫作为这一时期的文坛领袖,具有独特的创作感悟和诗学思想,“师古”是其诗学理论的核心,同时也主张“得诸家之长”,他的诗歌作品高朗雄丽、气势奔放,具有鲜明地多样性。李纯甫一派的诗歌创作则崇尚雄奇,受中唐时期韩孟诗派诗风影响较大。这一流派诗风雄豪刚方、奇突险怪。这两大诗派通过宗唐复古,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有利地冲击了明昌年间的“尖新”诗风,促进了辽金诗歌的成熟。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诗歌创作并非完全否定或摒弃宋诗的创作理念,而是在借鉴、吸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的一种更加理性化的创作心态。其实,即使是以赵秉文和李纯甫为代表的两大革新流派,其创作依然受到宋诗影响。例如,赵秉文就称苏轼为“人中麟凤”,其诗文创作中的平易自然风格就是受苏东坡的影响。王若虚在诗学理论中也有明显的抑黄宗苏倾向,十分推崇苏轼自然纵横的诗歌风格。此外,王若虚诗歌中的理性思辨也与宋诗有很大关系。李纯甫一派除了崇尚中唐的韩孟诗派,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江西诗派和黄庭坚的影响,李纯甫尤其推崇黄庭坚的“天资峭拔”,对黄在诗歌创作中的“以俗为雅”大为惊叹。

四、顶峰时期——融百家为一体

元好问作为辽金诗歌顶峰时期的集大成者,他研究、学习各家长处,并将其融为一体,进而自成一家。元好问存留下来的诗歌共有1000多首,其中以金朝灭亡前后的“纪乱诗”最富思想和艺术价值。这些诗歌多属七律,描绘出一幅幅社会变革时期的历史画面,抒发了自身的亡国之痛。元好问的诗歌风格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较为接近,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例如《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岐阳》等。而他的七古则颇具李白的风范,《南冠行》、《游黄华山》等诗作意象壮丽雄伟、风格豪放雄肆。充分体现了元好问雄健奔放、质朴自然的民族气质。元好问虽然集众家之所长,但对其影响最深的要数苏轼。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有多处苏轼的语句,有时甚至是直接转录苏轼的诗句。如他的七古《涌金亭示同游诸君》在艺术结构和思想内涵上都受到苏轼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传志.金代“国朝文派”的性质及其内涵新探[J]. 江苏大学学报,2009.

[2]张晶.生机与汇流:民族文化交融中的辽金元诗歌 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2.

[3]于敏.论金代文人王若虚对苏轼文学思想的审美接受[J]. 赤峰学院学报,2015.

[4]张晶.试论金代女真民族文化心理的变迁:兼议女真人的诗歌创作[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88.

[5]周惠泉.金代文风的开创者:宇文虚中及其诗歌创作[J]. 古典文学知识,2005.

[6]潘殊闲.论“金士巨擘”赵秉文对李白杜甫的接受与传播[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4.

[7]文爽.论元好问《秋望赋》的“诗学”特征:从元好问诗与文的审美差异谈起[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3.

[8]孙晓星.元好问对苏轼诗歌的继承与发展[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