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
[摘 要]结合学生入学时自身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入学后所选专业的差异、毕业时用人单位需求不同,从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构建一种创新的文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分层次教学模式。
[关键词]文科院校;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8.165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8-0-01
2006年教育部高教司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4个领域×3个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总体构架,为高校设计有特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足够的自由度。但是,学生在同一课程体系下无差别地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无疑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水平差异,忽略了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知识需求的差异,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何结合学生入学时自身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入学后所选专业的差异、毕业时用人单位的需求来构建一种创新的文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分层次教学模式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问题。
1 构建文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分层次教学模式
1.1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四年不断线的分层次课程体系
1.1.1 大学一年级实施“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模式
新生入学后,统一参加学校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摸底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将学生划分为免修和必修两个层次,必修的学生按照教学计划正常进行学习,免修的学生則直接进入课程体系中第二层次即公选课阶段的学习,通过选修一门其他计算机课程来保证计算机学习不断线。同时,科学跟踪采集学生“入学测试、平时测试、等级考试、期末考试”不同阶段的成绩数据,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和课时,以“任务为驱动,案例为导向”为原则构建分层次案例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不同难易程度的案例库,即课堂型(基础型、提高型)和课后型(项目型、设计型、综合型)教学案例,形成分层次差异化教学模式,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多样化、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更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1.1.2 大学二、三年级动态设置公共/专业选修课程
及时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态,定期调研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结合市场需求和专业需求动态更新选修课程科目,为学生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就业方向、兴趣爱好选择最适用的课程。整合、共享教师资源,将各院系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课程合理纳入计算机教学,通过不同院系、不同专业教师间的听课、交流、学习等形式进行教师间的互相培训与取长补短,既能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提高专业水平,又能合理利用教师资源。延伸选修课教学,结合计算机的社团活动、实践活动、选修课程和计算机省、国家级竞赛来设计多样化的校级竞赛项目,通过校级进入省级、省级进入国家级的选拔方式,逐层推荐学生参加更高级别的计算机竞赛,如果学生在不同级别的竞赛中获奖,应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合理替代相关计算机课程的成绩或给予相应的实践学分。
1.1.3 大学四年级创新以“办公自动化”课程为亮点的综合技能实训课程
为满足学生就业与用人单位需求,大学四年级为毕业生开设综合技能实训课程,实现零距离接触企事业单位的办公过程。紧密结合学生专业与职场需求、市场新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动态地设置与调整综合技能实训课程。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结合实际办公应用建设了办公自动化实验室,开设了办公自动化创新型实训课,将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以真实办公案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同时结合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实践应用将办公过程以真实模拟的形式引入课堂,为学生就业前提供一个立体化办公自动化实践平台。
1.2 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2.1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互动、实践”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并辅以网络和多媒体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讲授过程中采用“设计问题、任务驱动、案例引导、实践并解决问题”形式和学生的“小组讨论式、自主学习式”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式、案例式、混合式、合作讨论式、互联网式等。
1.2.2 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等,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当前,手机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子设备,影响着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编写手机版电子书,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学习。建设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开发“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建成共享型自修学习平台,建设网络拓展模拟训练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
1.3 学校统一规划与建设多元化的、共享型的课程配套实验环境
统一规划、整合各院系的实验室资源,建设多元化的、共享的实践实训平台,为教学提供支撑与保障。结合各院系、各专业的需求,将实验室规划建设为基础实训实验室、专业实训实验室、综合技能实训实验室三个层次,并在全校共享实验室资源,形成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实训平台的校内实训基地。
2 结 语
本文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构建文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分层次教学模式,深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动态构建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体系结构,结合市场与专业需求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开创出一种新的文科院校计算机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使文科院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更加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彭小宁.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研究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4
(11).