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的羔羊”

2016-05-09 14:41王真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0期
关键词:独特性

摘  要:追寻主题在西方文学中可谓是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卡夫卡的《城堡》是一部自传性很强的作品,卡夫卡的追寻一反传统的英雄叙事模式,采用支离破碎的情节结构,在表现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中投射出坚持不懈的崇高感和迷途未返的悲剧意蕴。

关键词:追寻主题;独特性;崇高感;悲剧意蕴

作者简介:王真(1990-),女,汉,山东临沂人,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3级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外文学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0-0-02

卡夫卡是一位自传性很强的作家,被卡夫卡的挚友勃罗德称为“卡夫卡的浮士德”的《城堡》最富有卡夫卡特色。卡夫卡在日记中曾写道:“我在阅读有关歌德的著作,浑身都在激动,任何写作都被止住了。”[1]23卡夫卡的创作受到了歌德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城堡》中的K和《浮士德》中的卡夫卡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卡夫卡作为一位自传性很强的作家,他的一生是迷途的一生,追寻的一生,孤独的一生,卡夫卡说:“目标却有一个,道路却无一条;我们谓之为路者,乃踌躇。”[2]454追寻主题在西方文学中可谓是源远流长,历久不衰,但是在卡夫卡的作品中,追寻主题却一反传统有着自己的独特性。

一、独特的追寻主题

(一)反英雄叙事模式

传统的表现追寻主题的文学作品的叙事多采用史诗式的叙事结构,一般是以主人公的出游或人生经历为情节线索,以追寻某种实质性的东西或真理和人生价值作为统领全部作品的内在思想主旨。但是在《城堡》里头,卡夫卡一反传统的英雄叙事模式,塑造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层人物形象K:一个自称是城堡聘请的土地测量员的年轻人K深夜踏着雪来到城堡管辖区内的一个村子里。K自始至终都在做同一件事——进入城堡。但在长达二百三十九页的叙述中,K始终没能进入城堡,他在城堡下面的村子里徘徊游荡,不但没有接近城堡,反而距离城堡越来越远。“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中提到,作为英雄的原型必须具备五种品质:(1)高贵血统(2)超常能力(3)首创追寻精神(4)终成大业(5)自我牺牲。同时还要历经三个阶段:(1)流亡。英雄上路远行,一路上必须完成十分艰苦的任务;(2)领悟。英雄经受难以忍受的考验,由无知、稚嫩到谙熟世事、思虑老成,变成社会的一员;(3)替罪羊。英雄——部落或民族幸福的代表必须死去,为的是替人民赎罪,使大地重新丰饶起来。” [3]30在卡夫卡的《城堡》里,卡夫卡的叙事既没有以主人公的出游或人生经历为情节线索,也没有以追寻某种实质性的东西或真理和人生价值作为统领全部作品的内在思想主旨,他只是叙述了主人公K在城堡里六天之内发生的事。与传统的英雄追寻不同,主人公K既不是流亡到这个村子的,也没有痛彻领悟,更没有成功的到达城堡。他是城堡聘请来的测量员,来村子是有明确的目的的——测量土地,在卡夫卡笔下,K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物形象,只是一个小人物,他没有那么高贵的血统,也没有可以直接进入城堡的超常能力,更不想成就什么大业,即使做出了自我牺牲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对自己来城堡的目的清楚明了,他只是想要进入城堡,得到村子里人的认同,开始自己的工作,他抱着这个信念和理想不断地行动、不断地寻找,即使生命弥留之际也没有成功。

(二)支离破碎的情节结构

与传统的表现“追寻主题”的小说中深入细致的刻画人物形象,叙述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充分的环境不同,在《城堡》里面,卡夫卡通过荒诞的环境描写,安排了荒诞不堪的场景,塑造了荒诞不堪的人物,叙述了荒诞不堪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主人公K追寻城堡的荒诞不堪的体验。在小说中,城堡并不远,它就坐落于眼前的一座小山岗上,可是另K感到困惑的是,他怎么努力都进入不了城堡,正如书中写的那样:“因此,他继续往前走,但这是一条漫长的路。这条路,这条乡村大道,并不通向城堡所在的山岗上,它只是通到它附近,然后又好像是有意似的,突然转个弯;如果说它离城堡并不远,那他也没有靠近城堡。每到一个转弯处,K就希望这条路终究会转向城堡。只是因为他抱着这样的希望,所以他继续朝前走;显然是由于他疲倦了,他犹犹豫豫地想离开这条大道,但他仍沿着它走去……”[4]10。另外,不仅仅是城堡像一个迷宫一样,让人走不出来也走不进去,小说中的人物也非常奇怪,从克拉姆、弗里德里希到普通助手都有着相似的难以辨认的容貌,特别是K的两个助手,好像孪生兄弟一样,另K很久无法辨认清楚,克拉姆更奇怪,没有人知道他长什么样,“据说,他的模样变幻莫测,他进村时是一个模样,离开村子时是另一个模样;喝啤酒前是一个模样,喝啤酒后是另一个模样,醒着的时候是一个模样,睡着的时候是另一个模样,单独一个人时是一个模样,谈话时是另一个模样,在上面城堡他几乎又彻底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甚至在村子里,大家对他的描述也大不相同,在个儿大小上说法不一,在行为举止上说法不一,在胖瘦上说法不一,对他的胡子也说法不一……”[5]173既没有深入细致的刻画人物形象,也没有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它的故事都是支离破碎的,荒诞不经的,没有逻辑的,卡夫卡描写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的荒诞世界。

