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生态伦理的重新解读

2016-05-09 12:46薛丽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儿子与情人生态伦理

摘 要: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所著的《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劳伦斯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呈现世纪之交的英国从自由资本主义朝着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所产生的灾难与罪恶。劳伦斯以自身独特的写作形式展示出了一位大师级作家对大自然的高度敬畏,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谴责了当时的英国人为短期经济利益而破坏自然的不道德行为。透过这部作品,我们能够发现作者在表现工业社会对人性与自然摧残的过程中,也表达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和谐良性生活的期许。

关键词:儿子与情人;生态伦理;分析解读

作者简介:薛丽(1982-),吉林通化人,通化师范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1-0-02

一、引言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出生在十九世纪英国中部的一个矿工家庭,那时英国社会正在走向经济萧条,所以爆发了很多隐藏已久的人性危机。有着天才作家称谓的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以其独特的视角找出了这些问题,并将这些矛盾刻画在其作品之中,而《儿子与情人》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部充满了生态伦理思想的小说。在这部带有极强自传色彩的小说中,劳伦斯以自己故乡伊斯伍德村庄作为故事发生地,向我们展示了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煤矿工人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出现了异化的问题,分析了生态危机导致的人性危机,其中体现出了作者对英国社会发展的担忧。在作品中劳伦斯以时代先驱的身份提出优化人性,从而构建人之为人的生态伦理体系,希望实现以人性战胜工业文明的远大理想。

二、对自然界价值的再认识

探究人和自然界之间存在的伦理关系,必须要联系到自然界的价值问题,这是由于伦理关系中本身就包含有价值关系。自然界中有哪些价值,也属于生态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生态伦理学自形成之日起便开始对自然界的价值进行重新审视,特别是对其内在价值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一)文化象征的价值

在《儿子与情人》这部作品之中,作者利用了非常多的象征方式来体现出自然界中万物所具有的象征价值,最为突出的便是借助花来象征女性的形象。比如石竹花,又称为康乃馨,是母亲的象征。在小说中保罗冥思苦想之后选择忠于自己的母亲而放弃初恋女友时,劳伦斯是这样描写他的动作的:保罗闻了闻石竹花,将花放在自己嘴里,他露出牙齿,心不在焉的咬住花朵,咬得满嘴都是石竹花瓣,之后保罗将花瓣唾进火里,亲吻母亲之后便睡去了。

作者如此细腻的描写保罗对石竹花的行为是具有非常深的含义的。我们知道,从1913年开始,美国国会已经决定将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位母亲节,石竹花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孩子在母亲节赠送母亲的最佳礼物。甚至部分国家还规定在母亲节,母亲健在的人必须佩戴上红色石竹花,母亲已经去世的人佩戴白色石竹花。1934年,美国公开发行母亲节邮票,邮票的内容为一幅母亲的图案,图案中这位母亲将双手放置于自己的膝盖之上,静静地注视前方的一瓶花,而那便是鲜艳的石竹花。在劳伦斯的小说中,保罗具有非常强的恋母情结,他宁愿放弃自己的初恋女友来满足母亲自私的心愿。这样的描写说明了保罗非常在意自己的初恋,同时也深深地受到失恋痛苦的折磨,却必须要装出一副非常轻松的样子,还慢慢的亲吻母亲进行临睡前的吻别。

(二)塑造性格的价值

自然对于人类性格的塑造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很多研究说明,自然便是让你认识自己本真的地方。在《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米丽安便是一个受到大自然影响而最终形成自身性格的人。因为米丽安一直以来都在威利农场生活,在这样一个和自然界天天接触的优美环境中,她的朋友、情人便是自然。恰恰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迷恋能够非常轻易地将自然界内的所有东西都看做是具有生命的个体,同时也渐渐地形成了爱幻想、自闭的性格。对米丽安而言,当她目睹美丽的夕阳染红了天空,她便觉得是基督与上帝的显灵。因为一直以来生活在威利农场,米丽安和外界环境交流甚少,因此便很容易的形成泛神论的思想认识,觉得人类和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之间都或多或少的隐藏着一种精神方面的东西,都具有一定的神性,所以人与大自然在精神方面可以说是能够相互交流与沟通的,在感情方面也可以相互感知与理解。

