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尝试教学法,展现数学的魅力

2016-05-09 22:44谭启华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旧知新知尝试

谭启华

传统的数学教学困囿于“概念学习、例题讲解、学生练习”的固有模式,教师依赖于预设的教案,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成为“应声虫”,以模仿、重复、练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不愿意花时间去主动探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探索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遇到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自学学习课本,在自主思考、讨论交流中尝试解决问题。

一、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尝试教学法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依葫芦画瓢”,照搬结论解题,没有任何挑战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没有了探索的激情。而尝试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尝试完成练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无须主动思考,只是静静等待“喂食”,满足于被动接受状态。在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去学习新的概念、公理,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乐于发现、乐于思考、乐于探索的好习惯。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尝试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分享、彼此帮助、相互促进。在互查互练中,优等生在帮助学困生的过程中,能从错误中得到警醒,学困生能从优等生的解决方法中得到启发。

二、运用尝试教学法开展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1。精心预设准备练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在熟悉教材、掌握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准备练习,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为学生的学习作好铺垫。一方面,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尝试氛围,出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吸引力的准备练习,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究。例如,“角的轴对称性”的准备练习设计如下:张庄、王庄、李庄的位置如图所示,每两个村庄之间有笔直的公路相连,他们欲共同出资打一眼机井,希望到公路的距离相等,你能设计出机井的位置吗?

另一方面,教师将新知的学习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通过旧知迁移新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使尝试变得容易。例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的准备练习设计如下:(1)画一个三角形,使∠A=60°,∠B=50°,AB=5cm,任取小组内两个同学所画的三角形叠放在一起,你会发现这两个三角形。(2)若改变条件,使∠A=60°,∠B=50°,AC=5cm,这样的三角形能否画出来?若画出来,任取组内两名同学所画三角形,叠放在一起,这些三角形。

2。科学编制尝试问题。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科学地编制尝试问题。尝试题的题型众多,有复习型尝试题、迁移型尝试题、探索型尝试题、引申型尝试题等。(1)复习型尝试题,检测学生对本阶段内容的掌握情况。(2)迁移型尝试题,用旧知的思想、方法、技能转移动新知的学习上,由分数迁移至分式,由一元一次方程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由正比例函数迁移到一次函数,由全等迁移到相似。例如,“圆周角的概念和定理”的尝试问题设计如下: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圆心角,现将圆周角的顶点向上运动,这时这个角是不是圆心角?再向上运动,让角的顶点在圆上,这时这个角是不是圆心角?教师通过知识迁移,引出了圆周角的定义。(3)探索型尝试题。学生开启思维,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获得规律。

3。妥善组织小组讨论。教师要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效能,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解疑答惑,顺应知识,达到彼此分享、共同进步的目的。学生就内容的理解、存在的困惑、尝试解决的思路开展讨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剖析问题,去伪存真,抓住问题的本质,也可以在交流中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注重问题难点讲解。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时并非一帆风顺的,教师要对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中仍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存疑的地方,进行启发引导,从而能够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尝试教学法,以学生发展为本,将教学活动前移,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中经历探索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课堂彰显无穷魅力。

猜你喜欢
旧知新知尝试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导入”
英语教学中旧知对新知的同化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