二、崇高感

传统的表现追寻主题的文学作品都有着悲剧审美深度——崇高感,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凡是具有崇高特性的对象一般都有着艰苦奋斗的烙印。正如朗基努斯在《论崇高》中说:“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与传统的表现追寻主题的作品不同,在卡夫卡的《城堡》里面,土地测量员K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下层人物,表面上看,他是有自己明确的目的的,他说:“我到这儿来就是想在这儿待下来。我要待在这儿。”接着又自言自语地加了一句:“除了想在这儿待下来,难道还有什么能吸引我到这个荒凉的地方来吗?”[6]164但是,尽管卡夫卡想要到达城堡,待在城堡里,但“城堡”到底是什么呢?学术界却众说纷纭,包括:身份认同说,上帝说,父权说,归属感说……在残雪的《灵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中,城堡是什么呢?它“似乎是一种虚无,一个抽象的所在,一个幻影,谁也说不清它是什么。奇怪的是他确确实实的存在着,并且主宰着村子里的一切日常生活,在村里的每一个人身上体现出它那纯粹的、不可逆转的意志。K对自己的一切都是怀疑的、没有把握的,唯独对城堡的信念是坚定不移的。”[7]192 也许K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尽管他不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到达的城堡是什么,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但他仍然想要不断的努力,即使自己的努力是荒诞的、毫无希望的,正如卡夫卡说的:“道路是否正确,总是只有到目的地才能看清。不管怎样,我们现在在走,我们在运动,就是说,我们活着。”[8]164

三、悲剧意蕴

自古希腊时期以来,西方叙事文学中的追寻主题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古代的追寻个人荣誉,转向对人生真谛,对真理的追寻,对个人的自我理想的追寻。尽管这些主人公们经过了艰苦奋斗的过程,经历了各种磨难和不幸,但他们一般都获得了胜利,因而这些表现追寻主题的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一种悲剧性的喜剧色彩。但是在卡夫卡的《城堡》里面,死亡往往是最后的涅槃,K的经历充满了悲剧意蕴。卡夫卡在《中国长城建造时》中表达了人的追求是“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的,人误入了自己的迷宫。人对自身真理的追求始终是以自身为圆心画圆,是徒劳无益的。[9]75在《城堡》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城堡对K的身份的模棱两可的指令,K始终处于极其尴尬的位置:被城堡聘请来的土地测量员却没有从事土地测量的可能;他走投无路,没有工作可做,没有经济来源,没有容身之所;被聘请到小学当校役,学校却不需要校役,他在学校成为一个制造麻烦的包袱,受到教授的辱骂;他的两个助手可以指使他们干活,却一直粘着他,不能将他们赶走;可怜的K被村子里的人称为“最无知的人”,城堡里的人都鄙视他,却又不得不常常应付他,恭维他;他至死也没有到达的城堡,至死也没有获得的在城堡里居住的权利,弗丽达却想要摆脱它……卡夫卡为我们叙述的是一个充满恐惧、迷茫、焦虑的极度痛苦的毫无希望的荒诞世界。正如法国当代作家丹尼尔·罗普斯说:“卡夫卡深深植根于人类生活的悲剧之中,他那无比清晰的作品,足以描摹出人类彻底破碎的形象。较之于仅仅停滞在心理意义的普鲁斯特,或总是试图用神话术语和语言魔力进行创作的乔伊斯,卡夫卡的探索无疑又前进了一步。正因为极度的痛苦吞噬了他,这是一种形而上的痛苦,卡夫卡才成为了与虚无抗争的最忠实的、悲剧性的见证者。”[10]184在《城堡》里面,K在村子里转悠了一辈子,在生命弥留之际,有人告诉他,说:“虽然不能给与你在村中的合法居住权,但是考虑到某些其他情况,准许你在村里居住和工作。”[11]273这样看来,即使在K经历了茫然、努力、焦虑、奋斗,死了之后,他也没能到达城堡,他所要求的在村子里工作和居住的权利也只是得到了部分的满足。在《城堡》里,卡夫卡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描绘了一个充满恐惧与绝望的荒诞世界,K追寻的最终结果是死亡,而且是在经过了坚持不懈的、艰苦执着的努力之后,在经过了艰难的与恐惧、绝望、焦虑、迷茫斗争之后。这是卡夫卡对人生的荒诞的最真实的感悟。

总之,卡夫卡的《城堡》一反传统表现追寻主题的叙事文学的英雄模式,采用支离破碎的情节结构,构造了一个荒诞的异化世界,表现了现代人的荒诞感受和身处恐惧不安、焦虑迷茫之中,仍然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努力追寻的崇高感,作品中表现了下层人物形象坚持追寻却不能成功的悲剧意蕴。

参考文献:

[1]卡夫卡.卡夫卡书信日记选[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第23页.

[2]卡夫卡.卡夫卡全集[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第454页.

[3]威尔弗雷德·格林.文学批评方法[M].纽约: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72,第30页.

[4][5]卡夫卡.城堡[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第10页,第173页.

[6][8]赵盼盼. 一曲希望之歌——《城堡》的精神内核及卡夫卡的灵魂硬壳[J].文教资料,2007(12),第164页.

[7]残雪.灵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第193页.

[9]昂智慧.倔强的灵魂的独语——论卡夫卡的人生求证[J].外国文学评论,1996(4)第75页.

[10] Flores, Angel. The Kafka Problem[M].New York: American Book-Stratford Press, 1946,page84.

[11]曾艳兵.卡夫卡《城堡》研究述评[M].外国语言文学,2005(4),第273页.

猜你喜欢
独特性
画册设计中的品格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应展现独特的教学魅力
戴望舒诗歌创作的独特性略析
“偶遇”
《娇红记》中飞红形象的独特性
简析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及把杆训练的独特性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秘书工作独特性研究
略析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质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