当米丽安看到闪闪发光的水仙花后,它们孤寂的样子让米丽安心情荡漾,这和她本身的思想不谋而合。由于米丽安憎恨自己居于牧猪女的地位,很渴望得到其他人的照顾与谅解。米丽安希望读书,让其他人对她刮目相看。正是由于她注定无法成为高贵的公主,因此她才会更加努力学习,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出人头地。劳伦斯透过水仙花让读者看到了米丽安性格中的不甘平庸以及孤芳自赏的一面。

三、尊重自然界的人性

人类尊重自然界所拥有的权力,从本质上来说便是承认自然界的价值。劳伦斯可以说是一个对自然界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作家,在其《儿子与情人》这部作品中不但描写了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人性的美好遭受社会的摧残,同时还表达出了希望能够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他透过这部小说告诉读者,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美好,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是人类能够在地球得以生息繁衍的唯一方式。

小说《儿子与情人》中所描写的威利农场便代表了自然,当保罗与自己的母亲初到农场时,便被农场附近优美的自然环境迷住了,我们可以从小说中的描写来感知保罗和母亲对自然的喜爱。一直居住在旷乡的保罗和母亲来到如同世外桃源一般的威利农场,看到树林遍地的风信子,小路上的勿忘我,以及农场内栽种的苹果树、紫罗兰等五彩缤纷的植物,农场主们所养殖的鸡、牛、羊等家禽,威利农场的一切在保罗和母亲的眼中是这么的美好。在回家的路上,保罗与母亲不由得发出了赞叹:这地方真美啊!通过劳伦斯的这段描写我们能够试想,若莫瑞尔太太的丈夫并非矿工而是农场主,则两人的婚姻生活也就很有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了。莫瑞尔太太的丈夫瓦尔特是一个身强力壮的男人,而她自己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女人,若两人共同经营农场,他们的生活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矛盾纠葛,也不会成为莫瑞尔太太悲剧的根源了。

在作者劳伦斯的记忆之中,他家乡的所有人都在围绕着矿井生活,男人白天下井干活,到回家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因此在他的家乡很多男人几十年都看不到温暖的太阳,而男人们的妻子则在家里管教孩子,当矿上发工钱之后,男人们悉数交与妻子,仅仅留下一小部分到晚上下班之后去小酒馆喝酒,喝完之后回家倒头便睡,工作遇到问题或者不高兴时便拿女人出气,这便是劳伦斯家乡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可见英国当时的工业社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剥夺了男人女人共同合作的机会,围着矿井的男人和围着家庭的女人之间并没有多少交流,更不会存在感情沟通的时间和空间,婚姻生活出现矛盾纠葛也并不奇怪。所以,在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作品中,对威利农场的描写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即是人类只有回归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处,才能够真正的改善人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打破人和人之间感情的障碍,进而从本质上解决人性危机带来的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站在生态伦理的角度来分析劳伦斯的这部《儿子与情人》,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作者给广大读者展示出了作为个体的人在两性关系、社会以至于整个自然界之中的完美人性的构建,帮助个体的人和整体的人在自然与社会属性上的平衡和完满实现;进而必然会引发现代人的共鸣,同时对构建科学形态的生态伦理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晓洁.解读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象征意向[J].语文建设.2014(02)

[2]王颖.浅谈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关于人性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4(07)

[3]张忠俊.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艰难成长[J].成都大学学报.2014(02)

猜你喜欢
儿子与情人生态伦理
试论先秦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广西百色市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价值研究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不幸的家庭,曲折的成长
壮族生态伦理思想形成因素探析
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看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的恋母情结
从“人格结构”理论解读《儿子与情人》
20世纪80年代后《儿子与情人》在中国的译介研究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出路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